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我們在與蘇寶華校友接觸的過程中,看到了該校友寫於2014年的悼念祁國寧教授的一篇文章,深受感動。讓我們一起追憶祁國寧教授的一生,再次深切感受和銘記他作為一名學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光輝事業上的感人事跡。
作者簡介:
蘇寶華,男,浙江大學機械系機械製造專業工學博士。導師:吳昭同、祁國寧。1999年初博士畢業後加入華為,先後在管理工程部、全球技術服務部、財經體系、財委會辦公室工作。現任華為公司變革項目管理七級專家、公司流程質量運營專業委員會成員、首批「藍血十傑」獲得者。先後參與領導了華為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集成財經服務(IFS)、以項目為中心運作、面向一線的集成變革等公司級重大變革項目,為公司實現流程化管理做出了突出貢獻。對變革、流程、項目管理、變革管理等領域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我的老師祁國寧
我直到不惑之年的時候,才突然感悟到,人世間只有兩種職業最偉大:一是當老師,二是做醫生。這兩種職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老師賦予人類高尚的思想,醫生保障人類健康的身體。我無緣這兩種偉大的職業,卻有緣遇到了一位偉大的老師——浙江大學祁國寧教授,並成為他的學生。
初識
初識祁老師是在1996年底,我在前一個課題方向徘徊了近一年之久而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的時候,跟隨祁老師做博士論文。
第一次見到祁老師時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他身材高大、魁梧,穿著一件淺灰色的夾克、深色西褲、黑皮鞋,一頭黑髮自左向右自然地搭在寬闊的額頭上,濃濃的一對眉毛下,一副細邊眼鏡更增添了幾分學者的獨特氣質。
祁老師說話的聲音很輕,宛如涓涓細流沁入心田,卻讓人聽的清楚、親切,說話時總是露出微笑。在看資料的時候,老師有時會用右手把眼鏡架在額頭上,左手將資料移近,以便看得更加仔細。當他坐在你對面,腰總是挺的很直,雙腿並排踏在地上,雙手自然地放在腿上,眼睛專注地看著你,認真傾聽。
相識18年,我從未看見老師翹過腿。我在讀書的時候於禮儀一竅不通,及至後來慢慢懂了一些,才知道祁老師的言行,處處體現著高雅修養、大家風範。言談舉止之間,大方得體,無絲毫做作,讓你感覺到是那樣的舒適、那樣的親切。每每回想起來,甘甜如蜜桔,清香如茗茶,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授業
1997年,祁老師擔任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主題專家組成員,幾乎每個星期都往返於杭州、北京兩地。記得當時聽老師說過,杭州—北京航班的空姐都認識他,因為老師往返兩地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用風塵僕僕來形容絕不誇張。
也許正是因為老師的忙碌,學校、工廠、家裡都成為了老師指導我們學業的地方。那時老師在杭州汽輪機廠工作,幾乎每過1-2個星期,我和另一位同學就會從浙大騎車到杭州汽輪機廠向老師請教課題。十多公裡的路程,伴隨朝陽與落日,帶去的是問題和困惑,帶回的是答案和收穫。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對課題的理解也由淺入深。每次到汽輪機廠討論課題,老師都會領我們去廠裡的小餐廳吃飯,多點些葷菜,並一再叮囑我們多吃點兒。
老師家是我們常去的另一個地方。夜幕降臨,我們會騎車經鳳起路到老師家。那是一幢老式的樓房,沿著樓梯走上去是一排四、五戶的人家,面積不大的兩居室卻闢出一個開放的書房。每次去,老師第一件事就是為我們親手煮一壺咖啡,每人倒一杯,加適量的方糖。然後,對課題的討論、文章的修改、人生的探討,就在這一片咖啡的濃香中展開了。
祁老師治學嚴謹、精益求精。我在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就已經開始學著寫論文在雜誌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當時的導師很少修改,因此我自以為寫作能力還不錯。成為祁老師的學生後,他總會在我寫的文章上用紅筆大片進行訂正,大到段落章節、小到標點符號,我不禁汗顏。1998年9月,我將耗費整個暑假精心寫好的論文初稿列印給老師審閱,老師從論文題目、結構、章節要點,詳細為我修改、指導。此後3個月,數易其稿,厚厚的一本論文,浸潤著老師無數的心血。
傳道
朱自清先生說,教育的價值是在培養健全的人格,學生們入學校,一面固是「求學」,一面也是學「做人」。祁老師除了在學業上給我們以精心指導,更為我們傳授了諸多的人生哲理。
1997年底,祁老師帶我和另一位同學去上海參加學術交流。在從上海回杭州的火車上,伴著龍井清茶,在輕鬆、愉快的交談中,老師講了兩個觀點。人的一生,有高潮有低谷,順利時要認識到自己有不足,不要趾高氣揚,失意時要認識到自己有所長,不要自暴自棄。人生的過程遠遠重於結果,過程最有意義,結果不必苛求。我當時覺得這兩句話很有道理,便深深地記下,但因為沒有人生閱歷,也就是僅僅記下而已。後來,我步入社會,在工作和生活中經歷了酸甜苦辣,再想起這兩句話,心頭頓有醍醐灌頂般的清澈。
2008年9月,祁老師到深圳講課,我們在蛇口的一家咖啡店裡見面,老師問我現在在忙什麼?我說在負責一個很大的變革項目,顧問和項目組成員總共有近300人,壓力很大,非常艱難。祁老師對我說:「小蘇,這個項目無論多難,都要堅持下去,在中國做這樣規模的項目,不是誰都有機會的。對很多人而言,這樣的機會是一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堅定地點了點頭,在這個變革項目中盡心盡責地幹滿了三年。正如老師所言,我領悟到了企業級管理變革的諸多真諦,受益良多。
2011年4月,我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給祁老師打電話進行交流。老師平靜地說:「換個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它對你是一個提醒,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思考一下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和計劃。」
2013年5月,一次電話溝通中,又聊到了我的工作。我對自己以後的工作心生暗淡,祁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們公司已經成長為全球性企業,你在公司這麼多年所積累的企業級管理變革經驗,是非常寶貴的,是很多中國企業急需的。以後無論如何,都要用自己這些年的積累為社會做出貢獻。人的一生一定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活的才有價值!」老師繼續說,「人在年輕的時候,受社會環境和機制的影響,會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比如為了評職稱要寫一定數量的文章。但到了一定年紀和有了一定積累之後,要儘可能多做自己喜歡並有意義的事情」。他還說自己最近幾年寫的一些文章值得去看,因為這些文章體現了他的深刻思考。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於老師而言,授業固然重要,傳道更是根本。這其中的道理,正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含義。老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總歸是有限的,但老師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而帶來的影響卻是無限的。我博士畢業已經15年半,當年學會的知識今天已經很少用到,但是老師的這些話語,這些話語背後所蘊含的「大道」卻一直在指導我做一個正直、坦蕩、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正如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到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老師與學生之間,代代相傳的,不只是知識、情感,更是為人做事的「大道」。
溫暖
1997年春節回老家,準備返校的時候,母親突然耳朵聽力銳減變聾了,我因為擔心她而希望在老家多呆一段時間。這時,我剛做祁老師的學生不久,課題剛剛開始,而距離畢業只有兩年的時間。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給老師打電話請假晚歸,電話那端傳來的是老師溫暖的聲音,勸我不要著急返校,安心在家陪母親,課題、學業以後都可以抓緊時間趕回來。
讀書時代是比較清苦的。祁老師很了解我們的處境和心思。有時,我們會打的士去老師那裡討論課題。每次,老師都會向我們要計程車票,並將乘坐計程車的錢給我們。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肯給,老師就和藹地給我們講道理,最終,我們還是將手伸進了口袋,將計程車票交給了老師。
1998年10月,是大學校園招聘的日子,很多公司都來到浙大招聘。祁老師本來建議我去中科院軟體所讀博士後。後來,我對老師說,自己還是想去工作,一方面是因為這麼多年在學校裡面學的東西太理論化了,總覺得缺少一些實際應用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掙些錢,改善家裡的生活。老師細心聽了我的考慮之後說,那就去深圳吧。我就這樣從杭州遠赴深圳,步入了工作崗位。
2013年8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了祁老師的電話,老師在電話那端問我,深圳刮颱風了,你們都好吧?我一下子愣住了。已經與癌症抗爭了三年多的老師,竟然還想到遠在千裡之外的學生是否受一場暴風雨的影響。掛斷電話,我站立良久,方才緩過神來。
什麼是溫暖?溫暖就是能夠站在你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你著想,發自內心地關心你。溫暖就是尊重你的選擇,不強人所難,鼎力相助,不求回報。從祁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種溫度。這種溫度,不只是老師對學生的溫度,而是長輩對晚輩的溫度。
暢談
2010年6月23日,我從李仁旺師弟那裡得知了祁老師生病、住院、手術、出院的消息,給老師打完電話後,決定周末就趕過去。飛機起飛、降落,傍晚時分,我在祁老師家中見到了老師和師母。老師的精神很好,見到我很高興。我們聊了很久很久,直到九點多,我意識到老師要休息了,才依依不捨地告別離開。
第二天一早,再到老師家,師母忙著給我切西瓜,我們邊吃西瓜邊聊,從中國製造技術的發展到中國企業的成長,從中國社會的發展到環境治理面臨的挑戰。時間好像一下子變短了,很快就到了下午分別的時間。臨別之際,祁老師送給我一套《集成產品模型及其應用》資料,送給我兒子一個標有中國北車的「時速350公裡動車組模型」。
祁老師那年62歲,我40歲。在老師面前我無拘無束,像個孩子。這次暢談,加起來總共有七八個小時,成為我心中永恆的記憶。那時,老師精神很好、癌細胞沒有任何擴散、每天走一萬步鍛鍊、一切都在好轉中。我們一起暢想著老師很快就可以痊癒、講課、出差……,我們相約,過段時間再會。
悲痛
距離2010年的暢談,轉眼已經過去了四年。期間,雖然時而打電話問候,但卻一直沒有見面。2013年下半年,老師計劃到香港,我們約定在香港或者深圳見面。終因他的身體原因未能成行。
進入2014年,我從張峭巍那裡不時地了解到祁老師的病情。我既想給老師打電話,又不敢給老師打電話,內心非常糾結。總是盼望著,過段時間情況好些了,和老師打電話好好聊聊。
10月9日上午八點多,我走在上班的路上,想著要不要簡訊問問祁老師的情況,很想給老師打個電話,但因為上班後的忙碌而放下了。下午三點,我在公司參加會議,會議開始前,突然接到了妻子的電話,只有一句話:「祁老師走了,你趕快給祁連打一個電話,看要不要現在就趕過去。」我懵住了,眼前一片蒼茫,窗外明媚的陽光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色彩。打電話,沒有接。六神無主的開會中,魯玉軍師弟的電話、簡訊來了,也告訴了我這一不幸的消息。終於和祁連通上了電話,卻一時語塞……
晚上回到家,兒子正在寫作業。我對兒子說,祁爺爺不在了。兒子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怎麼回事兒,猛然抱住我大哭。小孩子並沒有見過祁老師,但經常聽我和妻子說起祁老師,耳濡目染,也有了感情。妻子指著茶几上的動車組模型,對兒子說,祁爺爺送給您的模型還在,而爺爺卻不在了。這一刻,我們一家三口緊緊抱在一起,淚眼模糊……
入夜,我絲毫沒有睡意。顧新建老師在QQ群裡建議大家寫輓聯寄託哀思,我一定要在子夜之前為祁老師寫點東西。「傳道授業,春風化雨,育芬芳桃李滿天下;為人做事,謙遜儒雅,傳睿智哲理惠人間。」23:42,這副留在QQ群裡的輓聯,寄託著我濃濃的敬意、悠遠的思念、無限的哀思。老師的諄諄教誨仍宛如昨日,老師的音容笑貌卻此生永別!
此刻,我坐在桌前。打開博士畢業論文,封面已經斑駁,紙張已經泛黃。導師的名字再次映入眼帘,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禁不住淚流滿面。翻到論文最後一頁的「致謝」——「導師嚴謹求實的治學作風、紮實勤勉的工作態度、誨人不倦的高尚品德、謙虛坦誠的個性修養,都將使我受益終生!我常常這樣想,天地之間,為人做事若能如此,夫復何求!」,這是我在1998年12月寫下的對老師的致敬!今天想來,依然是這樣的人生感嘆!祁老師一生治學嚴謹、真誠待人、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唐朝詩人元稹在《離思五首》中寫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看著老師的名字,我在內心一遍遍地呼喚。此後,哪裡還有滄海之水、巫山之雲?!
我讀中學的時候,父親對我講過一句話,「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後看子敬父」,意思是說,孩子小的時候,別人是因為父親而高看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別人是因為孩子而敬重父親。過去,別人因為我們是祁老師的學生而對我們有所期待。以後,我們要通過言行讓別人能夠看到祁老師的品格和風範。傳師思想,傳師衣缽。像祁老師那樣,春風化雨般地傳道授業,謙遜儒雅地為人做事,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是對祁老師最大的安慰!唯有如此,才能告慰祁老師的在天之靈!
逝者長已矣!祁老師雖然已和我們陰陽兩隔,但祁老師的精神卻依然指引著我們前行。正如我們所尊敬的諸多先人一樣,孔子、秦孝公、屈原、嶽飛、文天祥……,他們雖然都已經不在了,但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卻一直恩澤著後世子孫!
——2014年10月11日於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