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un哥
「 我們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相信很多小夥伴是從知乎上過來的,在那篇高贊回答裡,不僅說了關於OneNote的筆記顏值。
還提到了我自己學習數據分析的相關書籍。
而如果提到數據分析,就不能不提到概率論。
而提到概率論,就不得不提到概率論的兩個派別。
即「頻率派」和「貝葉斯派」。
兩個對概率的不同的認識導致了後續具體處理方式上的顯著差異。
可惜,行文至此,就此打住,本文並不是講數據分析的。
但多少引出了一個基本事實。
即:即便面對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切入思路,處理起來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那,回到日程管理這個基本需求上,有什麼流派呢?
我自己總結了下,一般而言,就是兩個基本派別,即「時間流」和「任務流」。
什麼是時間流?
就是以限定時間為導向,明確時間約束。
什麼是任務流?
就是以限定任務為導向,強調任務執行。
考試就是典型的時間流,一場考試結束,即便你沒有寫完題目,也要交卷了。
而科學研究就是偏向任務流,對於基礎科學,甚至是模糊任務流,因為很難限定時間,經常需要在一段不知道還要耗費多久的時間裡默默前進。
當然,也有兩者能相對結合起來的。
就是工程領域,能相對的限定時間,也能制定出具體任務。
比如最近很火的一個新聞,我們現在能去月球上取土,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結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而回到我之前說的OneNote日程管理上,應該採取什麼流派呢?
嚴格意義上,日程管理偏向於時間流,時間之所以要分段,就是要有一定的時間約束。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
因為有的小夥伴就說了,
Jun哥,你這個日程表格好像高中課程表啊,安排的實在是太緊密了。
沒錯,這個時候,就要借鑑任務流的思維方式。
即,以任務為導向的安排日程,時間刻度只是一個基本的標尺。
而要將任務變成流,就要注意任務的連續性。
不說廢話,直接上圖:
時間當然是有參考價值的,比如我將一些重要的日程工作放在了最開始的計劃裡。
但基本的還是按照典型的任務流的方式進行。
這其中的元結構就是:
小任務1[25min]→小任務2[25min]→休息[10min]
就這樣無限循環即可。
休息時間是強制性的,而連續兩個25min就休息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可以是奮戰兩個小時,再休息。
這樣的任務流,就避免了盯著時間段看,而促使你專注在每一個任務上。
時間就變成了一個相對的刻度。
這樣的做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留足了一定的緩衝區。
就在這:
一個小時的時間段內,實際的時間花費實際計劃了35min。
實際上就是為了給之前的計劃留足一定的時間餘量。
保證我們任務的順利完成。
以上,就是任務流在日程規劃中的實際應用。
我之前說過,OneNote在日程管理上的經驗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我自己的使用不斷的優化調整。
看上面的圖,我12月11日的日程情況還是執行的挺不錯的。
這樣布置日規劃的方式也推薦給大家。
原創不易,謝謝關注。
關鍵字回復提示:
回覆:年規劃模板,月規劃模板、周規劃模板,日規劃模板,免費領取OneNote日程管理模板。
回覆:目標反饋,免費領取目標動態反饋表。
添加Jun哥私人微信 「Jungebiji」。
我邀請您進群,和小夥伴們一起聊OneNote實用技能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