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女,1981年8月生,曾擔任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管理學院專職輔導員,管理學院黨總支學工二支部書記。現任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管理學院辦公室副主任,管理學院黨總支教工二支部書記。
入選教育部第二屆全國高校輔導員訪問學者,成績優秀;參加教育部第十期高校輔導員國內交流,到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掛職,獲評「優秀」。曾榮獲重慶市「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重慶市「優秀輔導員」、重慶市「五一巾幗標兵」,多次榮獲學校「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和「學生最喜愛教師」等榮譽稱號。
徐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9月10日17時10分訊(王蕊)她不懈努力地做學生心靈的領航者,夢想的助力者。她既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也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她與千餘名學生仍然保持聯繫,經常會在學生困惑彷徨時推心置腹、鼎力相助,用自己的青春來照亮學生前行的路,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遇難題找「巧姐」
她是學生的「救火隊長」
「巧姐、巧姐,我面試的簡歷您幫我看看!」
「巧姐、巧姐,我要填報專升本志願了,麻煩您指導一下!」
「巧姐、巧姐,我身份證丟怎麼辦啊?……」
在學校裡,學生都親切地稱她為「巧姐」,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會想到找巧姐幫忙。她總給人一種誠懇、樸實、親切的印象,她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共同分析問題、解決難題。
2008年,她帶頭為因家中失火一貧如洗的學生捐款,並為其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和學院救助金跑上跑下;2009年,她踐行「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將被騙入傳銷組織的學生成功救出;2010年,作為學校首批入駐合川校區的教師,徐巧與學生同吃同住,陪學生軍訓,一起上自習課;2011年,她連夜護送在體育鍛鍊中意外骨折的學生,並24小時陪伴;2012年,挺著「大肚子」的徐巧陪學生一起訓練,勇奪「紅五月歌詠比賽」冠軍;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愛的故事不斷在巧姐和學生之間發生,對每一個學生的傾心呵護,將師生緊密連接起來,巧姐已成為學生心中最喜愛的知心姐姐了。
「巧姐」的做法深深地感染著學生,同樣,她的學生也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了她。在她的影響下,產生了一個個「學霸寢室」,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其中在一個黨員示範寢室裡,有1個國家獎學金、2個國家勵志獎學金、3個班委。她所帶的班級期末考試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的佔75%,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100%。
此外,她所帶的班級曾多次獲得先進班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市級文明寢室等榮譽。她的學生在第六屆「用友杯」全國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中榮獲川渝地區一等獎和二等獎,第五屆和第八屆重慶市會計技能大賽獲二等獎和三等獎,全國數學建模大賽重慶賽區獲二等獎、二等獎等。
徐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築夢教育匠心
助力千名學子追尋詩與遠方
她在公司曾擔任總經助理,曾經招聘面試過很多新進員工。但她心中有個夢,希望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於是,她放棄安逸的工作,決定辭職考研。在她不懈的努力下,她終於成為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的輔導員並考上重慶大學的研究生。
她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夢,她希望學生也要不忘初心,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她深刻地知道,對於學生要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於是,從學生入校的那一刻起,讓學生為自己親手設計一張畢業後的名片。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學生一起「私人訂製」職業生涯規劃。為了幫助孩子們就業創業,她「重操舊業」,展開「情景模擬面試」,從求職者和招聘者的雙重角度,傳授成長經驗,激勵學生奮鬥,帶學生走出迷茫。
她鼓勵學生參加重慶市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生KAB創業;利用寒暑假做兼職,獲得社會實踐鑑定書;組織學生到校財務處、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參觀實習。邀請專家為畢業生做就業指導講座,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做經驗交流會,邀請企業到校做專場招聘會……,種種舉措,徐巧都不遺餘力。在她的眼裡,「孩子們能圓自己的夢,正是她當老師的初衷。」
在她的指導下,學生參加職場挑戰賽中榮獲市級獎項,入選市級和校級的創業項目已結題,並獲得營業執照。在她的鼓勵下,她的學生百餘名考上了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在學生實習期間,她走訪了渝中區地稅局、會計師事務所、重慶農商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移動、電信等幾十家企事業單位,看望百餘名學生。不管雨打風吹,她都一直陪伴在學生身旁,和學生一起砥礪前行。
我能為學生做點什麼?
如何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實現全員育人?
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將優質課程、MOOC、微課、講座、電子書等免費地分享給學生?
怎樣利用「網際網路+」更好地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能夠喚起大學生的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如何利用「網際網路+」融合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何讓學生在網絡上不僅能看到「我和我的班級」的成長軌跡,還能感受別的班級和同學的共同成長?
…………
巧姐大膽創新工作模式,以「網際網路+」為載體,自主研發了「輔導員網絡工作平臺」和手機APP,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實現全員育人。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四維聯動」模式,讓學生體驗O2O模式(線上線下)創業。在「網際網路+」教育、就業創業教育、班級文化建設、特色活動開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她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和主研市級、校級科研教改課題9項,出版教材3部,參與校級精品課程2門。
十年輔導員生涯,她用燦爛的青春堅守在崗位,用「心」、日日創「新」、時時踐「行」,用愛譜寫出了一段美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