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
你是屬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吧,"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共三種。
老人」指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前退休人員;
「中人」指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人員;
「新人」指202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工作人員——我估計是按這個標準發放,我還有7年退休,要到2028年退休。
「中人」採用的「中辦法」設置10年為過渡期(2014年10月1日—2024年10月1日),退休工資「保低限高」,即「中辦法」。
最近這幾年退休的教工都屬於「中人」,故暫按2014年標準核發退休工資,待「中人」退休工資調整到位後,會根據情況補發差額。比如,我校就有一個2019年3月份退休的女教師,聽說她最近剛剛補發了近三萬元的養老金差額。而她退休時的養老金執行標準就是按2014年10月1日之前的個人月工資計算。
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的時候就有一些已退休老教工,他們時不時拄著拐杖來學校諮詢退休工資問題——當時我心裡就覺得沒必要,尤其沒必要過隔一段時間就來一次。國家統一的標準,至少是全縣統一的情況,又不是某校、某個人有權改動的,問不問有什麼關係,退休工資又不會多(當然也不會少)。有時我就這樣安慰他們,健康地活著,有質量地多活二年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些年紀較大的在職教工也總纏著學校報帳員(會計),問長問短,其實有的報帳員也講不太清楚,只知道目前大多數地方都暫按2014年國家定的標準發放(即「中人發放辦法」)。也有一些省市開始在補發中人養老金,但更多的還沒有到位。
只有再等等,著急上火也沒用,只能耐心等到當地中人養老金兌現政策出臺了,到時那些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每月就會有兩筆錢:一筆是基本養老金,另一筆是職業年金。相信吧,基本不會讓大家吃虧的。
各地都在期待相關部門能加快點速度,畢竟過渡期已經走過了第6個年頭,大家心裡想的都大致相似:多得不如現得!於是大家都等得很心急。是不是這個理?如果你也同意,歡迎點讚、轉發或評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