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2020年1月說起:當時大叔要出遠門,於是面臨一個選擇——帶什麼筆記本去?由於要在外度過春節假期,所以一番斟酌後,我放棄了平日出門帶的商用本,選擇了機械革命Z2 Air遊戲本,原因有幾方面:首先它很輕,不到2kg,攜帶起來不吃力;其次,它酷睿i5(第九代)+GTX 1650顯卡的組合,足以搞定所有遊戲,其中也包含大叔我要玩的《守望先鋒》,FHD@高畫質下,平均100fps妥妥的;最後,機械革命的遊戲本,你絕對不用為散熱和性能釋放擔心,你不用擔心出現機身太熱、遊戲卡頓等問題。
後來的突發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總之牛大叔在外地呆了很久才回到重慶,而在這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用的機械革命Z2 Air。我很慶幸我選擇了這臺筆記本,如果很長時間玩不到遊戲那我肯定就瘋了,而在長時間的使用中,除了一些小問題(比如屏幕左上角的大寫鎖切換提示會遮擋網頁搜索框2秒),Z2 Air總體經住了考驗。只是作為《守望先鋒》玩家,我在想:要是它能有一塊高刷屏就完美了。
而當第十代酷睿新品發布後,我拿到了Z2 Air的後續機型Z3 Air,驚喜地發現它不僅外觀更漂亮了,還升級了120Hz高刷屏!更可喜是,它的首發價驚人的低!我當時就想:那它豈不是可以橫掃低價位遊戲本市場了?那麼,它是否真有此實力呢?一起來看看吧!
配置和規格:
■屏幕:15.6英寸120Hz IPS
■處理器:i5 10300H(4/8,2.5GHz/4.5GHz)
■內存:美光8GB DDR4 3200(工作在2933)
■顯卡:GTX 1650+UHD Graphics
■硬碟:512GB M.2 PCI-E SSD(還可擴展兩盤)
■網絡:AC9462 802.11ac無線網卡+藍牙5
■後部接口:2×Mini DP、HDMI、USB Type-C、電源口
■左側接口:RJ-45網口、USB2.0口、2×3.5mm音頻口
■右側接口:SD讀卡器、2×USB3.0口
■重量:1.96kg(含46.7Wh電池)
參考價:5499元。
深灰金屬噴砂機身更顯檔次,場合適應性更廣
Z3 Air與Z2 Air在大的外形上變化不大,但透露出來的氣質截然不同!Z3 Air取消了Z2 Air的斜切邊修飾(機身邊緣的高亮拋光斜切邊),把A面做成了一塊「四邊平整的金屬板」,並用深灰色的金屬噴砂工藝來凸顯其鋁鎂合金強烈的金屬質感(Z2 Air的A殼為稍亮的銀色拉絲工藝,配合四邊的斜切邊拋光修飾)。而該機的C面也採用了類似的工藝。
還有一處變化是鍵盤背光燈。Z2 Air默認的燈效是「五顏六色」的,一看就是遊戲本;而Z3 Air則把默認燈效改成了目前流行的「冷藍」單色,而且這個顏色的商務感很濃(當然也能調成五顏六色的)。如果去掉「模式切換按鍵」旁的模式提示文字標貼,再把默認的系統壁紙改改,該機活脫脫就是一臺金屬時尚的商務本了。
總體來看,Z3 Air想表達的就是強烈的、更傾向於商務風格的金屬質感,而且表達得非常成功,我拿到機器的一瞬間就被這種濃烈的風格吸引了。毫無疑問,這種風格看起來不僅更有檔次,而且使用場合也更廣了——對於工作後的人來說,不太可能拿一臺「一眼看上去就是遊戲本」的電腦去政府、事業單位、機關單位使用,但Z3 Air就沒問題。說簡單點就是:它面對的人群和市場受眾更廣了,哪裡都能用,什麼人都可以買!
性能表現略高於九代i5同顯卡配置
送測機為i5 10300H+GTX 1650搭配,這也是性價比最高的配置,前期首發價僅5199元!第九代酷睿遊戲本,i5/GTX 1050也要五千多元,所以Z3 Air的性價比可謂爆棚。但也有一種聲音,說現在新出的GTX 1650是「黃師傅精準刀法下的新產物,性能下降了,只比之前的GTX 1050好一點」。那麼真相是什麼?用實測來說話吧!
i5 10300H處理器為第十代酷睿H的入門款型,4核8線程,在Z3 Air上的PL2(爆發狀態)和PL1(穩定狀態)設定值都是60W,所以我們也使用60W穩定輸出的i5 9300H作為對比。
▲Cinebench R15/20得分為906cb/2117pts,而i5 9300H的得分是863cb/1993pts,i5 10300H的提升分別為5%和6%。
▲Media Encoder CC 2020視頻轉碼,測試對象為《4K烤鴨》,轉碼為FHD@24fps,i5 10300H耗時5分26秒,全程4.02GHz;而i5 9300H耗時5分43秒。注意,若啟動獨顯CUDA加速,Z3 Air僅耗時2分32秒。另外,該項目若使用2×8GB內存,效率還會大幅提升40%以上(Media Encoder CC視頻轉碼的最佳內存搭配就是2×8GB)。
下面來看看3D基準和遊戲綜合表現:
▲i5 10300H/GTX 1650,Unigine Valley基準測試,95.8fps;而i5 9300H/GTX 1650的成績是92.3fps。Z3 Air小幅勝出。
▲《古墓麗影:暗影》,預設中畫質,61fps,流暢;預設高畫質,57fps,也流暢。而i5 9300H/GTX 1650的成績分別為59fps和54fps,Z3 Air依然小幅勝出。
▲《刺客信條:奧德賽》預設中畫質56fps;而i5 9300H+GTX 1650,同畫質下成績為53fps,Z3 Air還是小幅勝出。
▲《神偷4》預設高畫質,Z3 Air成績為69.5fps;人工設置最高畫質,58.3fps。而i5 9300H+GTX 1650的成績分別是:66.8fps和57.6fps。Z3 Air再度小幅勝出。
▲《守望先鋒》,FHD@高畫質,單邊場景(僅有自己的隊友)時,Z3 Air可跑到125fps左右,激烈對戰也有95fps~100fps,這時120Hz高刷屏就展現威力了——完全不會有畫面撕裂,沒有60Hz屏那種「緩慢跟不上」的感覺^___^。
測到這裡,可以給出明確結論了:
●i5 10300H相對於i5 9300H有小幅提升,5%~6%;
●網傳所謂「新GTX 1650縮水」的問題在Z3 Air上是不存在的,因為遊戲測試中Z3 Air全部勝出(第九代i5同顯卡同內存容量機型),有小幅的提升。
▲Z3 Air搭載的512GB SSD,速度表現也不錯。
雙考機及散熱表現:
雙考40W+50W,C面一點不熱
Z3 Air由於只搭配GTX 1650顯卡(標準TDP 50W),而且是相對輕薄的機型,並不會大幅超標性能釋放,所以,它和Z2 Air一樣只搭配了120W功率的適配器,實際上它的滿載功率會達到128W,但適配器能HOLD住,絲毫不會掉電。
這裡也給大家做個科普:我們考機裡面常見的「Package Power」封裝功率/功耗,比實際功率/功耗略小,電錶上呈現的實際功率更大一些,但橫向比較,Package Power是相當準確的。
這是Aida 64+Furmark雙考機35分鐘後的情況,室溫19℃。處理器從考機初期的48W非常緩慢地走低到40W左右並保持穩定,頻率在3.57GHz左右,溫度很低,只有75℃。而GTX 1650顯卡則一直穩定保持50W的輸出功率,核心頻率1200MHz(實際玩遊戲時會大幅提升),顯存頻率6000MHz,而溫度保持在63℃左右,偏差1℃。小結來說,該機的內部溫度非常低。
這是考機的C面溫度圖,我們測試得非常詳盡。該機的相對高溫區主要是在鍵盤區的中部,但最高也就40℃。遊戲操控主按鍵WASD區域,WAS三個鍵的溫度只有30℃~31℃,D鍵35℃,涼爽。而右側的上下左右光標區域只有28℃,小鍵盤區僅24℃~28℃。腕託區更涼爽,最高才24℃。總結來說:該機不僅內部溫度低,而且C面也很涼爽,是一款相當完善的產品。
對了,該機即便達到最大負載和最大風扇轉速,噪音也不大,在環境噪音47dBA時,噪音計距離鍵盤面5cm測試到的最大風扇噪音也就54.6dBA,完全談不上吵鬧。
▲該機的內部,雙風扇四熱管,四出風口設計。內部布局與Z2 Air基本一致,僅熱管和散熱組件的細節上做了小調整。注意,該機有兩個M.2 SSD位和一個2.5英寸硬碟位,存儲的自由度和擴展性都很好。另外,該機的兩個揚聲器音量超大,音質也還不錯,玩遊戲時建議設置40%以下音量。
結語:不算驚豔,但已相當完善的高性價比之選
作為Z2 Air的後續款或者說升級款,機械革命Z3 Air或許並沒有「驚豔的賣點」,但你可以感受到它的日臻完善:
相對於Z2 Air,Z3 Air的外觀更漂亮,機身質感更出色,而這使得它的受眾面大增,可以出現在更多場合了。
在性能方面,它的提升符合預期。而真正大的變化是引入了120Hz高刷屏,FPS玩家大為受益不說,也彌補了該機在配置上的唯一遺憾。
我用日臻完善來形容Z3 Air,是因為我還感覺到了其他不少細節上的變化,比如:揚聲器聲音更洪亮了,機器的底蓋引入了部分防脫落螺絲,而在機身內部,對於散熱風道的遮蔽也更全面了……
讚揚話就不多說了,最後只想再說一句:這樣一款完善的多能輕便機型,5400多元,真的很值了!如果你想要一臺低價位但什麼都要有的遊戲本,那麼Z3 Air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