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具機需要整體布局,走向高端智能製造,看中德工具機大國對陣的...

2020-12-11 騰訊網

工具機大國,會不會造工具機?工具機是機器之母,精度之王。離開了高精度工具機,發動機、飛彈、飛機機翼這些根本就加工不出來。上個世紀60年代的手動工具機時代,中國工具機跟日本的水平差距也不算太大。但隨著數控工具機普及之後,中國則遠遠落在後面。儘管中國是全球工具機大國,佔據全球的1/3左右,但大多是低端產品。中國工具機2019年出口佔比大約為全球的20%,但出口最重要的市場是越南(10.8%)和印度(8.8%)等。這也意味著一個尷尬的問題,中國會製造中高端工具機嗎?

機械裝備,即使有再多的智能製造,搞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力學和材料等基本問題,工具機更不例外。中國工具機廠有數千家,但真正能夠考慮材料問題的企業,恐怕沒有幾家。

比如說工具機床身,是穩定性的重要保障。其材質上,一般採用鑄鐵,也有用大理石的,也有用混凝土的,如多年來一直採用水泥混凝土做床身的瑞士Georg-Fischer公司。這裡面的門道很多。當年瑞士工具機廠為了讓床身表現穩定,就把鑄鐵沉到日內瓦湖帶上幾年,消除熱應力。而最近幾年,樹脂混凝土也開始派上用場。這些年德國工具機採用混凝土床身的越來越多。德國一家在中國的混凝土床身工廠,供不應求。國內許多工具機企業也開始委託他們加工。它的費用,可比鑄件還要貴。然而,中國工具機界只是跟著看,跟著用。德國人用了,我們也用。至於理論分析,就不清楚了。這種床身性能如何量化,它與金屬導軌放在一起,熱膨脹的影響有多大,沒人知曉。這才是最可怕的。

再說說中國工具機的可靠性,一直被業界詬病,成為質量最大的軟肋。工具機可靠性主要依靠三個特性,其中關鍵一點就是動態特性。但這點,經常被廠家忽略。說是被忽略,其實就是不會做。因為缺乏對於基礎機理的研究,無法對這些參數進行標定。工程化經驗不足,也沒有行業共性技術的支撐,這是中國工具機界的一個重大缺陷。

圖1 瀋陽工具機

對比來看,工具機動態特性是德國工具機界的必備特徵,一直有來自大學院所的大力支撐。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工具機所,曾經對幾十臺工具機進行一一測試,每臺工具機測點兩百多個,這就形成德國工具機設計的內部指南。

令人驚訝的還有,中國工具機產業界幾乎沒有國外工具機的工程參數資料庫,對剛性、頻率等關鍵參數,基本都是憑著經驗辦事。設計理念,基本還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水平。而且,即使知道哪些參數重要,也缺乏計量檢測的方法。這就像是雙方打仗,德國工具機界的後方有軍火庫,滿足供應;而我們的部隊,全部都是自帶彈藥,打光了就沒了。這仗,還怎麼打?

中國工具機企業在規模上也是大踏步向前,而基礎理論研究則被遠遠甩在後面。近十年多已經蹣跚不前的工具機界,繼續出現自我收縮的內卷趨勢。這樣下去,只能在國際賽道,被拉下的越來越遠。

中國工具機要改變落後的局面,當務之急就是要改變整體布局,全國一盤棋來考慮。中國工具機及相關配套產業有6000多家,但基本都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

這一點跟德國完全不一樣。德國工具機中有著名的德瑪吉、通快,埃馬克等,都是世界上頂尖水平。而它們幾乎都是圍繞汽車產業來生產的。在德國,汽車使用的工具機甚至佔了80%的比例。如果去查看德國的工業發展史,就會發現整個機械行業從頭開始都是一個體系,圍繞一個行業而發展。比如戴姆勒公司最開始是做發動機的,博世公司以發動機點火系統起家,還有大陸、舍弗勒、英飛凌等等很多赫赫有名的公司,都是給汽車服務的。這意味著,德國是有一個整體布局。例如德國有一個弗勞恩霍夫協會,專門進行應用技術研究。而且都是圍繞著大學而建立。德國,涉及機械製造的所有工科院校,都有弗勞恩霍夫協會。一個城市裡,有一個大學,就有一個研究所,然後跟著一堆的企業。比如寶馬發動機的電控、數控發動機原理,全是來源於斯圖加特大學的自動化研究成果。

圖2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開發的解決方案

德瑪吉公司的工具機很厲害,但你能想像,他們沒有研發中心,甚至連新機型的設計也不做。那麼,誰來做呢?各個研究所和大學。比如工具機測試優化就由弗勞恩霍夫協會負責,而且研究成果供所有工具機企業共用。工具機公司只要做好產品工程化及市場推廣就可以了。

圖3 德瑪吉工具機

跟其它行業一樣,德國工具機產業之間有著明確的分工,各司其職,基礎理論、應用轉化、機設計研究等,分別由不同單位負責。德國的合作模式,不是簡單地發生在公司之間,而是在整個行業範圍內進行循環。對外而言,這不是一家工具機,這是整個國家的工具機。這就是德國的工業軍團方陣。

工具機是工業母機,是強國之本。它對基礎研究的要求,是一個耗時間又耗金錢。遠遠不是一家工具機公司能夠搞定的,必須有國家統一協調。如果用一個公司,去跟一個國家體系,進行抗衡。輸贏,在起跑線上,就早已確定了。中國工具機,需要團結;中國工具機,需要統一的行動!

相關焦點

  • 中德工具機差距有多大,低端混戰高端失守,中國工具機路在何方?
    而其他小企業大多通過生產製造過程盈利,利潤水平非常低,再加上工具機市場本身就不是塊大蛋糕,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所以低端市場整體混戰嚴重。  所以,從整體來說,當下我國工具機行業發展仍然不太樂觀,自主創新,爭奪高端市場迫在眉睫,這也是一條艱難的路。
  • 「6S管理資訊」智能製造,需要先懂點數控工具機知識
    智能製造,需要先懂點數控工具機知識  圖:硬碰硬的冷加工:車削  既然金屬零件是機器製造的,那麼機器又是如何製造的呢?原來,它是通過工具機完成的。  煉鋼廠出產的鋼鐵並不是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奇奇怪怪的形狀,而是板材、管材、鑄錠等等形狀比較規則的材料,這些材料要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零件就需要使用工具機進行切削;還有一些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細的零件,就要在工具機上用精細繁複的工藝切出來或者磨出來。更多詳情,請關注微信「中國6S諮詢服務中心」。
  • 中國工具機企業面臨的難題及工具機路在何方?
    從晶片到軟體,從材料到半導體設備,人擔憂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而工具機作為製造業的工業母機,是加工製造所有工業設備的基本設備,在這樣的形勢下,讓人不得不對其感到擔憂。   眾所周知,中國工具機一直處於大而不強,市場上高端失守、低端混戰,技術上精度不高可靠性不強,國產工具機在技術上的弊病沉痾已久。在如今全球化風向大變的時代環境中,不得不讓人深思:中國工具機路在何方?
  • 拯救瀋陽工具機 中國工具機龍頭破產來龍去脈
    沈機一路至今,折射了多個複雜問題:東北地方國企的困境、中國工具機行業的短板、技術投入與經營風險的平衡、網際網路風潮對傳統行業的影響。沈機的困境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化解起來並非易事。但沈機作為中國工具機行業的龍頭企業,對實現「中國製造2025」戰略裡提出的振興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目標不可或缺,某種程度上,拯救沈機又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
  • 2021年中國數控工具機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國產高端裝備增量缺口巨大從製造業品類齊全度及金額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製造業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4年至2019年,我國製造業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我國製造業GDP規模達26.92萬億。製造業的較快發展,帶來對數控工具機等生產工作母機的需求增加。
  • 智能製造:燎原之勢走向深入
    作為我國未來十年製造強國戰略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2015年5月一經發布即引起全球產業界廣泛關注,同時也為我國智能製造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礎。「《中國製造2025》充分認識到了信息通信技術對製造業發展的深刻影響,清醒地看到了全球製造業發展的走向,智能製造成為我國邁向製造強國的戰略選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 中低端混戰、高端缺失,工具機行業何時破局?
    來源:新浪財經文/理邏 曾雨叢(實習生)在「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伴隨著智能製造發展及疫後製造業周期回歸,工具機行業的競爭格局或迎來新變化。近期,中國工具機行業協會(CMBTA)發布2020年三季度工具機工具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 工具機行業10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與阿里雲計算籤訂合作協議,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雙產業並進。公司12月與阿里雲計算籤訂智能製造新模式框架合作協議,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領域開展合作,推動製造裝備從數控一代向智能一代升級;9月擬出資2000萬在寧波設立寧波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機器人及數控裝備的研發、集成、銷售以及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拓展公司機器人產品在寧波地區的應用推廣。
  • 重點企業丨82年老國企心無旁騖 濟南二工具機為中國製造代言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如今在美國大街上奔跑著的F-150系列皮卡新車,其車身外覆蓋件,全部是由來自中國濟南二工具機的衝壓設備生產的。2011年以來,濟南二工具機為福特汽車4個工廠提供了9條大型智能衝壓生產線,高效可靠的產品質量成為F-150皮卡車生產的重要保障,福特汽車非常滿意,稱「濟二創造了歷史!」
  • 上善精機:智能製造大行其道 工具機工人該何去何從?
    「工業4.0」、「智能製造」、「5D智造谷」……一個個名詞的背後,是製造業新的常態:智能製造將成為主流,機器人也將大量湧入工廠。工具機行業作為製造業的基礎,也逐漸開始適應這種新常態。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企業效率高了、成本低了,工人也從繁重、乏累的一線工作中解脫出來。
  • 2018工具機測量與智能製造專題研討會籌備進展順利
    據悉,由知名工具機測頭廠家東莞市塔雷斯測量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塔雷斯」)主辦的東莞塔雷斯2018工具機測量與智能製造專題研討會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倒計時」。記者25日從東莞塔雷斯獲悉,目前大會籌備進展十分順利,並將在5月18日13:55-17:00如期舉行。
  • 「深度」中國工具機產業困境的八大主因
    然而工具機生產並不能實現自動化和少人化,所以我國的工具機廠家就無法通過設備和工具保障質量(即便數控伺服以及檢測系統及零部件廠家會給我們一些經驗指導,但遠遠不足以幫助整個工具機行業的趕超)。號稱實現柔性自動化的僅僅是工具機床身部件,設計,裝配和調試才是最重要的價值增加環節,而這裡面的門道全在人的經驗。現在被爆炒的「智能製造」,「工業4.0」等概念根本幫不了工具機生產商。
  • 全球十大工具機企業,全被美日德佔據,中國要邁向製造強國仍需努力
    雖然中國已經是全球公認,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大國,但是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人不再沾沾自喜。而是將眼光投向了更高的層面,開始思考如何讓中國成為製造業強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無非先要認清差距,找到自身的短板,然後一項項攻克核心技術難關,逐漸追上和前行者的差距。
  • 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木工工具機生產大國
    牡丹木工機械(廠)有限責任公司(原牡丹江木工機械廠)是中國工具機工具協會木工工具機分會的理事長單位和秘書處掛靠單位。我們就木工工具機行業的發展、市場和產品開發等方面情況的初步了解,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木工工具機行業概況   我國木工工具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行業體系。目前,我國有約1200家生產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有200家左右。
  • 中國工具機浮沉錄:造航母不用日本工具機,機械人有種情懷叫工匠精神
    上期視頻很多朋友留言讓講一下國內工具機的情況,所以這期視頻打算分3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闢謠,網絡上關於中國造航母離不開日本工具機,或者說中國軍工離不開日本工具機的謠言,第二部分內容,國產工具機的進步與不足,這個要深入系統全面的說一下,這個視頻同時也做給那些對機械行業戾氣沖天的人。 第三部分內容,我隨機調研統計了50家高端製造企業,用以輔助說明我闢謠的內容。
  • 「工業母機」助力中國智造 服務化成工具機工具行業趨勢
    在提高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的基礎上推動「數位化製造與智能製造」,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是工具機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誌4月17日至2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工具機展覽會(CIMT2017)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成功舉行。28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家廠商、上萬件新產品、32萬多名觀眾——本屆展會再次刷新多項紀錄。
  • AI和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第16屆中國國際工具機展覽會圓滿落幕
    文 | 本刊記者 益達2019年4月15—20日,由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主辦,並與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具機展覽會(CIMT2019)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作為全球性的先進位造技術交流與貿易平臺,CIMT是我國機械製造技術和工具機工業發展的風向標,也體現了工具機行業的最高水平。
  • 「千億級」國家大基金布局工具機產業,行業龍頭創世紀受青睞
    (原標題:「千億級」國家大基金布局工具機產業,行業龍頭創世紀受青睞)
  • 津上工具機中國:工業股中的日本製造,還有多少空間?
    從產品生產上看,津上工具機中國主要業務簡單,就是在中國地區內製造和在大陸以及臺灣區域內銷售高精密工具機,而主要產品為精密自動車床(64%),精密刀塔車床(12.7%),精密加工中心(7.4%),精密磨床(6%),精密滾絲機(0.7%)以及少量其他工具機。工具機產品都是已經達到標準化的產品,但在技術上和成本上仍然有優勢,在中國的四個廠房都在浙江平湖。
  • 永川智能製造再添生力軍 全國一流數控工具機產業園開業
    重慶臺正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開業慶典現場人民網重慶12月8日電(陳琦)永川智能製造產業再添新生力軍。7日上午,重慶臺正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正式在永川開業,這標誌著以臺正工具機裝備聯盟體為龍頭的全國一流數控工具機產業鏈條正式在重慶建成。將為重慶汽車、機械裝備等相關產業的提檔升級提供強大助力。據了解,產業園總投資約10億元,目前現有廠房14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