早在2019年9月,德國文化部官網首次公布中國高考成績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大學本科的消息,只要高考成績達到滿分的70%以上,就有資格到德國留學。然而這項政策遲遲未有具體實施方案。直至近日,APS審核部在官網上更新了高考程序,國內普通高中畢業生的直申留德之路,終於落定。
由於高考程序申請人無需參加面談或德適考試,很多人認為這是疫情時期留學市場的一大利好。此前,APS面談一向以難度大、周期長、淘汰率高著稱。此環節的免除,大大降低了德國留學申請的門檻,加之今年美國留學不確定因素很多,想必有一些意向海外求學的學生會轉向德國。
有的人士用「天上掉餡餅」、「重磅大爆炸」來形容高考程序的出臺,甚至開玩笑說應該到亮馬橋放鞭炮慶祝,其實大可不必。任何宏觀政策都是大而化之的,具體到每個人身上,它所帶來的價值空間和適用程度,也是因人而異的。
以高考滿分750分為例,70%相當於525分,具備申請德國大學的資格;80%相當於600分,可以學習德國大學的醫學、法學專業。
從很多高考生的心理來看,如果考分理想,能上985或者心儀的211,在疫情的特殊影響下,他們大多考慮國內就學。而如果高考發揮失利或志願填報不理想,一些人可能會考慮留學德國,以求低分高就,爭取贏得比國內錄取院校更好的選擇。
然而,無論是中國高考的選拔制還是德國大學的申請制,成績都是重要的硬指標,分數越高,機會越大。以醫學、法學為例,它們在德國屬於精英專業,即便是德國高中畢業生,也需擠破腦袋憑高分排隊。很多本土申請者的ABITUR成績是1.0,如果從原始分來看,這個分數等級已達到滿分的91%以上(ABITUR原始分總分900,823-900分對應1.0)。
因此,所謂高考成績的70%只是一個基準線,並不意味著一定能申請成功。所以,還需做好兩手準備,國內高校留作保底,學生可以在學習國內大學課程的同時備戰德國高校申請,或者辦理一定階段的休學。
國內實施新高考政策之後,文理不再文科,高校各專業都規定了報考學生的選課要求。德國大學也是如此,他們對於專業匹配度更為看重,高考程序申請人的所考科目和申請專業要有內在的一致:學習理科的同學可以申請數學、理工科、經濟類專業和醫學、藥學、獸醫、牙醫專業,而學習文科的同學可以申請文科、社科、藝術類和法律專業。
因此,有意向去德國讀本科的同學,一定要注意自己參加的高考科目和未來的志願專業方向是否匹配。
對於高考程序申請人來說,從決定德國留學到赴德讀書,要經過三個環節:
l APS審核:根據規定,高中畢業證、學業水平(會考)成績單、高考成績單都需要公證,因所在城市不同,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學生將在線註冊籤名表及其他申請材料郵寄至審核部之後,至少要等待4周,才能收到審核證明。
l 申請學校:獲得審核證明後,才能向德國大學申請學習位置。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拿到APS證書已是9或10月份,申請德國大學冬季學期已來不及,但可以申請夏季學期。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專業都有冬季學期和夏季學期之分,要視學校具體規定。如果沒有合適的夏季學期可供選擇,只能等轉過年,申請2021年度的冬季學期。
l 申請籤證:在收到德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後,可以預約籤證日期。籤證審核流程一般需要4-8周。
所以,即便高考程序省去了面談步驟,但德國留學的時間周期仍然較長,需要統籌時間管理、耐心等待。
除了DSD高中,很多普通高中學生並沒有提前學習德語、通過德語等級考試。然而德語仍是德國留學的必備基礎。且不說英語授課專業佔比很少,即便選擇了英授課程,在德國生活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德語,否則日常交流也頗受限制,未來在德國實習、找工作也有一定局限性。
如果沒有德語基礎,今年的高考程序申請人可以利用赴德前辦理手續的幾個月或者半年時間啟動德語學習。但短期衝刺難以達到很多專業要求的B2或C1 水平,且目前德國大使館尚未開放語言班、預科等留學形式的籤證申請,故仍需邊學習德語、邊等待政策環境改善。
從長遠角度看,如果中學生將來有留學德國的明確意向,不妨從初中或高中開始學習德語,及早拿下語言證書,既可以把語言基礎打牢,高考後也能降低學校申請的障礙。
德國公立大學的寬進廣收、免收學費(巴登州除外)政策吸引了很多中國留學生。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學習壓力大、考試淘汰率高、畢業周期長,需要學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由於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學習強度很大,學生難免受「考上大學鬆口氣」理念的影響,以此激勵自己為高考而拼搏。但學習力的提前過度透支也易導致很多人大學時期懈怠心理佔上風,不思進取,不重視成績。
這種想法在德國大學行不通。如果語言不過關,上課聽不懂專業內容,課後不自律複習預習,考試很容易掛科;某門課程僅有的三次機會仍未通過,則必須退學或轉換專業。
根據很多留學生的經驗,凡經過高考歷練的學子,只需拿出應對高考時70%-80%的努力程度,應能順利適應德國大學的生活,在3-4年內完成本科學習(德國本科標準學制為6個學期)。
總之,高考生直申德國大學的政策,為畢業生們的未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留學是個性化的選擇,每個人都要審時度勢,多方權衡,適宜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