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憶之打彈珠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童年的回憶都是我們內心最美好的記憶之一,那記憶中包含著快樂、天真、無邪、無拘無束,在開心的時候可以開懷大笑,在傷心的時候可以放聲大哭,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可以大膽說出口,但是等到我們逐漸長大,卻慢慢丟失了這些美好和真誠。
童年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打彈珠,三五個小夥伴聚在一起,趴在地上,全神貫注,也不管衣服會不會弄髒。
打彈珠可以在任何時候:下課間隙、放學後、回家的路上、周末、甚至是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在任何地點,學校、泥巴地上、打禾場上,甚至是家裡,一群小夥伴聚在一起,圈出一個場地,就可以開始了。小的時候上學經常在口袋裡面揣一些彈珠,一跑起來口袋裡面就叮噹作響,上課的時候偶爾彈珠還會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然後滾出去很遠,自己只能偷偷地用腳一點一點把彈珠撥到桌子下面再撿起來。那個時候最崇拜的人,並不是成績好的同學,而是打彈珠高手,能把小夥伴們的彈珠都贏過來,彈珠多到口袋都裝不下了,才昂著頭,在小夥伴們羨慕的目光中遠去,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
對那個時候的我來說,最大的財富是藏在家裡柜子下面,用大的飲料瓶裝著的好幾瓶彈珠,每次都只帶一點出去玩,輸了就趕緊回來拿出一些去翻本,而如果贏了的話,回家了就立刻把多餘的彈珠用瓶子裝起來。 有一次,因為沒有寫完作業就去打彈珠,媽媽直接把我藏在柜子裡面的彈珠全都丟進了河裡,從那以後,我就學會了把彈珠分開藏起來,避免一次全部都損失掉。
在那個天真的年代,我們沒有手機,沒有平板,沒有電腦,甚至沒有彩色電視機,但是我們有著遠超現在的娛樂方式,打彈珠、丟沙包、跳橡皮筋、跳房子,玩地不亦樂乎,不會在乎身上的泥土有多少,也不會在乎磕磕碰碰傷到自己。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曾經趴在地上打彈珠的少年也開始陸續走上工作崗位,開始結婚生子,開始還房貸、車貸。就像老男孩的歌詞裡面寫的: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生活壓迫地我們喘不過氣來,只有奮力向前面,我們已經記不起自己曾經天真無邪的樣子,多少次午夜從夢中醒來,都希望能回到過去,那時的朋友、父母、親人、友誼和快樂,再也難以找到了。我們歷盡千帆,追逐著金錢和名利,卻再也感受不到和童年時期的快樂。我們在社會的大染缸中浮沉,逐漸變地成熟圓滑起來,學會了城府和掩飾,掩飾自己的內心的真實想法,學會了戴著面具社交,學會了不露絲毫破綻地說假話,也許,真的只有在夢中,我們才能重新找到童年那個純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