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臺媒)
民進黨2020黨內初選時程定的非常早,當時確實是認為只有蔡英文一人會參與,沒想到賴清德會突然參選,導致初選人員至今未定。由於尋求連任的蔡英文和「挑戰者」、前臺當局「行政院院長」賴清德雙方都不肯退讓,一度引起輿論熱議,島內也出現「獨派」大佬「逼宮」蔡英文的消息以及「英德之爭」愈演愈烈的局面。
4月10日,民進黨中執會二度延長2020黨內初選時程,敲定將協調時間延後到5月22日民意代表初選作業完成後再進行。關於民進黨表態推遲初選時間的決定,蔡英文表示願意接受;而賴清德通過個人社交網頁表達「深感遺憾」,認為「此舉是對民進黨的嚴重傷害,更否定自創黨以來所堅持的民主價值」。
之所以兩方態度如此對立,可以作出如下解讀:
從民調來看,賴無論看好度還是民進黨認同者支持度,均輾壓蔡。3月27日,「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臺灣民眾僅26.1%看好蔡英文連任、65.9%不看好;民進黨認同者中,56.3%支持賴清德、35.2%支持蔡英文。初選延後,賴清德的反應非常微弱,5月22日之後,如果賴清德的民調還是高,遊戲規則還是蔡英文決定,仍舊有繼續延期的可能性。民進黨內的挺英人士推動再度延後初選,目的就是要以時間換取空間,以拖待變等待蔡英文的民調翻轉。民進黨中執會作出延期初選的決議,表面上是『事緩則圓』,實則營造『賴下英上』的情勢。而將時間延後至民代提名完成後,可以壓制黨內人事選邊站。
由於賴清德對初選延期極力反對,民進黨黨主席卓榮泰的談話也讓人感到沒有迴旋空間,所以才會有蔡英文將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傳聞,儘管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對於外傳蔡英文恐退黨一事表示,外界無意義的揣測和放話應適可而止。蔡並非真心退黨,只是用「一哭二鬧三上吊」來逼退賴清德。蔡強調,「初選只是過程,勝選才是最終目的,而勝選唯賴全黨團結。」談話中一字不提她的「執政」無能、個人民意支持度長期低迷。
總體來看,蔡英文的陣營有意以拖待變。賴清德則決心堅定走完民主程序,參選到底。可以說,蔡的退黨聲明是虛,實則是以退為進,倒逼民進黨增加對蔡的支持力度。不論蔡退或者不退黨,目前的事態發展,都讓賴清德初選獲勝的機會窗口逐漸縮小。即便發生小概率事件——蔡英文突然退黨,也只會加劇民進黨內部分裂,而蔡也很難在2020大選中有所作為。在某種程度上,蔡英文就像臺灣的「司法改革會議」要不斷投票,直到蔡英文贏為止。2020初選必須不斷協調,直到把賴清德協調岀去,蔡英文獲得協調提名,民調是蔡英文贏為止,否則不準停止協調。
賴清德(左)與蔡英文(右)(圖源:臺媒)
從外部環境來看,美國對臺灣當局的人事變動擁有很大影響力。蔡的勝選與積極的美臺關係相一致。蔡曾表示,希望維持兩岸的和平關係,且不會效仿前總統陳水扁的政策。華盛頓方面認為,蔡英文的表述符合她所說的支持馬英九時代以來兩岸關係的穩定和連續。於美國而言,馬英九時期與大陸的接觸進行得太快,損害了美國在臺灣的利益。但蔡英文如果勝選更能緩解美國對於兩岸關係消長的疑慮。但是,維護臺灣的「民主制度」是美國的一項重大利益,一旦蔡英文的民調在未來持續走低,那麼無論她是否退出民進黨,美國都不會支持大多數「自由臺灣民眾」不支持的結果。儘管不少「臺獨」希望賴清德取而代之,但也有人怕他急「獨」,走向「臺獨」盡頭。此前賴已表示,「臺獨制憲」的時機到了,而美國對於兩岸關係的底線是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蔡英文與賴清德(臺媒 資料圖)
目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面臨三重困境:一是蔡英文當局既不希望自身成為華盛頓與北京交易的「籌碼」,又要凸顯臺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與角色,甘願做「棋子」;二是在臺海兩岸之間「維持現狀」目標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之間的矛盾難以解決;三是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與中國大陸統一臺灣目標之間的矛盾。這些難題的處理及其產生的影響,對她在選舉中的政績展示至關重要。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鮮見發表對民生議題的見解。無論是蔡英文還是賴清德,區別只是在「臺獨」道路上走多遠,而不是真心希望兩岸統一。如果民進黨政治人物忙於內鬥,即使贏得初選也將失去民意。未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只有正視兩岸問題,才能獲得大多數臺灣民眾的支持。
(秦立志 大連外國語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際關係學院講師)
責編:朱簫
31536605,.蔡英文要退民進黨?她在"一哭二鬧三上吊"逼退賴清德,.2019-04-15 06:55:34,.204232,.朱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