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小糖
今年南方的冬天時冷時熱,孩子一個不注意就來個感冒發燒,苦了孩子,累了父母。小瑞就是這樣,前幾日和外婆到鄉下玩耍,那叫一個撒開了腳丫子跑,沒想到外婆忘了給小瑞放汗巾,等反應過來時,小瑞的內衣都已經溼透了。
外婆趕忙給小瑞換衣服,可已經來不及了,第二天小瑞就發燒。爸爸著急地翻箱倒櫃拿出退熱貼,小瑞特別抗拒,她很討厭這種黏黏的東西,貼在頭上可不舒服了。爸爸連哄帶騙對小瑞說:「貼了這個能降溫噢!」
一旁當醫生的姑姑笑道,「退熱貼哪裡能退熱,真正的作用只有兩個,一個就是孩子貼著告訴周圍的人,這孩子發燒了,少惹我。另外一個就是父母得到了暫時的心理安慰。」
難道我們這麼多年都在使用的退熱貼竟然沒有退燒的效果?姑姑指著退熱貼的包裝,說「退熱貼的功效就相當於你拿一塊涼毛巾或者冰袋敷頭的效果是一樣的,一般身體物理降溫,是需要全身降溫,而這個只能降孩子的腦袋溫度,孩子依舊沒有好。」
我趕忙上網搜了有關退熱貼的相關消息,果真如此,有的孩子貼著退熱貼不僅沒退燒,反而引發了過敏現象,真是雪上加霜。
好奇使然,我把老公已經撕開的退熱貼貼在了自己頭上,怪不得孩子不願意貼,一股濃烈的薄荷味道燻得我雙眼直眨,卻是只有貼的這部分感到冰涼,我這沒發燒貼著,都感到腦袋和身體的其他部位有著巨大的溫差,蠻不舒服的。我真是糊塗,竟然沒有考慮到孩子是真的不舒服才排斥著退熱貼的。
那麼,在家中如何幫孩子正確退燒呢?
第一、選對測體溫的工具。很多家庭喜歡用耳溫槍或者額溫槍來測量孩子的體溫,經過本人多方實驗,還是水銀體溫計來得準確。夾在孩子腋下,抱著孩子,給孩子看會動畫片或者日常照片轉移孩子注意力,孩子的體溫就拿到手了。當你發現用水銀體溫計量孩子的體溫超過38度時,那麼就可以確定孩子發燒了。
第二、及時服用退燒藥。如果在家用藥請選擇對乙醯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其中布洛芬是要6個月以上的孩子才能口服的。這藥我也嘗過,畢竟有了上次退熱貼的經驗,不能再不顧孩子的感受了,味道酸酸甜甜的,我把它取名「冰激凌」,這樣孩子一般不會排斥。同時,服用退燒藥要嚴格按照寶寶的體重來選擇正確的劑量。
當然,如果不放心,還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尤其是孩子發燒時還伴有咳嗽症狀,儘早帶孩子去醫院就診,以免引發肺炎。
第三、正確運用物理退燒。給娃物理退燒不是全身都擦,而是擦脖子前方,胳肢窩和腹股溝這些身體褶皺處才有效果,而且寶寶高燒時,最好是反覆擦。
此外,寶寶發燒時伴隨著打寒戰,就先不要物理降溫了,而是要給寶寶披上薄毯或溫水泡腳,先讓寶寶暖和起來再進一步觀察。此種情況下要密切監控寶寶的體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