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2020-12-20 數字財經智庫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臺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今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不過,肩負重任的中芯國際,也是如履薄冰,彼時最多能夠實現14nm的量產,而競爭對手臺積電卻已經實現7nm量產,還在衝關更高的技術,兩者差距依舊不小。當然,最大的不安還是來自美國,隨時可能面臨打壓。

沒想到的還是沒能逃過,12月3日,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黑名單,打壓還是來了。在這種艱難的時刻,中芯國際卻再次傳來了內訌,15日,蔣尚義被任命為中芯國際副董事長,隨即,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請辭,此事件立即引發市場轟動,中芯國際股價也下跌,目前市值為4225。而此前,就已經傳出梁孟松和另一位聯席CEO趙海軍不和。

這並不是中芯國際第一次發生內訌事件,早在2011年,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因病去世,CEO王寧國與COO楊士寧就發生了爭鬥,最後以兩人同時出局結束。從中芯國際的發展歷程來看,不是被打壓,就是發生內鬥,能做到今日的成績,實屬不易。

2000年,中國大陸晶片產業幾乎一片荒蕪。張汝京籌集10億美元,帶著上百人的技術團隊在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這批人完全是為了夢想,因為他們在國外的晶片企業拿著高薪,來到大陸只能拿很低的工資。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中芯國際帶動了大陸晶片製造產業的崛起,僅僅用4年時間,就實現了紐約、香港兩地上市。

不過,在最開始中芯國際屬於外資企業,直到2003年才引入6.3億美元投資,國內和國外資本都有,就連摩託羅拉也進來了。到2004年上市後,中芯國際最大的股東是上海實業,持股比例為13.6%,並沒有實現控股,而第二大股東是摩託羅拉。

隨著中芯國際的崛起,很快就遭遇了競爭對手臺積電的打壓。張汝京是從臺積電出來的,於是就被告偷竊商業機密,專利侵權,並被索賠10億美元。經過多次訴訟,中芯國際都敗訴,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中芯國際賠償2億美元,臺積電還獲得了中芯國際8%的股份,而創始人張汝京還被迫離開了一手創辦的企業。彼時,中芯國際在大陸多個城市擁有300nm和200nm的工廠,在海外多個地方也有辦事處。

2009年,張汝京離開後,王寧國接任了CEO位置,帶領中芯國際走過了4年,直到發生了內訌出局。在這期間的2010年,中芯國際股權再次發生改變,大唐電信成為了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4.3%;上海實業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降至8.7%;而臺積電還持有近7%的股份。

從這裡來看,中芯國際在逐漸轉變為內資企業。2011年,中芯國際又迎來了一個重磅投資者中投公司。中投公司是直屬國務院的正部級企業,無論是背景還是資金,都是其他企業無法相比的。彼時投資2.5億美元,成為中芯國際的第二大股東。

CEO王寧國和COO楊士寧雙雙出局後,邱慈雲被任命為CEO,他是跟隨張汝京一起創立中芯國際的元老,擔任過運營副總裁,2005年因為意見不和而離開。重回中芯國際,無疑是一根定海神針。

隨著中芯國際的發展,其股權也在發生變化,2015年,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入場,成為了第二大股東,並引入了100億美元建設集成電路生產線。2017年,中芯國際迎來了一位重磅級人物,他就是梁孟松,擔任了聯席CEO。

如他自己所說,來中芯國際不是為了高官厚祿,就如當年張汝京和團隊來大陸一樣,他們都是為了夢想。梁孟松帶領團隊從28nm到7nm,完成了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據了解,7nm在明年就可以進入風險量產。短短3年多時間,在梁孟松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就完成了別的企業十幾年才能做成的事情,確實是貢獻巨大。

截至2019年底,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持股17%、第二大股東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持股15.7%、第三大股東是紫光集團7.4%,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基本成為了國資背景的企業,臺積電以及其他外資佔比已經很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還傳出內訌,實屬不應該。作為中國大陸晶片代工領頭羊,中芯國際的責任不可謂不重。只希望在梁孟松請辭後,中芯國際能夠平穩度過,它不應該在為內訌而自我消耗。

相關焦點

  • ...川普政府將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和石油巨頭中海...
    2020-12-04 06:11:09來源:FX168 【中芯國際和中海油正式被川普列入所謂黑名單】川普政府將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和石油巨頭中海油(CNOOC)列入所謂的中國軍事公司黑名單。
  • 中芯國際千億市值的AB面:A股晶片市值突破3萬億 H股上市16年仍未...
    同時,它在一季報裡給出了非常積極的第二季度業績指引,預計二季度營收環比增長3%至5%,毛利率在26%至28%之間,並大幅上調全年資本開支11億美元至43億美元,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受此消息刺激,中芯國際盤中市值突破千億港元大關,收盤大漲9.66%,最新市值為999.8億港元。
  • 比肩華為的中國科技公司,年營收達1萬億,最大股東卻是美國花旗銀行
    臺積電就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公司。晶片是現代科技的科技所在,我們平時使用的各種電子產品都需要晶片,還有許多高科技的領域也需要晶片,比如說我們的航天工程上面。 這些晶片巨頭雖然自己設計晶片,但是卻不生產,他們都必須依靠臺積電。 目前全球可以從事晶片代工的公司非常少,因為這個技術門檻非常高。這就是臺積電的價值所在。臺積電目前是亞洲市值前十的公司,也是臺灣地區市值最高的公司,總計市值超過了1萬億人民幣。這個市值跟胡潤給華為的估值差不多,都是1萬億人民幣。
  • IPO 速覽 | 被選中的中芯國際
    但這並未阻擋投資人的熱情——中芯國際 IPO 遭遇 566 倍超額認購。中芯國際成立於 2000 年,2020 年 7 月 16 日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 27.46 元 / 股。上市後投資者們蜂擁買入,首日收盤價 84.65 元,總市值 6220 億人民幣。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背後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突發: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信任!背後發生了什麼?)
  •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12 月 15 日晚,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商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 5 份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本起事件的導火索,就是中芯宣布臺積電前 COO、半導體製造業巨擘蔣尚義將回歸,出任副董事長,自 2020 年 12 月 15 日起生效。
  • 砸160億注資晶片龍頭 擬增5倍產能
    根據公告,中芯南方董事會將由7個董事組成,中芯控股有權委任4名董事,同時有權提名中芯南方董事會主席,並作為中芯南方的法定代表人。這意味著,增資後,中芯國際對中芯南方仍擁有實際控制權。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中芯國際此前已經獲得國家大家基金一期的重點支持,其中承諾投資達215億元。若加上最新籤署的增資數量,中芯國際將有望再迎來160億左右的注資。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感到不再被尊重與...
    來源:中國基金報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再爆出大瓜,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這還不算完,更勁爆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蔣尚義於2016年12月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不久,蔣尚義便加入武漢弘芯擔任CEO,但今年,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項目被曝廠房土建工程爛尾。
  • 中芯國際被美國拉入黑名單,2000億晶片巨頭再被推上風口...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昨晚深夜,繼華為公司之後,中芯國際也成為第二家遭到美國貿易限制的頂尖中國科技企業。消息出來後,中芯國際馬上躍升到雪球熱股榜第一位。市場恐慌的情緒佔據個股頁面,投資者們在擔心:中芯旗下公司的進口是否都會被限制,股東周一是否又會迎來暴擊?
  • 中芯國際創始股東、世界半導體投資巨頭華登國際董事長陳立武寫在...
    7月16日,中芯國際(688981)正式登陸科創板。19天過會,募資總額532.3億元,創造科創板史上乃至A股近10年來最大規模IPO。同時,中芯國際也將成為A股科技股龍頭企業和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之一。作為中芯國際的創始股東和華登國際的董事長,也是中芯國際唯一一位18年不變的董事。在此,衷心祝賀中芯國際科創板成功上市。
  • 全球十大晶片公司:臺積電力壓高通,另一臺企成最大黑馬
    >市盈率:247.8ASE為中國臺灣企業日月光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也是全球最早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日月光集團和福雷電子都在中國臺灣和美國納斯達克兩個交易市場上市。>市盈率:22.5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自主純晶圓代工廠,1987年成立於中國臺灣,其大股東除了創始人張忠謀家族之外,還有飛利浦公司(持股比例16%)和臺灣「行政院」(持股比例12%)。
  • 比亞迪4000萬入股晶片製造商華大北鬥 持股6.93%
    記者獲悉,晶片製造商深圳華大北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北鬥」)日前進行了增資,其註冊資本從5.65億元增至5.89億元,引入比亞迪、共青城北鬥首航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5名股東。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我們對大基金投資標的進行了匯總,截至2018年1月19日,大基金已成為50多家公司股東,涉及18家A股公司、3家港股公司,目前大基金持股市值超200億。入股中芯國際,戰略合作形成虛擬IDM。2017年11月,公司參與認購中芯國際配售股份,公司作為fabless廠與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戰略合作形成虛擬IDM,在產能上將有望優先獲得中芯國際的支持,從而提高公司產品的佔有率。收購思立微,形成MCU+存儲+交互解決方案。
  • 中芯國際詳細介紹其N+1製程技術——中國的新一代納米晶片技術
    2019年初,中芯國際投資額達100億美元,完成中芯國際南方FinFET晶圓廠的建設,該晶圓廠將用於領先的製造技術,並將在設備中投入使用。一旦該晶圓廠準備投入商業運營,中芯國際將能夠使用其14納米和12納米FinFET製造技術來顯著提高晶片產量。
  • 一山難容二虎,4000億晶片巨頭的「內鬥」又開始了?
    市值4000億的晶片巨頭在處在多事之秋。 中芯國際在「諸事不順」的2020年,演繹了什麼叫「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晶片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市值也達到了驚人的4000億,儼然成為了半導體領域的巨頭之一。然而近期中芯國際卻曝出了一個大瓜,CEO梁孟松竟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而辭職的原因竟是因為蔣尚義的回歸。 其實,自2000年創立至今,這個年輕的半導體企業,都換好幾輪董事長和CEO了。
  • 中芯國際內鬥殘局 大唐控股強勢奪權
    董事長江上舟的突然辭世,讓國內最大的半導體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00981.HK,下稱中芯國際)幾乎一夜之間即陷入一場錯綜複雜的權力爭奪戰。其間,既有大股東與管理層的控制權之爭,亦有管理層內部的奪權暗鬥,這家好不容易在第十個年頭實現年度盈利的晶片大廠再次陷入多舛的宿命。
  • 餘承東承認: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
    畢竟,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的待遇,中芯國際唾手可得。自華為事件之後,國內晶片行業快速升溫,企業估值迭創新高。作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也是第六家掌握14納米製程晶圓製造工藝的企業,中芯國際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7月16日,中芯國際(688981,SH,收盤價84.82元)登陸科創板,當天市值迅速突破6000億元,躍升為科創板第一股。
  • 晶片狂人夢斷中芯國際,說好的復仇臺積電呢?
    梁孟松 在中國晶片突破美國封鎖的關鍵時期,4000億市值的晶片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傳出內訌——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梁孟松離開三星,正好給中國晶片產業一個機會。這時中芯國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與臺積電也有多年的恩怨,為了規避風險,他把控股公司設在安曼群島,而在上海張江成立了中芯國際,從此開始帶動大陸晶片產業鏈的起飛。為此,中芯國際成立時就有大陸、臺灣以及資本三股力量,為日後綿延不斷的內部紛爭埋下伏筆。
  • 中芯國際虛驚一場
    眾所周知,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華為晶片被禁之後,中芯國際一度被網友認為是華為最後的希望。目前,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技術已經發展到28nm,雖然距離臺積電的5nm仍有不小差距,但是隨著國家級資金的注入,中芯國際正在加速追趕臺積電。
  • 臺灣環球晶圓45億美元收購Siltronic,成世界最大矽晶圓製造商
    12 月 10 日消息,中國臺灣環球晶圓公司已經同意以大約 37.5 億歐元(約合 45.3 億美元)收購德國矽晶圓製造商 Siltronic,為今年這個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創紀錄年份再添一筆重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