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裡其他同學都在吃西瓜,只有一名女孩子不吃,老師奇怪,就上前詢問:
「你咋不吃啊?」
女孩靦腆地笑著回答:「給俺媽留著!」
只見視頻中小女孩邊說邊羞澀地笑,笑容是那麼可愛,那麼暖心,而這句簡單的話語,卻感動了無數的網友。
特別是爸爸媽媽們,更是被這名小女孩的舉動觸動,並感嘆:都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用到這名小女孩的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位小女孩這樣懂事,暖心的舉動,之所以讓很多人感動,是因為現在太多的孩子因為受到全家人的寵愛,所以做事情往往想不到其他人,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而這名小女孩卻能在日常小細節中,想到自己的媽媽,足以見得這個小女孩平時在家裡的良好教育,在家裡耳濡目染受到的影響。
於是有網友說:這麼小就這麼懂得心疼大人,真是太暖心了,不像我們家孩子,什麼事情都由著她,有好吃的也很少能想到我這個媽媽!
還有一個網友說:「我家大寶和二寶的脾性差別比較大,這個小女孩一看就是家裡二寶,因為二寶似乎都有這樣的特質,貼心,情商高,並且非常知道心疼人,體貼人,不像我們家裡大寶,從小被獨寵習慣了,做事情總是想不到別人!」
一、為什麼家裡大寶容易「自私」,二寶卻很暖心?
1、看到一個帖子上,有網友分享家有二寶的貼心話:
貼心話一:歡迎媽媽回到我們的家(下班回家時)
貼心話二:真是個好媽媽(比如給他洗手,給他穿衣服等)
貼心話三:媽媽你真棒(做完一件事時,還不忘給媽媽獎勵一個大拇哥)
貼心話四:媽媽我愛你,我喜歡你(隨時)
貼心話五:媽媽你做的飯真好吃(給她做好飯吃飯時)
貼心話六:媽媽你真漂亮(穿件新衣服時)
……
總而言之,本來感覺挺懂事的大寶,自從二寶兩三歲後,爸爸媽媽總會不自覺把兩個孩子進行對比,對比的結果就是:二寶情商太高,比較有「眼力見」,會用「甜言蜜語」哄爸爸媽媽開心,更是發自內心地會關心人,甚至反過來關心大寶。
一個生了三胎的鄰居說,二寶兩歲多時,她因意外有了三胎,不捨得捨棄孩子就生了下來,在醫院生了孩子第二天,大寶二寶一起過來醫院看望,二寶進了病房看一眼剛出生的三寶後,看到媽媽被子沒有蓋好,就走到媽媽床邊,給媽媽拉被子往身上蓋,邊蓋邊說:「媽媽,你冷不冷啊,把被子蓋好!」
而這時大寶還沉浸在三寶剛出生的喜悅中,在嬰兒床邊逗三寶玩,一點沒有注意到媽媽這邊的情況。
這位鄰居說,當時她就感動得差點流淚,沒想到二寶這麼小年齡,這麼懂得關心人。
2、原因分析
很多人都說:「二寶比大寶更精,比大寶更懂事」,其實,這和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
大寶剛出生時,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全家老小都寵著大寶,所以就讓大寶覺得家裡什麼事家裡人都讓著她,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她優先了,久而久之,大寶遇到事情時候,就不容易想到別人,就會形成「自私」的個性。
而二寶因為從出生後,就有大寶做榜樣,供他學習,並且知道察言觀色,知道爸爸媽媽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所以情商普遍較高,並且喜歡討好爸爸媽媽,甚至討好大寶。
此外,大寶剛出生,爸爸媽媽沒有經驗,容易按照育兒理論來養育孩子,而二寶出生後,家長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養育孩子的方式,養育起來得心應手。
二、如何避免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的自私和性格問題都源於父母的教養方式。」
而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的培養至關重要,在這個年齡段,給孩子講太多道理,孩子並不太聽得進去,所以,可以從一些生活習慣中慢慢培養。
首先
,
一家人吃飯時,別讓孩子先吃。
不要感覺孩子太小,會餓,所以就讓孩子先吃,讓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也不用等其他家人,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大人不動筷子,孩子不能吃。
要讓孩子知道,他餓的時候,家人也餓了,讓他有一個家庭群體意識。
其次,讓孩子從小學會分擔,幫助家人幹活。
家裡的各種小事,比如擦桌子,比如媽媽不舒服了,讓孩子幫忙拿件衣服,讓孩子參與掃地等,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有一種家庭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了可以避免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
最後,要磨練孩子的意志,避免孩子嬌氣。
現在很多孩子都太嬌氣了,家裡父母和老人都感覺孩子小,不能幹活,不能累著,不能受一點委屈,否則就會心疼孩子,於心不忍。
這樣結果就是,孩子上學後,老師都不敢批評一句,否則家長就會感覺自己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有的家長甚至鬧到學校,對老師不依不饒。
三、結語
我們都被文中那個暖心的小女孩所感動,感覺這個小女孩那麼體貼媽媽,那麼懂事,典型的「貼心小棉襖」,其實,小男孩也可以成為「貼心小暖男」。
但是,一定要注意孩子6歲之前家人的培養和教育,因為孩子6歲前是各種行為習慣和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千萬不要感覺孩子還小,只要吃好喝好不生病就行了,甚至因為工作忙,在孩子6歲之前把孩子交給老人全權撫養。
這樣爸爸媽媽看似省心了,但是孩子6歲之後的麻煩事就會一大堆,爸爸媽媽要付出很多倍的努力,也無法彌補孩子性格上的不足。
我們都對那個「給俺媽留著」的小女孩豎起大拇指,對她甜甜的笑容和充滿孝心的舉動,表示稱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這樣貼心,知道心疼父母。
而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從孩子幼兒時期開始培養,需要用自己的言行薰陶影響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面白紙,你在上面塗鴉何種色彩,他就給你什麼畫面。」孩子的暖心舉動必定有注重言傳身教的家長的影響,因為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話題討論】您家孩子有什麼讓您很暖心感動的事情嗎?歡迎一起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