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注意啦!
幾乎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過從床上、椅子上、樓梯上跌落的經歷。
但是孩子跌落後,家長光懂得「呼——呼——把痛痛吹走。」可不夠!
8個月大的小萱長得活潑可愛,生性好動。
8月15日晚上19:30,小萱從床上墜下,頭部著地,之後哭鬧不止。雖然看著十分心疼,但因為沒有看到傷口,小萱的父母就一直抱著哄著。
但之後,小萱不僅哭鬧不止,還嘔吐了2回,意識也逐漸出現障礙,反應變差,情況越來越不對勁……
當晚23:23,墜床4個小時後,小萱被父母緊急送醫。
「入院時,患兒意識障礙明顯加深,已陷入昏迷,情況十分危險」。值班醫生初步判斷可能是顱內出血。經檢查,最終確定:小萱顱內硬膜外大量出血,達60ml。
幸好經過醫生的緊急搶救,孩子安然脫險。
「目前,對兒童來說,腦外傷是創傷中造成兒童死亡的首要因素,而在腦外傷中,墜落傷則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車禍傷。」
孩子墜床後,
99%的家長第一步就做錯了!
嬰幼兒時期生長發育迅速,神經系統穩定性差,病情變化快,造成患兒顱腦外傷的特殊性,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2018年2月3日,成都晚報報導:1歲女寶在墜床2日後,被診斷為腦死亡……
那麼,孩子不小心墜床後,第一步該做些什麼?
「當然是馬上抱起來,看看受傷了沒,好好安慰安慰!」
錯!
孩子從高處墜落後,先就地觀察至少10秒。
不要馬上抱起或移動孩子,應該在確保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先觀察一下孩子的狀況,包括孩子摔落的位置、高度、可能受傷的部位等。確認無活動障礙、無昏迷,皮膚、四肢、骨骼、關節活動無其他異常症狀後,再來安撫孩子。防止盲目移動、磕碰孩子,導致的「二次傷害」。
早期發現顱腦外傷,CT檢查很重要!
嬰幼兒對顱內壓增高有一定的緩衝作用,特別是2歲以下的患兒,囟門和顱縫未完全閉合,可以通過顱縫哆開和囟門的外突取得一定的代償,但當顱內壓增高達一定的閾值後病情將急轉直下。
由於嬰幼兒顱腦外傷症狀不典型,檢查不容易配合,加上本身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單憑病史、體徵以及普通檢查常不能確診,因此頭顱CT在2歲以下嬰幼兒顱腦外傷的診斷中起重要作用。
通常將有頭顱外傷的患兒分為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以2歲以下為例,2歲以上標準又不同)。
一般認為,具有高風險或疑似顱骨骨折的2歲以下嬰幼兒應接受頭部CT檢查。
這些高危因素包括:
疑似兒童虐待;
局灶性神經系統表現;
急性顱骨骨折,包括凹陷性或顱底骨折;
神志改變,如嗜睡或易激惹;
囟門隆起;
持續嘔吐;
受傷後癲癇發作;
持續超過數秒意識喪失(LOC)。
中等風險患者可在損傷後密切觀察4-6小時,在此期間出現任何情況惡化則實施影像學檢查,或者也可立即行頭部CT評估。
中等風險患者存在以下一種或多種症狀或體徵:
自限性嘔吐;
不確定的LOC,或非常短暫(不足數秒)的孤立性LOC;
嗜睡或易激惹病史,但目前已緩解;
照料者所述的行為改變;
由高危損傷機製造成的傷害,例如從超過3英尺(0.9米)處跌落、患兒被拋出、有其他乘客死亡、翻車、高衝擊性頭部損傷;
頭皮血腫,尤其是非額區血腫;
超過24小時的顱骨骨折(非急性);
擔心有未目擊到的創傷,例如在相鄰房間聽到跌落聲伴可能的LOC;
3月齡以下發生嚴重創傷。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首次CT檢查陰性,也還需要密切觀察,因為遲發性顱內血腫可以發生在受傷48小時以後。
家長要觀察孩子的哪些變化?
對此,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小心碰頭」(HEADS UP)專題中為大家提供了許多實用性建議:
1. 家長若注意到這些徵兆,長點心!
看上去很茫然或被嚇傻了
對於各種事情感到困惑
回答問題的時候很緩慢
總是重複同樣的問題
無法回憶在打擊、衝撞之前或之後發生的事情
失去意識,即使是短暫地失去意識也應該被嚴肅對待
表現出行為或個性的變化
忘記課程表或做作業
2.孩子告訴你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思考:難以清晰地思考或集中注意力
記憶:記憶遲鈍、朦朧、模糊或昏昏沉沉
生理:頭痛或感覺頭部有「壓力」、噁心嘔吐、平衡有困難或頭暈、疲勞或感覺很累、視物模糊或重影、對光線或噪音敏感、麻木或刺痛感、「感覺不對」
情緒:煩躁、悲傷、緊張,比平時更加情緒化
睡眠:昏昏欲睡、睡得比平時更多或更少、難以入睡
3.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去急診!
一個瞳孔比另一個瞳孔大
嗜睡或無法叫醒
頭痛不斷加重、沒有緩解
虛弱、麻木、不協調
反覆的噁心嘔吐
言語不清
驚厥或癲癇發作
不認識人或地點
不安或激動的情緒加劇
不同往常的反常行為
失去意識,即使是短暫地失去意識也應該被嚴肅地對待
參考資料:
1.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8月大嬰兒墜床顱內出血昏迷
2.陳高, 張建民, 童鷹, et al. 兩歲以下嬰幼兒顱腦外傷臨床特點[J]. 中華創傷雜誌, 2000, 16(1):59-60.
3.醫學界兒科頻道:孩子輕輕磕到頭就不需要做CT嗎?區分這3種情況!
4.好媽手冊:寶寶墜床,99%的家長第一步就做錯了!
5.CDC:HEADS UP to Youth Sports: Parents
https://www.cdc.gov/headsup/youthsports/parents.html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火鍋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