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金江濤實習生丁陽光)「來,老鄉,喝碗胡辣湯嘗嘗……」11月16日上午,周口市西華縣創世文化廣場上湯味濃鬱、香氣撲鼻,混合著鍋碗瓢盆和鑼鼓喧天的「交響聲」,分外熱鬧。
原來,這裡正進行一場場「熬湯高手」間的激烈角逐,以「弘揚傳統美食文化,打造西華特色品牌」為主題的第四屆胡辣湯大賽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各具特色的48位胡辣湯掌門人切磋交流、同臺競技、共同發展。
一碗胡辣湯 「品」出時間的味道
「我們歡聚西華,皆因這碗湯……共品一碗湯,共話湯文化,共謀湯產業,共同見證中國·西華第四屆逍遙胡辣湯大賽盛大開幕。」西華縣委書記林鴻嘉為此次大賽的致辭表示了對遠道而來客人們的熱烈歡迎。
一碗胡辣湯,品出時間的味道。正如林鴻嘉書記說的那樣,作為逍遙胡辣湯的發源地,西華因這碗湯聲名遠揚。起源於北宋年間的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已傳承了800多年,早已是聞名全國的「中華名小吃」。
據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人員介紹,胡辣湯由胡椒、桂皮、木香等29種調味香料秘制而成,具有健脾開胃、祛風驅寒、養顏健體等益處。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已成為中華飲食文化「藥食同源」之典範,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名小吃、全國首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我家的胡辣湯傳承了13代人,繼承祖傳胡辣湯的熬製手藝,開店賣湯近20年。」賽場上,熬製胡辣湯的高群生對記者說道。他正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節目中出鏡的熬湯師傅,節目的熱播極大提升了胡辣湯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如今,高群生在逍遙鎮的胡辣湯總店每天車水馬龍,在全國各地已經開設了190餘家加盟店。
在高群生和他帶領上臺競賽的熬湯師傅看來,熬一碗胡辣湯也是「時間」的功勞,靠的是老師傅幾十年熬湯的火候和經驗。對於此次評委「盲評打分」的舉措,他坦言有壓力也有挑戰,激勵著自身做出更好、更優質的胡辣湯,同時用胡辣湯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
「歷史悠久、材料廣泛、湯汁美味、各有所長、百花齊放……」賽場上,品味胡辣湯的各專業評委四字評語脫口而出,為此次胡辣湯大賽唱出了一曲優美讚歌,也為源遠流長的胡辣湯蓋上了「時間」的印戳。
一碗胡辣湯 「熬」出脫貧致富路
11月16日,也就是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0月份中國經濟數據,餐飲收入增速首次實現由負轉正。毫不誇張地說,西華胡辣湯也為此貢獻了一絲「綿薄之力」。
現如今,中國社會的煙火氣是越來越濃了,每天早上西華縣的胡辣湯店門排起的長隊就可以驗證。而且,在西華縣,大家一致認可:無論是誰,只要學會熬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就能脫貧致富,就能過上小康。
對於胡辣湯的產業帶動作用,高群生算了筆帳:一個小店至少帶動五六人就業,大的店則有十多人,他自己直接帶動就業就不少於1500人。
「樹葉還是要落在樹根上。」和高群生一樣,參賽的方永結胡辣湯的負責人楊真也在現場對記者說道。據她介紹,現在鄭州有四十四家店,除開店裡招聘就業的人員,她已將胡辣湯的料包食品廠等均設在了西華,廠裡的工人一班四十餘人,實行「三班倒」的標準化生產作業,用一碗胡辣湯來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據統計,僅西華縣逍遙鎮外出經營胡辣湯的就有4200戶,從業人員近2.6萬人,年創收4.8億元,網點遍布全國30多個城市;全縣從事胡辣湯及相關行業的人員達到12萬人,效益突破40億元,成為一支響亮的「胡辣湯大軍」。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增加了收入,富裕了生活,正滿懷信心大步邁向小康社會。
熬製胡辣湯的原材料,主要有牛羊肉、麵粉、辣椒、大蔥、黑木耳、粉條等,大多是原產於當地的優質農產品,產業的發展壯大直接激活了種植業、養殖業的迅速發展。
同時,為適應市場需求,持續拉長產業鏈條,西華縣還通過與科研機構對接,把傳統美食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對胡辣湯傳統配方、製作工藝進行科學研究,開發研製出一系列新產品。逍遙老楊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鳳琴介紹:「新研製的湯料供應6000餘家胡辣湯店,速溶產品還進入超市、電商平臺。2018年,公司的營業額突破7000萬元。」目前,西華全縣已建成胡辣湯調料企業16家,研製開發了8大系列、46個品種系列調料,年產湯料600萬件,年產值4.9億元。強大的龍頭帶動能力、獨特的龍頭帶貧企業,已成為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撐。
此次比賽場地還設置70個展位,用於全縣涉湯農副產品和西華特色產品展示,現場產品推介、網紅直播帶貨,助力消費脫貧。就在大賽開幕現場,西華縣被正式授予「河南胡辣湯之鄉」的榮譽稱號。
一碗小小的胡辣湯,不僅讓人「品」出了時間的味道,也幫助當地群眾「熬」出了脫貧致富路。
(映象網周口新聞熱線:150 3682 6188,投稿郵箱:zhoukou@hnr.cn。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