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祁國寧

2021-02-19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近兩日我們在與蘇寶華校友接觸的過程中,看到了該校友寫於2014年的悼念祁國寧教授的一篇文章,深受感動。讓我們一起追憶祁國寧教授的一生,再次深切感受和銘記他作為一名學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光輝事業上的感人事跡。

作者簡介:

蘇寶華,男,浙江大學機械系機械製造專業工學博士。導師:吳昭同、祁國寧。1999年初博士畢業後加入華為,先後在管理工程部、全球技術服務部、財經體系、財委會辦公室工作。現任華為公司變革項目管理七級專家、公司流程質量運營專業委員會成員、首批「藍血十傑」獲得者。先後參與領導了華為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集成財經服務(IFS)、以項目為中心運作、面向一線的集成變革等公司級重大變革項目,為公司實現流程化管理做出了突出貢獻。對變革、流程、項目管理、變革管理等領域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我的老師祁國寧

我直到不惑之年的時候,才突然感悟到,人世間只有兩種職業最偉大:一是當老師,二是做醫生。這兩種職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老師賦予人類高尚的思想,醫生保障人類健康的身體。我無緣這兩種偉大的職業,卻有緣遇到了一位偉大的老師——浙江大學祁國寧教授,並成為他的學生。 

初識

初識祁老師是在1996年底,我在前一個課題方向徘徊了近一年之久而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的時候,跟隨祁老師做博士論文。

第一次見到祁老師時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他身材高大、魁梧,穿著一件淺灰色的夾克、深色西褲、黑皮鞋,一頭黑髮自左向右自然地搭在寬闊的額頭上,濃濃的一對眉毛下,一副細邊眼鏡更增添了幾分學者的獨特氣質。

祁老師說話的聲音很輕,宛如涓涓細流沁入心田,卻讓人聽的清楚、親切,說話時總是露出微笑。在看資料的時候,老師有時會用右手把眼鏡架在額頭上,左手將資料移近,以便看得更加仔細。當他坐在你對面,腰總是挺的很直,雙腿並排踏在地上,雙手自然地放在腿上,眼睛專注地看著你,認真傾聽。

相識18年,我從未看見老師翹過腿。我在讀書的時候於禮儀一竅不通,及至後來慢慢懂了一些,才知道祁老師的言行,處處體現著高雅修養、大家風範。言談舉止之間,大方得體,無絲毫做作,讓你感覺到是那樣的舒適、那樣的親切。每每回想起來,甘甜如蜜桔,清香如茗茶,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授業

1997年,祁老師擔任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主題專家組成員,幾乎每個星期都往返於杭州、北京兩地。記得當時聽老師說過,杭州—北京航班的空姐都認識他,因為老師往返兩地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用風塵僕僕來形容絕不誇張。

也許正是因為老師的忙碌,學校、工廠、家裡都成為了老師指導我們學業的地方。那時老師在杭州汽輪機廠工作,幾乎每過1-2個星期,我和另一位同學就會從浙大騎車到杭州汽輪機廠向老師請教課題。十多公裡的路程,伴隨朝陽與落日,帶去的是問題和困惑,帶回的是答案和收穫。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對課題的理解也由淺入深。每次到汽輪機廠討論課題,老師都會領我們去廠裡的小餐廳吃飯,多點些葷菜,並一再叮囑我們多吃點兒。

老師家是我們常去的另一個地方。夜幕降臨,我們會騎車經鳳起路到老師家。那是一幢老式的樓房,沿著樓梯走上去是一排四、五戶的人家,面積不大的兩居室卻闢出一個開放的書房。每次去,老師第一件事就是為我們親手煮一壺咖啡,每人倒一杯,加適量的方糖。然後,對課題的討論、文章的修改、人生的探討,就在這一片咖啡的濃香中展開了。

祁老師治學嚴謹、精益求精。我在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就已經開始學著寫論文在雜誌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當時的導師很少修改,因此我自以為寫作能力還不錯。成為祁老師的學生後,他總會在我寫的文章上用紅筆大片進行訂正,大到段落章節、小到標點符號,我不禁汗顏。1998年9月,我將耗費整個暑假精心寫好的論文初稿列印給老師審閱,老師從論文題目、結構、章節要點,詳細為我修改、指導。此後3個月,數易其稿,厚厚的一本論文,浸潤著老師無數的心血。 

傳道

朱自清先生說,教育的價值是在培養健全的人格,學生們入學校,一面固是「求學」,一面也是學「做人」。祁老師除了在學業上給我們以精心指導,更為我們傳授了諸多的人生哲理。

1997年底,祁老師帶我和另一位同學去上海參加學術交流。在從上海回杭州的火車上,伴著龍井清茶,在輕鬆、愉快的交談中,老師講了兩個觀點。人的一生,有高潮有低谷,順利時要認識到自己有不足,不要趾高氣揚,失意時要認識到自己有所長,不要自暴自棄。人生的過程遠遠重於結果,過程最有意義,結果不必苛求。我當時覺得這兩句話很有道理,便深深地記下,但因為沒有人生閱歷,也就是僅僅記下而已。後來,我步入社會,在工作和生活中經歷了酸甜苦辣,再想起這兩句話,心頭頓有醍醐灌頂般的清澈。

2008年9月,祁老師到深圳講課,我們在蛇口的一家咖啡店裡見面,老師問我現在在忙什麼?我說在負責一個很大的變革項目,顧問和項目組成員總共有近300人,壓力很大,非常艱難。祁老師對我說:「小蘇,這個項目無論多難,都要堅持下去,在中國做這樣規模的項目,不是誰都有機會的。對很多人而言,這樣的機會是一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堅定地點了點頭,在這個變革項目中盡心盡責地幹滿了三年。正如老師所言,我領悟到了企業級管理變革的諸多真諦,受益良多。

2011年4月,我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給祁老師打電話進行交流。老師平靜地說:「換個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它對你是一個提醒,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思考一下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和計劃。」

2013年5月,一次電話溝通中,又聊到了我的工作。我對自己以後的工作心生暗淡,祁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們公司已經成長為全球性企業,你在公司這麼多年所積累的企業級管理變革經驗,是非常寶貴的,是很多中國企業急需的。以後無論如何,都要用自己這些年的積累為社會做出貢獻。人的一生一定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活的才有價值!」老師繼續說,「人在年輕的時候,受社會環境和機制的影響,會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比如為了評職稱要寫一定數量的文章。但到了一定年紀和有了一定積累之後,要儘可能多做自己喜歡並有意義的事情」。他還說自己最近幾年寫的一些文章值得去看,因為這些文章體現了他的深刻思考。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於老師而言,授業固然重要,傳道更是根本。這其中的道理,正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含義。老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總歸是有限的,但老師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而帶來的影響卻是無限的。我博士畢業已經15年半,當年學會的知識今天已經很少用到,但是老師的這些話語,這些話語背後所蘊含的「大道」卻一直在指導我做一個正直、坦蕩、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正如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到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老師與學生之間,代代相傳的,不只是知識、情感,更是為人做事的「大道」。 

溫暖

1997年春節回老家,準備返校的時候,母親突然耳朵聽力銳減變聾了,我因為擔心她而希望在老家多呆一段時間。這時,我剛做祁老師的學生不久,課題剛剛開始,而距離畢業只有兩年的時間。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給老師打電話請假晚歸,電話那端傳來的是老師溫暖的聲音,勸我不要著急返校,安心在家陪母親,課題、學業以後都可以抓緊時間趕回來。

讀書時代是比較清苦的。祁老師很了解我們的處境和心思。有時,我們會打的士去老師那裡討論課題。每次,老師都會向我們要計程車票,並將乘坐計程車的錢給我們。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肯給,老師就和藹地給我們講道理,最終,我們還是將手伸進了口袋,將計程車票交給了老師。

1998年10月,是大學校園招聘的日子,很多公司都來到浙大招聘。祁老師本來建議我去中科院軟體所讀博士後。後來,我對老師說,自己還是想去工作,一方面是因為這麼多年在學校裡面學的東西太理論化了,總覺得缺少一些實際應用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掙些錢,改善家裡的生活。老師細心聽了我的考慮之後說,那就去深圳吧。我就這樣從杭州遠赴深圳,步入了工作崗位。

2013年8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了祁老師的電話,老師在電話那端問我,深圳刮颱風了,你們都好吧?我一下子愣住了。已經與癌症抗爭了三年多的老師,竟然還想到遠在千裡之外的學生是否受一場暴風雨的影響。掛斷電話,我站立良久,方才緩過神來。

什麼是溫暖?溫暖就是能夠站在你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你著想,發自內心地關心你。溫暖就是尊重你的選擇,不強人所難,鼎力相助,不求回報。從祁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種溫度。這種溫度,不只是老師對學生的溫度,而是長輩對晚輩的溫度。 

暢談

2010年6月23日,我從李仁旺師弟那裡得知了祁老師生病、住院、手術、出院的消息,給老師打完電話後,決定周末就趕過去。飛機起飛、降落,傍晚時分,我在祁老師家中見到了老師和師母。老師的精神很好,見到我很高興。我們聊了很久很久,直到九點多,我意識到老師要休息了,才依依不捨地告別離開。

第二天一早,再到老師家,師母忙著給我切西瓜,我們邊吃西瓜邊聊,從中國製造技術的發展到中國企業的成長,從中國社會的發展到環境治理面臨的挑戰。時間好像一下子變短了,很快就到了下午分別的時間。臨別之際,祁老師送給我一套《集成產品模型及其應用》資料,送給我兒子一個標有中國北車的「時速350公裡動車組模型」。

祁老師那年62歲,我40歲。在老師面前我無拘無束,像個孩子。這次暢談,加起來總共有七八個小時,成為我心中永恆的記憶。那時,老師精神很好、癌細胞沒有任何擴散、每天走一萬步鍛鍊、一切都在好轉中。我們一起暢想著老師很快就可以痊癒、講課、出差……,我們相約,過段時間再會。 

悲痛

距離2010年的暢談,轉眼已經過去了四年。期間,雖然時而打電話問候,但卻一直沒有見面。2013年下半年,老師計劃到香港,我們約定在香港或者深圳見面。終因他的身體原因未能成行。

進入2014年,我從張峭巍那裡不時地了解到祁老師的病情。我既想給老師打電話,又不敢給老師打電話,內心非常糾結。總是盼望著,過段時間情況好些了,和老師打電話好好聊聊。

10月9日上午八點多,我走在上班的路上,想著要不要簡訊問問祁老師的情況,很想給老師打個電話,但因為上班後的忙碌而放下了。下午三點,我在公司參加會議,會議開始前,突然接到了妻子的電話,只有一句話:「祁老師走了,你趕快給祁連打一個電話,看要不要現在就趕過去。」我懵住了,眼前一片蒼茫,窗外明媚的陽光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色彩。打電話,沒有接。六神無主的開會中,魯玉軍師弟的電話、簡訊來了,也告訴了我這一不幸的消息。終於和祁連通上了電話,卻一時語塞……

晚上回到家,兒子正在寫作業。我對兒子說,祁爺爺不在了。兒子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怎麼回事兒,猛然抱住我大哭。小孩子並沒有見過祁老師,但經常聽我和妻子說起祁老師,耳濡目染,也有了感情。妻子指著茶几上的動車組模型,對兒子說,祁爺爺送給您的模型還在,而爺爺卻不在了。這一刻,我們一家三口緊緊抱在一起,淚眼模糊……

入夜,我絲毫沒有睡意。顧新建老師在QQ群裡建議大家寫輓聯寄託哀思,我一定要在子夜之前為祁老師寫點東西。「傳道授業,春風化雨,育芬芳桃李滿天下;為人做事,謙遜儒雅,傳睿智哲理惠人間。」23:42,這副留在QQ群裡的輓聯,寄託著我濃濃的敬意、悠遠的思念、無限的哀思。老師的諄諄教誨仍宛如昨日,老師的音容笑貌卻此生永別!

此刻,我坐在桌前。打開博士畢業論文,封面已經斑駁,紙張已經泛黃。導師的名字再次映入眼帘,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禁不住淚流滿面。翻到論文最後一頁的「致謝」——「導師嚴謹求實的治學作風、紮實勤勉的工作態度、誨人不倦的高尚品德、謙虛坦誠的個性修養,都將使我受益終生!我常常這樣想,天地之間,為人做事若能如此,夫復何求!」,這是我在1998年12月寫下的對老師的致敬!今天想來,依然是這樣的人生感嘆!祁老師一生治學嚴謹、真誠待人、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唐朝詩人元稹在《離思五首》中寫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看著老師的名字,我在內心一遍遍地呼喚。此後,哪裡還有滄海之水、巫山之雲?!

 

我讀中學的時候,父親對我講過一句話,「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後看子敬父」,意思是說,孩子小的時候,別人是因為父親而高看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別人是因為孩子而敬重父親。過去,別人因為我們是祁老師的學生而對我們有所期待。以後,我們要通過言行讓別人能夠看到祁老師的品格和風範。傳師思想,傳師衣缽。像祁老師那樣,春風化雨般地傳道授業,謙遜儒雅地為人做事,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是對祁老師最大的安慰!唯有如此,才能告慰祁老師的在天之靈!

逝者長已矣!祁老師雖然已和我們陰陽兩隔,但祁老師的精神卻依然指引著我們前行。正如我們所尊敬的諸多先人一樣,孔子、秦孝公、屈原、嶽飛、文天祥……,他們雖然都已經不在了,但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卻一直恩澤著後世子孫!

 

——2014年10月11日於深圳

相關焦點

  • 我的老師·我當老師
    李老師,我已忘了他的名字,他並不是我的級任導師,也不在我們班上授課,只因為那一年學校規定高年級每一班都要出一張壁報,我們那一班推舉我擔任主編,校長請李老師到我們班上來指導,據說因為他對課外活動有豐富的經驗,我這才有「親炙」的機會。當時所謂壁報,大體上是作文課的延長。那年我大概十歲,也許十一歲,李老師剛剛走出師範學校的大門,大概二十歲。
  • 【我當小老師】我是小老師
    所以我們二六班開展了「我是小老師」主題實踐活動,活動時間定在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七點半,地點我們選定微信討論群,孩子們在討論群分享一小段課程,其他孩子們自由發言,積極評價,最主要的是互相學習,互相借鑑。「我是小老師」學習內容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開展。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的小學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我向一年級學生和畢業生提出我最終的願望:在回憶起學校的鈴聲和你的課桌時;在回憶起教科書和肅靜的課堂時,要讓那激動和崇敬的感情一輩子保留在你的心裡。已長大成人的我們,會怎樣回憶自己的母校,與曾經教過我們的老師?已為人父母的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怎樣回憶,他們的母校?
  • 老師 我愛你;老師 我也愛你
    2013年我被分配到鄉村中學,努力工作一年。2014年9月開學後,學校讓我上一節公開課。 我選擇了魏巍先生寫的《我的老師》這篇課文。 公開課的前一晚上,我坐在學校宿舍想:魏巍先生可以寫他的老師,我作為一名老師為何不能寫寫「我的學生」呢? 當晚我寫了《我的學生》。
  • 【我的老師作文】我心中最美的張老師
    說起老師很多人都深有感觸,每一個人都有老師,也許他曾在你迷途懵懂時指引你前進的方向;也許它曾在你疑惑不知是徹夜為你輔導;也許他曾在你稚幼輕狂時改變過你的一生。也許……是的這就是我們的老師。  經常會想起她,在我心中最美的張老師……  去年11月份,我收到了張老師去世的消息,是因為心臟病突發。頓時,整個世界都昏暗了。
  • 我的一中,我的老師
    我計算著,已有四門功課九十分了,俄語考試也應該可以的。誰知考下來差了二分。沮喪之餘,我再細斟老師批改給分,對其中一題頗感「不公」,便去找了劉忠民老師,還哭了鼻子。老師笑了,說:「好啦,好啦,給你加二分,加二分。」我破涕而笑,心裏面一蹦一跳地走了。後來上邊反對「片面追求上學率」,學校也沒再發什麼獎勵的東西。
  • 我的老師!
    林老師全名林衍,是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長著一張典型的國字臉:尖下巴寬下頜,面龐清瘦卻眉目周正,平日裡總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嚴肅中又帶著幾分儒雅。故事的起始是因為老師布置了一篇關於寫春的作文。一整個班的人都寫春天的陽光、雲朵、花園,寫春天裡去踏青、去放風箏……只有我寫了一個叫春的小姑娘,和她的小夥伴們。作業交上去後,我心裡也慌得很。轉眼幾天過去了,沒有任何動靜。
  • 《我的老師》
    回想起來,我是懵懵懂懂的一個人讀書去了。背的書包倒很講究——老父親從一個收舊貨的鄰居手中淘來的牛皮公文包。我記得當時字寫不好,鉛筆也捏不正。每次寫字,王老師總會俯身手把手地教我寫。每次我的鼻子裡總會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這種香味後來從未聞到過。記得一個「陽」字的耳朵旁我總寫不好,王老師手把手教了不曉得多少遍,總算從她嘴了吐出了一個字:「好!」可惜後來這位王老師就不見了。
  • 我的老師
    老師就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給我們照亮了前行的路。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老師——戴老師。戴老師有一頭長髮,像瀑布一樣披在肩上,有一雙寶石般明亮的眼睛。戴老師平時對我們很嚴厲,也很有威信,只要她一走進教室,「菜市場」一下子變成了「教堂」,鴉雀無聲。教室靜得掉一根針都聽得到的時候,戴老師就開始講課了。哎呀,不好。班裡的「歌王」開始作怪了:「雖然我只是一隻羊。」
  • 我的老師,我的爸爸
    2020年12月7日,我尊敬的爸爸王老師,於貴陽,因交通事故不幸辭世,享年78歲。老師執教40來年,在幸福村永安隊和石鐘村青山隊,所有的60後,70後,80後,甚至90後,基本上都是王老師的學生,其中包括我。我是爸爸的學生,又是爸爸的女婿。
  • 老師是人不是神:惡魔老師毀我,天使老師救我
    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在看圖說話方面有極強的天賦,語文老師很喜歡,從二年級開始,她就把我寫的小段子拿來當範圍讀,在她的栽培下,我在三年級時寫作水平就超出了班上其他同學。她發現了我的寫作天賦,一步一步把我引向寫作的大門。小學四年級時她調走了,換了一名語文老師姓宋,據說是知名師範院校中文系畢業。
  • 我和我的老師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已經進入第19個教師年頭,想想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有苦有快樂,作為一名中職的老師,見過了一屆屆的學生,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不斷進步,不斷變化,想到這,我也想到了我的高中老師。  讓我很難受的一節課終於來了,那是地理課,當時是校辦主任上我們班的課,也許是他的經驗,也可能是他本身有點不認同我們中考不是那麼好的學生,其實當時雖然我們坐後面,但能進重點高中,也是佼佼者了,畢竟全縣幾十所初中,也才招了7個班,但是地理老師卻對我們說,你們坐後排的,基本上是跟大學無關了,陪讀吧!
  • 語文老師:我畫李清照,英語老師:我畫路飛,美術老師:當我吃素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個行業來形容老師是最合適不過了,他們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培養出了一代代的人才,雖然各科老師有自己所教的科目,但是很多老師都是多才多能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各科老師的畫畫技術吧!語文老師:我畫李清照,英語老師:我畫路飛,美術老師:當我吃素!
  • 我的啟蒙老師——張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圖庫 昨天是教師節,我想起了我的啟蒙老師— 張老師。 我的童年是在和平裡二小度過的。當時的張老師正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時期,待人和藹可親,教學循序漸進。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給我們講分數式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他先拿出一根粉筆,問大家 :「這是幾根粉筆呀?」我們齊聲回答:「一根。」他又當著我們的面,把粉筆掰成兩半,拿著其中一個半根 問大家:「這是幾根?」 「是半根」他滿意的點點頭:「對!
  • 回憶我的老師——老王老師
    對我影響最深的是我的小學老師老王老師。老師姓王,名字和字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王老師高高瘦瘦的,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年齡大概過了六十歲,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還在給我們教課,教二年級語文與地理,同學們親切地叫他老王老師。
  • 我的老師——陳慶華
    我還記得,我看到他發的文章是關於借錢的,最後我就聯繫平臺的工作人員,取得了陳老師的聯繫方式,緊接著就和老師慢慢的聊了起來,老師也對我有了點印象(在學校我比較調皮,老師印象比較深刻)。因為我在工作之餘,偶爾也胡亂塗鴉,寫寫文章什麼的。我就對老師說,我寫了一篇文章,需要老師給我修改一下,然後再幫我發到網站上去。老師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 老師好!好老師是我進步的扶手,更是要我感謝一生的老師
    而這個起因竟然是對英語老師的不理解再到牴觸這位老師而形成的,所以按正統思想的標準可以判定是我個人的主觀原因造成的。但這些年我一直在反思,我不應該算完全不愛學習的孩子的,還是有點想學好被表揚的小心思的孩子。因為我個人本身就沒有其他特長,如果能學習好點不被老師冷言冷語會讓我更能適應那個時候的少年時期的。
  • 回憶我的老師
    我們舉家搬遷到新地方安置新家,待我學年下半學期末到小學一年級報名,上了約一個月的課後,學習便被停止,因為「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停課鬧革命。小學一年級的學習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讓我記住了啟蒙老師呂老師。呂老師是語文老師,是個女老師,也是班主任老師。
  • 我的新老師
    他有時候脾氣不太好,有時候又很幽默,他就是我的語文老師——桑志行老師。桑老師的皮膚有一點黑,我想他可能經常曬太陽吧。他有一雙很敏銳的大眼睛,在課堂上你的一個小動作他就看得清清楚楚,然後用兇狠地像老鷹般的眼神瞪你一下。那個眼神足足可以讓你一節課都不做小動作。
  • 我和我的啟蒙老師
    到校後,老師罰我和姐站在廁所邊,既不讓參加勞動也不讓進教室。我父親剛好路過,就與姐的老師(當時的教研組長,後來還任了幾任小學校長)大吵了一架。從此,學校的老師們就對我姐弟倆愛搭不理,還經常當著我們的面說我父母的壞話,叫他們的外號。一次學校放了部電影《十五貫》,程老師說我長得像裡面的婁阿鼠,於是全班都叫我這個名。我那時對學校對老師心中充滿了畏懼和仇恨,覺得讀書就是一種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