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收藏,是繼股票、不動產之外的又一種高收益的理財方式。如何入門收藏,收藏理財有何訣竅?11月16日,「中金財富」和「京東非遺」兩家機構,特別邀著名作家、收藏家馮瑋瑜老師,講授「清三代」御窯瓷器的收藏與鑑賞知識,以及收藏理財的奧秘。
中金公司在海內外媒體評選中屢獲「中國最佳投資銀行」、「最佳銷售服務團隊」、「最具影響力研究機構」等殊榮。「中金財富」是中金公司旗下財富管理業務品牌,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先行者,致力於幫助客戶制定服務人生目標的財富規劃。
京東非遺,集傳統手藝與國潮設計,整合京東集團生態資源,推動非遺跨品類合作,以商業賦能推動非遺產業發展,打造中國非遺電商市場。
此次強強聯合,特邀馮瑋瑜老師,是為了幫助客戶融匯收藏、理財、文化,開啟新的生活方式。
今天,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體量第二大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文化藝術品市場之一。隨著國內的財富高淨值人群不斷增多,收藏理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其中,清三代宮廷瓷器已成為藝術品市場上的硬通貨。
講座設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一個著名的四合院,這裡曾是大清銀行所在地,民國元年,這裡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張作霖曾將大元帥府設於此處,作為北洋軍閥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張學良、趙四小姐、甚至末代皇帝溥儀在解放後也曾在此生活。這裡曾經風雲際會,煊赫一時。
著名收藏家馮瑋瑜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俗稱「清三代」)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鹿鼎記》、《如懿傳》、《延禧攻略》……無數影視作品都以這三朝的人與事為藍本,講述著一個個傳奇故事。
「清三代」同時又是中國陶瓷發展史又一個高峰,由中央政府在景德鎮設立的,專為皇宮燒造瓷器窯——「御窯」,更是代表了當時瓷器燒制的最高標準。「清三代」出品的宮廷瓷器,每一代各有特色,體現出獨有時代風採與每朝帝皇的審美,康熙御瓷技藝精湛、大氣磅礴,處處昭顯著物阜民豐、繁華絢麗的盛世風華,而清代學養最深厚的皇帝雍正,對秀麗典雅的追求已經達到苛刻的地步,雍正一朝出品的黃釉瓷器亦最為美麗精緻。而乾隆一朝的御瓷,則是以華麗繁縟的風格而聞名於世。無怪乎在藝術品市場上,「清三代」宮廷瓷器臻品得到藏家們的高度追捧。
在新聞裡的藝術品拍賣,我們常常看到成百萬,上千萬,甚至過億的成交,藝術品投資收藏一直被認為是「高門檻、高收益的投資」,如何進入收藏領域,又要如何做好自己的收藏和投資決策?馮瑋瑜老師為大家娓娓道來。
馮瑋瑜老師講授「清三代」御窯瓷器的收藏與鑑賞
馮瑋瑜老師是著名收藏家,作為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她對「清三代」御瓷研究頗深,對藝術品市場也非常稔熟。在講座中,馮老師以她與「清三代」瓷器藏品結緣的親歷故事為切入點,把三代帝皇的審美追求,以及藏品中所蘊含的宮廷美學逐一呈現,同時,馮瑋瑜老師還結合今年藝術品市場的趨勢,與大家共享最新的收藏風向,正確的收藏理念和收藏方法。
專心聆聽的嘉賓
馮瑋瑜老師為粉絲籤名留念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直到華燈初上,大家意猶未盡,圍繞在馮老師身傍繼續交流。而馮老師撰寫的兩本講述收藏理財佳作——《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以及《藏富密碼》,更是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熱購,紛紛要求馮老師籤名留念。
「收藏,並非遙不可及。他人的故事,也並非不能複製。如果你把它看做是興趣,你確實會從中得到無限的樂趣。如果你把它看成投資,那麼他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投資。」這是馮瑋瑜老師對大家的寄語。
馮瑋瑜
著名收藏家、御窯黃釉「守藝人」、收藏理財燃燈人、中華美學生活方式新詮釋踐行者、廣州市當代藝術研究院理事長、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融熙文化和瑋瑜文化創始人、雅昌藝術網等多家媒體專欄作家,著有暢銷書《藏富密碼》、《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江蘇衛視聯合打造《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三季)紀錄片主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