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中成長起來的95後大學生經得住一線的苦?受的了班組的累?能真心向文化程度低於自己的工人師傅拜師求學?當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該項目,其中一名95後新員工陳錦華這樣說:「淬火行動」為期兩個月,參加之前我做好了心理準備,想到過程會很苦,但當時我覺得是可以堅持下來的。等真正開始幹了一段時間後,才知道比我想像的要苦的多,和師傅同吃、同住、同勞動沒問題,但是師傅起的太早了,五點半,我經常眼睛都睜不開。中午師傅說要加班,我們就一起在太陽下持續放線,還有體力活要幹,這些都很苦,我是有想過放棄的。
「那現在呢?還在堅持嗎?」
「在堅持。」陳錦華回答,「有一次領導視察工地,提問到保溫板的粘貼過程,我充當了一次講解員,每一步的流程我都對答如流,甚至用工人數、時間和操作技巧我都講的清清楚楚。也是那次,我突然意識到我學到的很多知識都是『乾貨』,都是書上和規範裡沒有的,是不到一線班組『找苦吃』學不到的,所以再累都值得!」
「是的,有收穫才會更有動力。那你們的師傅都安排你們幹什麼體力活呀?」
「抹灰、拌砂漿,這段時間基本上工地上有的我們都幹過。」坐在陳錦華對面的新員工吳揚威把話接了過去,「有一次為了做好文明施工,師傅就安排我們幾個去『搬磚』,看著標養室門前一小堆廢棄的試塊和砌塊並不起眼,結果真動起手來,我們幾個人硬是用手推車推了一整個上午,最後不要說身上,就連帽帶都可以擠出水了。」
「是呀,累吧!可如果沒有這次實踐,書上是不會寫著倒運這樣一堆材料需要多少人工,需要耗時多久的。」一名戴著黃帽子的工人師傅說著走進辦公室。「師傅好!」幾名新員工立馬站起來打招呼,並向我們介紹「這就是我們其中一位班組師傅,陳少華師傅,已經在一線班組作業38年了。」
聽聞是「淬火行動」的班組導師之一,我們趕緊湊上前去「陳師傅您好!您覺得這兩個月幾個『紅帽子』的徒弟表現怎麼樣?」
陳少華師傅坐了下來,摘掉帽子放在辦公桌,想了想說到「還是很值得肯定的,最開始我是不太相信他們可以堅持下去,畢竟在家裡都是嬌生慣養的,哪吃的了這份苦。但是這兩個月下來,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在班組中也是有目共睹,在他們身上,我們也學到了不少理論,可以說是相互學習了。」
這麼有意義的「淬火行動」是誰策劃的?最後我們追根溯源到了該項目項目經理伍還林,伍還林表示當看到給知識「擠擠水」才能得到「乾貨」這句話時就有了這個想法。最初命名為「煉鋼行動」,後來先詢問了五名新員工的意願,又得到了公司領導的支持並提煉為「淬火行動」,最後決定作為試點在莊行房建項目先開展兩個月。伍還林說「依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成長的很快,更重要的是能磨鍊年輕人意志。後續我們也會更深入的開展,因為幹工程很苦,經過這樣一場淬火洗禮,他們以後的路一定會通暢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