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周一,澳洲霍頓汽車的母公司通用汽車宣布:將停止使用這個具有標誌意義的品牌,並關閉在澳的一切汽車銷售業務。
「經過全面評估,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優先考慮霍頓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取得長期成功所需的投資。」翻譯成國語就是:不玩了不玩了,冇得錢賺!
從今往後,「滾蛋獅子」的logo將不復存在。這箇中原因不外乎市場規模小、關稅水平低、人力成本高,不利於出口的高匯率等諸多因素。一想到霍頓這一接近90年歷史的汽車品牌即將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廣褒的袋鼠大陸也將徹底告別汽車工業,嗝嗝卻異常平靜,甚至有點竊喜。
為啥呢?歷史上那麼多有趣而獨特的汽車品牌都走進了墳墓,相比之下,做了通用大半個世紀小馬甲的霍頓真不值得惋惜。而且,嗝嗝也曾有幸駕駛體驗過超過1000公裡的霍頓車,它的離去,甚至讓嗝嗝多了一點談資。
三年前嗝嗝去澳洲自駕旅行,去之前就想清楚了,跑澳洲路用澳洲車,租車必須是霍頓!
而在墨爾本市中心的租車公司取車時,翻看著預約記錄,工作人員卻好心的說要幫嗝嗝免費升級成為四驅柴油SUV——現代Santa Fe!嗝嗝自然是一口婉拒了她的美意。在人家看來,幫你把一輛爛大街的本地土炮升級成又是四驅又是柴油的SUV絕對是好心,但對嗝嗝來說,就和到了一個地方一定要品嘗當地美食一樣,說起澳洲特色,霍頓說自己第二誰敢稱第一?霍頓車型中,銷量第一的Commodore更是形象代言人一般的存在。所以,嗝嗝一早就預定了一輛Commodore SV6旅行車——別說是現代了,你就是拿法拉利我也不換!
在停車樓一個犄角旮旯的車位上,這輛白色的Commodore SV6旅行車進入了視線,粗壯的外表就和土澳村民一樣平實。不過這就是嗝嗝想要的,畢竟,開著這個車,至少不會給自己貼上「我是遊客」的標籤。
至於這Commodore,首先要從霍頓說起:這個歷史悠久的澳洲汽車品牌,在1931年便已經和通用汽車共同組建了通用-霍頓公司,旗下產品很多,有些很有本地特色,但大多數還是跟通用家族的其他產品血緣密切。就拿這Commodore來說,同一個Alpha長軸距平臺上的還有些啥?陌生的就不說了,凱迪拉克CTS、雪佛蘭CAMARO,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沒錯,Commodore也不過是這一平臺上的其中一件袋鼠牌小馬甲而已。
你沒看錯,和當地警車成功的撞款了。
剛取到車時,還在被右舵的不適應跟墨爾本奇葩的勾形轉彎(Hook Turn)交規折騰得焦頭爛額。開始有心思享受起駕駛樂趣,那是在開上了大洋路之後。
多少外國遊客的自駕事故,都源於這個DRIVE ON LEFT。好在以前有過不少右舵車駕駛的經歷,嗝嗝倒還算適應。
澳洲其實在用車習慣上跟老美非常相似,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對排量的蜜汁崇拜,在路上經常能聽到那種仿佛喉嚨有痰的美式V8的咆哮。就Commodore來說,起步便是3.0L V6,最高還有6.2L V8的SS V版本,而嗝嗝手上這一臺則是3.6L的V6車型,最大功率210千瓦,最大扭矩350牛.米,加上6AT變速器,跟上一代3.6L CTS和CAMARO的動力系統是一樣的。
Commodore寬大的車身跑長途增加了穩定性,但是在澳洲狹窄的城市車道上開起來就有點吃力了,尤其是對於不熟車不熟路的遊客。所以,不是為了情懷的話,嗝嗝建議大家去澳洲自駕還是租一輛小一點的車吧。
單從參數看,這臺3.6L發動機跟眼下的很多2.0T差別不大,但一腳油門下去區別就明顯了:稍微重踩油門,後輪就會空轉,而速度上來之後,V6的安靜順暢也是4缸機比不了的。小排量渦輪增壓吹得再神乎其神,有條件還是得上大排量啊。
在澳洲隨處可見歷代Commodore以及由其衍生的車型,比如上面的Commodore ute,別說,有內味了。
這臺車的懸掛也不是想像中的美式風格,支撐挺給力的,這讓嗝嗝在大洋路以及接下來前往雪梨的1000多公裡普通公路上(是的,嗝嗝專門不走高速)省心不少。要知道,澳洲的公路限速跟國內完全不同,國內限速30的匝道很多時候80都能過,但澳洲山路上的很多限速80的彎道你絕壁不敢開90,真的會翻!
不堵車,多彎,風景美,限速高,極少電子警察,澳洲可以說是愛駕者的天堂。對了,得注意過馬路的袋鼠。
不過呢,Commodore的定速巡航是個BUG。租車公司的妹子專門提醒過,在澳洲千萬別超速,隨便一張罰單合人民幣都是4位數。那一般來說,在限速100KM/H的道路上把巡航設置成105,扣除錶速誤差,沒問題吧?但有好多次,在長下坡的路段無意看到時速表會嚇你一跳:啊!都120多了?真不知道這種情況下拿到罰單,霍頓是不是能把單給買了。
Commodore的內飾和國內別克的設計風格如出一轍,可以說是毫無新鮮感。
按照國內的標準,這輛車的配置很低。除了一個基本是擺設的中控觸屏,能想到的只剩自動空調和電動皮椅了,天窗也沒有。2915mm的軸距,基本上是C級轎車的尺寸,但是車廂空間並不算大,比較奇葩的是天窗沒有也就罷了,這貨的車廂頂棚中間竟然有一道從前到後隆起的縱梁,車廂是結實了,但就顯得很有些壓抑。嗝嗝租的是WAGON旅行版,行李廂確實很大,只可惜嗝嗝跟媳婦行李不多,就一人一個登山包,優勢也沒體現出來。
沒有天窗倒也算了,但頭頂這麼粗一根縱梁,對乘員實在太不友好了!講真,這種加固方式嗝嗝也是第一次見識。
關於這輛Commodore SV6,其他能說的不多,基本上就是一臺凱迪拉克CTS的內核+國產別克君威的內飾+10萬元家轎配置水平的產物。但就這麼一臺土澳版「桑塔納」,帶著嗝嗝夫妻倆享受了森林公路邊的清晨第一縷陽光,在雪梨熱鬧的街頭被公交車攆著跑(誤入公交專用道了,還是實線不敢貿然變線),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面前感嘆大自然的奇美壯闊,難忘!
而最主要的是,在享受著性能和舒適的同時,Commodore 帶給我們的是本地人的出行體驗,不會獲得額外的遊客待遇,你也知道,那未必是愉快的。就如同在路上看到一輛吉利,你絕對想不到會是外國人在駕駛,對不對?
所以,霍頓品牌的消亡,雖然讓澳大利亞失去了唯一的自主汽車品牌,但從通用的角度看,也無非是放棄了旗下的一個子品牌,況且這個子品牌對應的也不過是一個2000萬人的小市場罷了。
即便多少有些惋惜,但嗝嗝至少體驗過,並收穫了滿滿的回憶。
再見了,霍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