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袍哥文化
明末清初重慶和四川地區出現了一個以「反清復明」為目的,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組成的民間秘密團體——袍哥。在這個團體裡義氣當頭,不講貧富貴賤,不講地位高低,四海皆兄弟。
袍哥組織是地下秘密組織,說白了,就是黑社會,見不得光的。全世界的黑社會等地下組織,都無一例外有著嚴密的組織、嚴苛的紀律和外人聽上去一頭霧水的黑話,袍哥自不例外。
袍哥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章、禮義、獎懲等制度。袍哥是地下秘密組織,所以他們有一套專用的隱語和手勢,稱為「切口」。這種隱語和手勢一方面作秘密聯絡之暗號,另一方面也加強其組織內部的向心力。
所有這些便構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袍哥文化」。
▲大多數袍哥把碼頭設在熙熙攘攘的茶館裡
二、袍哥在重慶和四川地區分布非常之廣
袍哥在重慶和四川地區分布非常之廣,到底廣到什麼程度?
當時參加袍哥的什麼樣的人都有,上至社會高層,例如地方軍閥、鄉紳、地主等,下至貧苦百姓,例如,腳夫,船工,乞丐等。李沐風在《略談四川的「袍哥」》中指出,四川(含現在的重慶)幾乎有三分之二人口「加入這一組織」。
據傳聞,1946年參加重慶政府進行的第一屆參議員選舉競選的四五十人,均為袍哥堂會人物。在當時,如果沒有袍哥背景,根本沒有參選機會。所以許多富豪鄉紳為了獲取參選機會,花重金主動加入袍哥,請求袍哥舵主的支持。
▲參加袍哥的什麼三教九流的人都有
三、袍哥文化在重慶方言中的表現
新中國成立後,袍哥幫會組織被取締,袍哥歷史就此結束。袍哥文化卻並在重慶方言中得到了沉澱。
1、許多袍哥黑話與「情義」有關
袍哥自稱「光棍」,「光」指光明,「棍」指正直。袍哥人家重人情,講義氣,行走江湖講得是「信義」,靠得是「交情」。因此許多袍哥黑話與「情義」有關。
「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是一句袍哥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袍哥做人的基本準則。「拉稀擺帶」是指拖泥帶水,不乾脆,不耿直的意思。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袍哥會的人做事耿直,講義氣,絕對不會拖泥帶水。
在抗戰時期,川軍350萬人出川抗戰,其中重慶籍官兵達96萬名,約佔四分之一。當時川軍大部分將領和士兵都是袍哥出身,他們在戰場上沒有拉稀擺帶,為了挽救國家危亡,抱著必死的決心,高舉川軍「死」字旗,與日寇血戰到底,把「袍哥」文化的那種血性發得揮淋漓盡致!
▲川軍「死」字旗
如今「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句話意思一直沒有改變過,已經是重慶人的座右銘,表示自己的為人處事!絕對放心!
「認黃」原指袍哥守信用、講規矩。現用以泛指講交情、講情面、講道義、守信用及願承擔責任,反之為「不認黃」。
「落教」原指按袍哥規矩辦事,辦事得體。現用以泛指仗義、厚道、豪爽、大方、通情達理,不使人難堪等,大凡人品中有能讓人佩服稱道認可的屬性,皆可稱作「落教」,反之為「不落教」。
「矮起」原指袍哥說一不二,有錯就要認。現用以泛指當眾認錯,放下架子賠罪。等同於現在的「下矮樁」。
「紮起」原指袍哥兄弟之間的互相包涵、支撐、維持某種形式或者局面時使用的語言。現用以泛指提供金錢、食物、生活、飲食等方面的支持援助、饋贈、款待給對方以實惠的意思。
「打平夥」原指袍哥重情義,講求互助,共同分攤夥食錢。現意思未變,就是現在我們下飯館所說的「AA」制。
「擱平」原指袍哥講義氣為幫內的兄弟出頭,動不動就把對方往死裡打。現用泛指把某些糾葛解決了。
2、許多袍哥黑話與碼頭和船有關
重慶兩江環繞,碼頭眾多。碼頭是來錢的地方,為爭奪這塊大肥肉,各大勢力紛紛拉幫結派,碼頭的下力人便成了各個勢力拉取的對象。由於袍哥組織是以講義氣,不講地位高低為特點,很多碼頭下力人都加入尋求保護,這袍哥逐漸就成為管理碼頭的幫會組織,因此許多袍哥黑話與碼頭和船有關。
▲袍哥是管理碼頭的幫會組織
「賣碼頭」:指袍哥成員變節投敵出賣團體。現用泛指失信於人,因而在本地失去信譽,喪失信用,不能立足的意思。
「拜碼頭」是袍哥的禮節,袍哥到了外地,要按照袍哥的規矩和程序拜會當地的袍哥大爺,表示服從貴碼頭管理,絕對不是來惹事的。現用泛指拜見同行中的尊者。
「輸龍船不輸碼頭」這是袍哥組織在參加龍舟競賽時的口號。比喻要奮力拼搏,就是輸也要輸的壯烈,輸的體面,千萬不要輸掉碼頭的氣質碼頭。
「艄公多了打爛船」比喻一個集體必須服從一個總的決策或指揮官,人多了反而做不好事情。
「打水不深」比喻要求不高易於滿足。
「不會划船怪河彎」比喻不具備某種專業素質的人從事某項活動遭受失敗、挫折或者損失,以某種客觀原因來推脫責任。
「梢公多了打爛船」比喻主事的人多了會壞事。
「船上人不努力,岸上人撐斷腰」比喻當事人自己不努力,旁人鼓勵也無用。
「船靠下碼頭」比喻做某事夠不上資格,只能靠邊站。
3、許多袍哥黑話至今日人們依然在頻繁使用
重慶長期以來受「袍哥文化」的薰陶,當年袍哥的江湖黑話演變為豐富多彩的言子,保留在重慶方言詞彙中,至今人們依然在頻繁使用。
▲衣食住行都有袍哥文化的存在
如「落馬」(被捕)、「點水」(出賣同夥)、「結梁子」(結下仇家)、「方起」(使人尷尬)、「涮罈子」(開玩笑)、「說聊齋」(找人扯皮)、「劃盤子」(毀人容貌)、「散眼子」(散漫無組織)、「臊皮」(傷了面子)、「天棒」(無法無天的人)、「吃通」(到處行得通)、「抽底火」(揭露底細)、「關火」(能起決定作用)、「放黃」(失約)、「三隻手」(小偷)等等。
四、結束語
重慶曾是袍哥重鎮,受袍哥文化影響非常深。尤其是那句「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對重慶人影響深遠,構成了重慶人性格的底色。
俗話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袍哥文化在其傳承融合過程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糟粕早已消失殆盡。
現如今,袍哥文化留下的精華有其二:一是重慶人性格裡的耿直、豪氣、講義氣、守誠信,這些重慶人骨子裡的傳統美德;二是由袍哥黑話演變而來的眾多豐富多彩的重慶言子。
袍哥文化的精華是重慶人的寶貴財富,操(說)著言子,講義氣、守誠信的重慶人,這才是真袍哥。
原標題:「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看袍哥文化在重慶方言中的表現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