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漫漫取經路,神仙們修道真諦再度歸來

2020-12-16 娛樂八卦內幕

兒時的我們,羨慕孫悟空可以隨意地七十二般變化,更佩服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成年後的我們,領悟著唐僧的執著,八戒的隨性,沙僧的任勞任怨,白龍馬的超強意志,孫悟空的成佛蛻變,以及神仙們的修道真諦。從《西遊記》到《大話西遊》再到《悟空傳》和《大聖歸來》,「悟空」已成了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大多數人對《西遊記》的了解僅僅停留在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中,真正讀過原著的並不多。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結合在一起,開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是古代浪漫主義長篇小說的高峰之作。

作者吳承恩運用無比豐富的想像,描繪出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反映出世俗情懷,也表現出了鮮活的人間智慧,使這部作品充溢著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鬱的生活氣息。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節選)

一日,大眾都在松樹下會講。大眾道:「悟空,你是哪世修來的緣法?前日師父傳與你的變化之法,可都會嗎?」悟空笑道:「不瞞諸道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殷勤,那幾般兒都會了。」大眾道:「趁此良時,你試演與我等看看。」悟空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什麼?」大眾道:「就變棵松樹吧。」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松樹。

……

悟空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能翻身!」悟空道:「不敢,不敢,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悟空即抽身捻訣,縱起筋鬥雲,徑回東海。

歷史餘思

個人的成就需師長啟發,更要自己努力。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學佛,只能默而行之,千萬不能掛上一個佛牌子,卻無人樣。知道自己的本心,明白自己前進的方向,拋去人間的是非恩怨,讓自己去自己該去的地方,才是佛的真諦。

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節選)

那老君到兜率宮,將大聖解去繩索,放開琵琶骨,推入八卦爐中,命道人,架火架火煅煉。原來那爐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他即將身鑽在「巽宮」位下。巽乃風也,有風則無火。只是風攪得煙來,把一雙眼燻紅了,弄做個老害眼,故此後來喚作「火眼金睛」。

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聖雙手捂著眼,正自揉搓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眼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呼啦的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

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瘋狂的獨角龍。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晃一晃碗來粗細,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

歷史餘思

本回描寫兩件事,一是孫悟空被放進煉丹爐,煉出火眼金睛後大鬧天宮,表現了悟空的反叛精神。二是孫悟空沒逃出五指山,被壓五行山下。暗示了孫悟空與佛有緣,為後文受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埋下了伏筆。《西遊記》中用孫悟空比喻人的心識。人通過心識既能作惡,也能行善。人的本性則是真心佛性,只有通過修持和領悟,才能降伏心猿,證悟真如佛性。

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節選)

八戒見經本落下,遂與行者收拾背著,來見唐僧。唐僧滿眼垂淚道:「徒弟呀,這個極樂世界,也還有兇魔欺害哩!」沙僧接了抱著的散經,打開看時,原來雪白,並無半點字跡,慌忙遞與三藏道:「師父,這一卷沒字。」行者又打開一卷看時,也無字。八戒打開一卷,也無字。三藏叫通打開來看看,卷卷俱是白紙。

長老短嘆長籲地道:「我東土果是沒福,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麼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行者早已知之,對唐僧道:「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伽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快回去告在如來之前,問他掯財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四眾急急回山無好步,忙忙又轉上雷音。

歷史餘思

雖說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本以為能順利取得真經,哪想阿儺、伽葉執意索賄,唐僧不明其理不說,孫悟空還要向如來佛祖檢舉揭發,取到無字經書是理所當然的了。極樂佛界都是如此,何況人世間。又一次驗證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

師徒四人發現取到無字經書後,去找如來理論,如來佛祖說得很透徹。試想現實中的我們,有多少人像孫悟空一樣辦事天真無邪,不明事理。因此提醒大家做事切勿執迷不悟,千年形成的人情練達的文化積澱,不會因個人或者制度而改變。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西遊記》是中國神話的巔峰之作,原著中有很多的環節,引起了國人一次又一次的解讀浪潮,如1995年《大話西遊》,2000年網絡文學《悟空傳》,都令人耳目一新,但中國的動畫電影還未見到過西遊記的題材,於是製作方經過8年的醞釀和3年的製作,3D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誕生。
  • 護送唐僧取經歸來,如來佛祖護法八大金剛,為何不敢降落長安城?
    護送唐僧取經歸來,如來佛祖護法八大金剛,為何不敢降落長安城?靈山傳經大會剛一結束,觀音菩薩向法祖繳了東土尋取經人的金旨後,如來佛祖當即安排八大金剛,護送唐僧師徒回大唐送經。隨後唐僧師徒,跟隨著八大金剛,升起祥雲,返往東土大唐長安城。
  • 長達17年的取經路,她用德語重講《西遊記》
    作為在世界範圍內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名著之一—《西遊記》,被改編和重新出版的次數始終不減,比如這兩天剛剛公布的紐西蘭方面拍攝的美劇劇照把取經配置變成了悟空和八戒,唐僧和沙僧,兩男兩女一起大冒險的故事,這種外國人對故事的理解和改編實在是一言難盡。不過還有一種外國人的改編與理解,讓咱們自己看了也不禁拍案叫絕。
  • 國漫崛起,《西遊記之再世妖王》預告發布,會超越《大聖歸來》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影視資訊:國漫崛起,《西遊記之再世妖王》預告發布,會超越《大聖歸來》嗎 《大聖歸來》,給人們帶來的動漫版的大聖,的確也讓人印象深刻,而在2020也將會有另一部關於孫悟空的電影上映。
  • 小時候看孫悟空打妖怪,年少時看悟空鬥神仙,中年後看悟空取經
    一部神魔小說《西遊記》而已,最近新聞特別多…… 剛剛看到新聞,導演曹榮在B站宣布,將應粉絲們的要求,把《西遊記後傳》重新剪輯推出——會把鬼畜的鏡頭去掉,給大家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很多人看《西遊記》都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什麼唐僧師徒要一步步走路到西天去取經?特別是本領高強的孫悟空一個筋鬥雲就搞定了,幹嘛還要那麼折騰人呢?只是捨不得送去,卻叫我等來取……」從長安到靈山的路程總共是十萬八千裡,要完成取經總的來說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如來佛、觀音這個級別的神仙直接把經書送到長安,十幾二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任務。第二種方式:孫悟空駕一個筋鬥雲就十萬八千裡,剛好是取經的路程,半小時就可以做到。
  • 西遊記中最厲害的女神仙,觀音菩薩見了也得恭恭敬敬
    《西遊記》中最厲害的女神仙,觀音菩薩見了也得恭恭敬敬在《西遊記》中出了許多厲害的神仙,當中也有許多著名的神仙,而這些神仙大多數都是男性,在《西遊記》中,唯一一個比較出名的女性,而在《西遊記》中,其實有一個女神仙,可以說是觀音菩薩的長輩,就是觀音菩薩比其他的也自愧不如,就是觀音菩薩見了他也得恭恭敬敬,甚至甘願化作她的子孫,這個女神仙就是——黎山老母。黎山老母又被稱作——驪山老母,或者是無極老母,武當聖母等等,她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著名女仙。
  • 西遊記:唐僧去西天取經,為何不能少孫悟空?這4個原因說出真相
    西遊記:唐僧去西天取經,為何不能少孫悟空?這4個原因說出真相說到西遊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四大名著之一,憑藉著豐富的神話色彩和人物形象被搬上熒幕,深受觀眾的喜愛。在西遊記中,大家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孫悟空,孫悟空神通廣大、本領高強,天不怕地不怕,既敢大鬧天宮又敢下到地府改寫生死簿。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了不少的妖怪,也碰到了不少的困難,基本上每次都多虧了孫悟空才化險為夷。或許很多人覺得,孫悟空很多次遇到妖怪都只會去天庭搬救兵,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他就僅僅只是去搬救兵嗎?
  • 唐玄奘真實的漫漫西行路,遠比書中描寫的八十一難更艱險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有一個不討喜的主角——唐僧,小時候我很是厭惡,覺得他沒什麼本事,只會喊「徒兒,快來救我」。本領小,可是唐僧的脾氣倒是挺大的,自己肉眼凡胎不識妖怪,每次卻都要冤枉悟空,動不動就趕悟空走,可到最後把他救回來的卻還是孫悟空。
  • 《西遊記》德文版譯者:一個瑞士人的十七載「取經路」
    一個瑞士人的十七載「取經路」——訪《西遊記》德文版譯者林小發  中新社柏林3月14日電 (記者 彭大偉)農曆猴年剛過去不久,美猴王孫悟空近來卻一個「筋鬥雲」躍上了德語國家讀者的書桌。  去年12月,德國大報《法蘭克福匯報》首次將《西遊記》作為最適合聖誕節饋贈的書籍之一推薦給讀者。
  • 西遊記:金池長老是觀音的人,為何菩薩不點化他去取經?
    西遊記中取經無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說整部書都是圍繞著這一個主題寫的。而唐僧也因為取經的事情備受關注,雖然他在取經這件事上貢獻不大,可是他通過取經這件事拖得的好處卻並不少。他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寺院僧人,因為被觀音點化而備受唐王的優待。
  • 瑞士人:翻譯《西遊記》過程成就獨特「取經」過程
    >中文版《西遊記》的原文是「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對她來說,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遊記》的主題——取經。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儘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遊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 西遊記;為什麼要安排觀音菩薩去落實取經任務,你看如來怎麼說
    文/阿昕小書童,本文由阿昕小書童原創 大家應該都看過西遊記,很多人看到的西遊記,可能來自動畫,小人書,漫畫,更多看的還是老版的西遊記,也有對西遊記特別感興趣的人去看的古本,很多人都把西遊記當做神話故事來看,但是真的是這樣的麼?為什麼是唐僧這個人去取經,為什麼天蓬元帥調戲了一位宮女就被貶下凡間變成了豬八戒?
  • 西遊記中取經隊伍中的間諜是誰?他混進取經隊伍有什麼目的?
    我們知道,在西遊記中,取經隊伍裡一共有5個人,分別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還有小白龍。但是你知不知道他們5人之中,居然有一個是玉皇大帝派來的間諜!這個人是誰呢?他混進取經隊伍到底有什麼目的?要想知道這個人,我們要看5個人加入取經隊伍分別有什麼訴求。首先是唐僧,他擔負著唐王西去取經的重要使命,是取經團隊的領導,取經團隊少了誰也不能少了他,所以唐僧是沒有嫌疑的,雖然讓他取經他很不情願,唐僧曾經跟他在寺廟中的徒弟說過這樣的話:「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
  • 盤點:西遊記中女神仙實力排行,如來佛之母墊底,第一當之無愧!
    在《西遊記》劇中大多實力強大的神仙妖怪,基本都是以男性居多,比如如來佛祖,三清四帝等等。但是咱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不是《西遊記》中男性實力強大的神仙,而是在劇中以正面出場而且我實力的女神仙,下面讓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NO.5 孔雀大明王菩薩說起這孔雀大明王,也許很多小夥伴會問,明明是一直孔雀而已,為什麼會稱謂菩薩呢?
  • 七上《西遊記》中考名著複習
    第8至100回總寫唐僧師徒歷經八十一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含著人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  烏雞國  車遲國  女兒國  天竺國5、說除塑造唐僧師徒四個形象外,還寫到許多神仙,請列興幾個。如來佛祖   觀音菩薩菩提祖師太白金星   鎮元大仙6、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別是什麼?如意金箍棒    釘耙    禪杖7、《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開始取經時意志並不是很堅定,請問他曾經幾次返回花果山?
  • 《西遊記》中神仙為什麼靠仙丹續命,而不是閻羅王改生死簿?
    神仙們也很生氣。對他們而言,能參加蟠桃會,不光是榮譽,還很有實際意義。按書中說法,三千年一熟的蟠桃樹,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六千年一熟的,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所以,吃不吃蟠桃,對神仙們很重要。問題來了,神仙不都是長生不老嗎,還用得著靠吃仙桃來續命嗎?
  • 西遊記:西天取經為什麼非得用走的?不能飛著去?如來到底隱瞞了什麼...
    夢夢話西遊第十六回 西天取經為什麼非得用走的?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分析如來回到靈山以後佛教的內部局勢。 《西遊記》第八回。 西牛賀州是如來的地盤,也是取經路的後半段。我們縱觀《西遊記》全文可以看出,取經後半段的難度是最大的,妖怪橫行,奇葩國王遍地,可謂人吃人,民不聊生。八百裡獅駝嶺更是妖魔成群屍橫遍野,但是如來就說這樣的環境是最好的。 來源於網絡 《西遊記》第十回。
  • 《西遊記》冷知識09:王靈官、蓮臺、道教神仙
    《西遊記》俺們主要看取經的四位主角,以及反面人物妖怪。可是吳承恩先生不止寫這些,他寫的配角,都是一一有來歷的。可不可以不需要知道這些配角?當然可以,就像可不可以不看《西遊記》?當然可以不看。但是你看了,看了第一遍你注意到的是你會注意到的。第二遍呢?自然會有擴展,這是學習的「自然動作」。
  • 《西遊記》中,神仙為什麼要靠仙丹仙桃續命,而不是請閻羅王修改...
    小說《西遊記》第五回,孫悟空因為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偷吃了太上老君煉的金丹,怕被責罰,偷偷跑回了花果山。玉帝很生氣,派十萬天兵天將前去捉拿。神仙們也很生氣。對他們而言,能參加蟠桃會,不光是榮譽,還很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