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2019年的影視圈:頭部光鮮難掩關停潮,撤檔風波無礙爆款頻出
2019年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的影視業,既有國產片的高光時刻,也有近2000家影視公司黯然消失,劇集市場優質內容頻頻出圈,電影市場有近20個影片改名撤檔,第一梯隊影視公司依舊是產量大戶,但也有部分企業賣身求援。
在內容為王的宗旨下,行業正不斷經歷著洗牌,誰能持續活躍在舞臺上,誰又悄悄謝幕了呢?
國產片崛起、爆款劇頻出
和電影市場相比,劇集市場今年表現要略勝一籌。處於第一梯隊的影視公司: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新麗傳媒、檸檬影視等今年都交出了一份比較優秀的答卷。
正午陽光今年推出的《大江大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挺好》分別對應當代、古代、都市情感三大題材,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平臺合作方面雙管齊下,劇集在東方衛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一線衛視以及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平臺播出。
正午陽光自成立以來僅進行過1輪融資,華人文化為其控股股東。而在2017年宣布砍掉藝人經紀業務後,正午陽光深耕劇集領域,明年將有4部待播劇,涵蓋了軍旅、都市感情等題材。
華策影視今年劇集表現也頗為亮眼,推出了爆款劇《親愛的,熱愛的》與口碑逆襲的黑馬《宸汐緣》,在發行方面同樣與優愛騰合作,出品的電視劇也在一線衛視平臺播出。近年來華策開始控制成本試水網劇,如《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取得了不錯口碑的同時,還捧紅了旗下藝人。
新麗傳媒今年電影與劇集兩手抓,但從表現上來,唯有《慶餘年》成為爆款。電影方面,除了參投的《我和我的祖國》,其餘三部影片票房與口碑均以撲街告終。不過明年新麗傳媒有《鬥羅大陸》、《天龍八部》等待播劇,表現拭目以待。
電影市場方面,2019年可謂是國產影片崛起的一年。根據貓眼數據,總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有8部為國產影片。
從各大影視公司表現上看,8部國產片中博納與阿里參與的影片多達4部,光線影業的《哪吒》以及北京文化的《流浪地球》則分別取得年度票冠軍與亞軍。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劇集熱播榜前三的《慶餘年》《從前有座靈劍山》《第二次也很美》三部劇集,背後都有同一個出品方——騰訊影業。而《慶餘年》與《靈劍山》,都是男頻+古裝的題材,騰訊今年在男頻小說影視化並迎得廣大觀眾喜愛方面,摸索出了階段性的成果。
2019,撤檔、換檔大年
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大約有16部影片改名、撤檔、換檔,其中內地影片12部,理由都是大同小異的「製作沒有完成」或者「技術存在缺陷」。
部分影片例如《少年的你》、《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在原定上映日期撤檔後,過了一段時間成功上映。而《東北往事之二十年》、《刀背藏身》、《蘭心大劇院》等幾部影片撤檔後,至今仍未確定再次上映日期。而這些影片背後不乏騰訊、阿里、華誼兄弟、北京文化等公司身影。
而就在2019年最後一個月裡,《葉問4》、《誤殺》等影片也經歷了跳檔事件,尤其是《葉問4》在公映前三天突然改檔至2020年1月1日。
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全年票房超越2018年已是板上釘釘,但是要更上一層樓,突破650億元顯然還存在困難。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總觀影人次為16.54億,相較去年的17.18億人次仍有一定的差距。2019年僅剩不到兩周,為了影片票房最大化,將影片移至2020年也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上述撤檔的影片若能在寒假檔、賀歲檔「空降」,或許能為2020年電影市場保增長貢獻一份力量。
頭部影視公司僅為少數
雖然今年電影與劇集市場均有亮點,但是並不代表整個影視行業回暖。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另有報導稱,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橫店影視城的開機率同比銳減45%。該新聞曾登上當天的微博熱搜。
雖然今年有不少優秀作品,但背後主要還是頭部影視公司的手筆,不少影視企業生存艱難。
上周五,杭州中院在微信上發布懸賞公告,公告中兩個被執行人趙銳勇和趙非凡為「長城系」實控人,旗下有長城影視、長城動漫等公司。長城影視6年裡收購了20家公司,製作影視作品及紀錄片多達百部,其中《紅日》《紅樓夢》、《大明王朝》、《隋唐英雄傳》等作品知名度很高。如今,公司卻淪落到股票跌停、實控人資產被懸賞徵集線索的境地。
從長城影視的財報可以看出,公司從2014年開始發展重心一直圍繞著「收購」進行,影視劇方面成效甚微。2018年,長城影視營業利潤則出現了負值。
有些企業處在懸崖邊緣,也有一些企業易主尋出路。
上個月底,鹿港文化的實際控制人錢文龍及主要股東繆進義、徐群等六人,與淮北市建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淮北建投」)籤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
若本次轉讓協議達成,淮北建投將持有鹿港文化5.11%的股權並擁有20.54%的表決權,鹿港文化的實際控制人也從錢文龍變更為淮北國資委。這意味著鹿港文化變成了一家國企控股的影視公司,也是繼今年初慈文傳媒投身華章投資後,又一起影視公司被國資接盤案。
2014年,鹿港科技把目標瞄準到影視行業,以4.7億元人民幣收購世紀長龍,正式跨界。2015年,世紀長龍因參投暑期檔爆款電影《大聖歸來》,單片實現了高達86.68%的毛利率。然而,此後世紀長龍推出的《盜墓筆記》、《心理罪》等影片都沒能再取得如此高的毛利。
2019年,影視業唯有一句話可以總結:一半是高峰,另一半是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