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市年輕人壓力都挺大的,長期的過勞工作,再加上沒有得到好的休息,飲食方面也不注意,自然會給身體各個臟器帶來不少的負擔。
中醫常說道,五腹六髒不調,自然各種病或症狀都容易找上門。如很多人會時常感覺到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等心臟症狀,特別是老年人,本來身子就弱,心臟也容易出現問題。當出現這種明顯的心悸反應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心臟病。
那麼事實上是不是真的是這樣的呢?
首先,當出現這種情況時,較為安全的方法是到醫院做一個彩超或者是心電圖,甚至是24小時心電圖。若是檢查無大礙,那就可以暫時放心了。
但為什麼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畏寒肢冷等症狀呢?中醫認為這跟人的心氣不足、心陽不振、淤血閉阻所致的胸痺有關,簡言之便是氣血運行較差。
其實這種胸悶氣短的現象,不管在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十分常見,多發於空氣流動性的環境、過於激動、氣壓偏低、過度疲勞的時候引起,是一種功能性症狀,並無實質性的心臟病變。
除此之外,較為常見的胸悶氣短的原因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也是焦慮症的一種分支,多是由於心臟神經絮亂,導致患者不自覺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和全身乏力等,並伴有失眠多夢發抖、易醒等等症狀。
因此,當出現胸悶氣短,不要過於恐慌,先排除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果檢查正常的話,可以嘗試從非疾病因素找找原因,再進行慢慢進行改善調節。
1.心理調節
適當放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事情都看淡一些,及時的放鬆的自己的心情,對改善這種情況是十分有好處的。
2.藥物調理
胸悶氣短的原因在中醫看來在於心氣不足、心陽不振、淤血閉阻導致的。因此,可以適當服用一些具有益氣養陰、活血止痛的中藥來緩解胸悶氣短的症狀,如常見的(萬 年 青)益 心 丸,能達到活血行氣、養陰止痛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胸悶氣短的症狀。
3.運動幫助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全身氣血循環,減少胸悶氣短的出現的次數、提升身體的體質和改善氣血功能,能從根本上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胸悶氣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