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青州市產業扶貧 彰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硬核力量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濰坊市青州市產業扶貧 彰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硬核力量

  脫貧攻堅,「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何官鎮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27戶、2177人,2016年以來,該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濰坊市、青州市的扶貧工作要求,在落實扶貧政策的同時,把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作為重要突破口,構建了以南小王田園綜合體和南張樓現代農業示範園為核心的立體農業發展格局,以農民的全面增收帶動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目前,該鎮122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其中838戶、1492人實現獨立穩定脫貧,不再享受扶貧政策,人均收入達7000元以上;另外366戶繼續享受政策戶和23戶即使幫扶戶也全部實現精準脫貧,人均純收入5500元以上。全鎮村集體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全部消除,收入10萬元以上的達村45個,100萬以上的村2個,村莊各項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是推廣土地流轉,股份制經營助增收

  何官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結合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形勢,牢牢把握農民與土地關係這條主線,2008年開始,在南小王村率先啟動,由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黨支部作信用擔保,農民以地入股,「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採取「保底分紅+浮動紅利」的分配方式,將土地化零為整,建設蔬菜大棚,合作社統籌經營或者對外租賃,年底村民統一分紅。經過十幾年發展,南小王村由積貧積弱的小農莊,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化美麗鄉村。到2019年底,南小王村集體年收入達86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萬元,每年每股土地分紅3200元,建設成為產業融合化、農民職業化、農村景區化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合作社種植的黃瓜、茄子、辣椒、韭菜、蘿蔔、山藥已通過國家有機蔬菜品牌認證,生產的蔬菜直供商場、超市,供不應求。

  何官鎮黨委抓住南小王的發展機遇和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土地流轉為核心動力,把黨支部的政治、組織優勢與合作社的市場、技術優勢結合起來,重點將有地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納入合作社管理,盤活貧困戶手中的土地資源,統一經營,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心劑,實現了強村與富民「雙贏」。目前已流轉南小王周邊8個村4500畝土地,74個村均由村黨組織領辦成立了股份合作社,320戶貧困戶籤訂土地流轉合同責任書,流轉土地1100餘畝,流轉收入共90餘萬元,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餘元,全鎮80%的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得穩定收入。同時,各村以村級合作社為單位入股南小王融合發展有限公司,統一流轉,每畝土地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600元,實現了村集體的穩定增收。

  二是支持農企合作,實現精準幫扶

  何官鎮以土地流轉為基礎,助本地11.7萬畝耕地的規模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業二三產業,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延長產業鏈條,由龍頭企業當「火車頭」, 採用「龍頭企業+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企業與貧困戶結對,貧困戶採取投工投勞、以地入股等方式深入參與產業項目的經營發展,實現精準幫扶。在南小王綜合開發土地1萬畝,引進了投資豐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澤遠中央大廚房項目、中國食品谷雙創中心目,打造年發送蔬菜10萬噸、生產半成品食品14萬噸的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基地。在南張樓結合中德土地整理二期項目的實施,對周邊17個村3萬畝進行整理,種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康美育苗、南張樓草莓合作社、祥豐蔬菜合作社、洪福家庭農場現代農業基地發展迅速,農產品銷售範圍遍及全國25個省,年產值7.5億元。

  產業的發展提升了脫貧成效,目前全鎮7家濰坊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結對貧困戶300餘戶,有127戶通過蔬菜種植走上了致富道路,132戶土地流轉後二次就業,被京青科技、天祿農業、益達森等企業招聘具有了穩定工作。為保障脫貧質量,2020年來,50餘家愛心企業主動捐資捐物,幫助360戶貧困家庭修繕房屋、購置生活用品、提升家居環境、改善居住條件,提高了脫貧質量。

  三是建設大棚種植項目,變「輸血」為「造血」

  為提供持續的脫貧保障,何官鎮以南小王村晟豐農業土地合作社為核心,採用「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利益聯結模式,發揮帶頭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作用,投入資金516.6萬元建設扶貧大棚項目,用地50餘畝建設2個智能連棟溫室大棚和13個高標準溫室大棚,並與南小王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結合進行現代化作業,2019年度獲得項目收益41.3萬元,2020年繼續投資350萬元,建設高標準智能大棚6個,目前項目已完工,正在驗收。下一步將集中建設、改造智能大棚100個,預計3年內增收400萬元。

  統籌做好扶貧項目的收益分配,引導資金由「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一方面,圍繞群眾急需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工程等「普惠」性進行實施,增強落後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將老村拆除,投資2200萬元建設6棟高標準的居民樓,並配套建設「幸福苑」老年公寓、文化廣場、愛心食堂,農民全部「上樓」,老年人免費拎包入住「幸福苑」,身在農村,卻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以分紅形式下發到項目涉及16個村、126戶貧困戶手中,扶貧「血液」直達「神經末梢」,實現了精準幫扶。該項目還採取大棚租賃的形式將建設的大棚租種給貧困戶,為周邊村莊的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貧困戶將土地參與流轉,本人或在合作社從事勞務,或通過承包租賃大棚種植經濟作物,致富能力與致富積極性顯著增強,幫扶工作由「被動輸血」變「主動造血」,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四是培育職業農民,全面打開致富之路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傳統農業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的致富需要,何官鎮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結合當前5G、物聯網、AI等技術熱潮,在南小王試點推廣「網際網路+」智慧農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創建了智能大數據平臺,研發農業生產機器人,對農作物生產信息進行採集、大數據比對,明確種植措施,進行語音指導,自動配肥,推動農業生產實現數位化、智能化科學化。

  南小王村新建的大棚裡,自動放風機、自動控溫機、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等,放風、控溼、控溫等環節,都實現了智能化操作,可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實現遠程操控。網際網路農業轉變了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拓寬了農民致富增收的渠道,農民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線勞動者,搖身一變成為「手機遙控、全天候生產」的新型職業工種。以前每個大棚需要2人種植,現在熟練掌握技術的農民1人可種植5個大棚,每個大棚每年降低人工成本5萬元,顯著降低了勞動強度、提升了蔬菜品質,為全面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除南小王晟豐土地合作社之外,南小王村近期又引進了豐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澤遠中央大廚房項目,綜合開發利用土地1萬畝,建設蔬菜交易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恆溫庫、蔬菜深加工車間,實現蔬菜冷鏈運輸全稱覆蓋,打造年發送蔬菜10萬噸、生產半成品食品14萬噸的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基地。

  五是重視人才引進,激發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發展離不開人才,全鎮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培育發展新動能。結合吉青化工、京青科技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在田園綜合體內設立蔬菜研發院士工作站,研發高鐵專供蔬菜、高附加值果品蔬菜,提高蔬菜品質。目前,全鎮共引進高層次人才32名,院士工作站和山東農業大學教科研基地正在籌備建設中。

  在今後的工作中,何官鎮將繼續聚焦脫貧攻堅這個核心任務,持續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走好特色致富之路,高標準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目標,確保脫貧攻堅路上一個群眾都不掉隊。

(文章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DF353)

相關焦點

  • 濰坊市督導調研組到青州市督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3日訊12月11日,濰坊市督導調研組到青州市督導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調研組觀看了青州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題片,聽取了相關工作情況匯報。李良華在匯報中指出,青州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堅定不移抓重點、強弱項、攻難點,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省國資委機關:產業扶貧譜寫「逆襲」之路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養豬場旁,公平村村民正忙著將紅薯打漿。公平村漫山茶花盛開。
  • 中國建材集團扶貧案例入選《脫貧攻堅 央企力量》圖書
    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人民政協報社編著的《脫貧攻堅 央企力量》圖書出版發行,中國建材集團扶貧案例《調動社會資源 中國建材為脫貧攻堅創造有利條件》入選圖書。
  • 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堅定「四個自信」
    講好脫貧攻堅故事,讓更多的幹部群眾了解我們黨在脫貧攻堅路上「不落下一戶,不落下一人」的為民情懷,了解黨和政府為脫貧攻堅戰已經做了什麼、正在做什麼、還要做什麼,在體驗物質條件改善的同時,更要在精神上有「獲得感」,引導人們知黨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堅定全社會戰勝貧困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
  • 昌邑市龍池鎮榮膺濰坊市脫貧攻堅工作示範鎮
    近日,濰坊市扶貧辦正式授予昌邑市龍池鎮「濰坊市脫貧攻堅工作示範鎮(街、區)」稱號。今年以來,龍池鎮堅決貫徹落實各級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以黨建為引領,開啟作戰模式、進入決戰狀態,戮力同心、全力以赴,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 新野縣:在脫貧攻堅中展現「黨建力量」
    今年以來,新野縣上港鄉堅持找準角色定位,認準職責使命,精準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該鄉多方面創新組織生活,注重內容和方式,避免庸俗化娛樂化,防止表面化形式化,調動黨員參與熱情,使組織生活更加貼近實際、貼近黨員、貼近群眾。
  • 山東壽光:洛城街道獲評「濰坊市脫貧攻堅工作示範鎮街」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日前,濰坊市脫貧攻堅示範鎮(洛城街道)公布儀式在會議報告廳舉行,壽光市洛城街道被認定為「濰坊市脫貧攻堅工作示範鎮街」。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曹建國主持授牌儀式。今年以來,洛城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紮實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重點抓好「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政策落實、家居環境改善、提升群眾滿意度等工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街道按照「居家環境達標、暖心包材料準確、應享政策落實、貧困群眾滿意」的驗收標準抓好工作落實,經過前期驗收,扶貧工作贏得濰坊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充分肯定。
  • 深化八大扶貧模式 北京銀行為脫貧攻堅貢獻金融力量
    北京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切實增強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金融扶貧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與疫情防控與經營管理工作一併謀劃、同步推進,通過下沉工作重心、創新扶貧模式、加大信貸支持,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金融力量。
  • ...力量 為脫貧攻堅引入「活水」 ——寫在第五個國家扶貧日活動之際
    社會組織、愛心企業、黨員群眾等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大扶貧格局,共同演繹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精彩「大合唱」凝聚社會力量 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緊緊圍繞減貧1906人和固陽縣區貧縣摘帽這兩個主要目標任務
  • 鄭州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之產業扶貧專場
    產業扶貧是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的「推進器」,是脫貧攻堅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鄭州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實施產業扶貧作為高質量落實脫貧攻堅和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大力鼓勵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脫貧攻堅中的陝煤力量
    產業扶貧 促進鄉村振興 「在脫貧攻堅中,要把握地區資源稟賦找到產業發展突破口,通過深加工發展二產、三產,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用大數據做決策,用工業化、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針對涉農產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陝煤集團設立了「陝煤榆林5億元產業扶貧基金」和「陝煤漢陰5000萬元產業扶貧基金」,向榆林、漢陰縣7家龍頭企業投放4300萬元,帶動1409戶貧困戶2939人受益。陝煤集團所屬開源證券以「金融扶貧,利民惠民」為主題,面向漢陰縣發行2億元的專項金融扶貧收益憑證,金融助力貧困戶創值增收,最終實現「扶持一個企業,帶動一片農戶,脫貧一批家庭」的目標。
  • 脫貧攻堅路上的磅礴體育力量
    經過8年持續奮鬥,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在此過程中,國家體育總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將脫貧攻堅作為政治政務。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華菱集團:黨建引領駐村扶貧 建起脫貧「聚寶...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華菱集團定點扶貧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茅坪鄉茶園坪村有機生態茶園。
  • 社會組織成脫貧攻堅重要力量 推動形成「全國一張網」大扶貧格局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其中,社會組織已成為中國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 【脫貧攻堅 衛健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 攜手啃下金溪脫貧攻堅...
    村道路基差、路面窄、坡陡彎急,基本上是「晴通雨不通」。產業規模小、多、雜、散,覆蓋面窄,可持續增收產業未形成。2017年9月,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扶貧集團對口定點幫扶以來,通過廣泛動員黨政機關、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和志願者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把金溪脫貧攻堅變「獨角戲」為「大合唱」,同心同向的大扶貧工作格局迅速形成,社會扶貧成效顯著。
  • 精誠團結 合力攻堅——武都洛塘鎮脫貧攻堅情況紀實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3+1」衝刺清零行動,徹底排查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產業扶貧取得巨大成效,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摘窮帽、斬窮根的關鍵舉措來抓,實現鄉村特色產業全覆蓋。共建成68 個農民專業帶貧合作社, 3 個農業產業示範園和示範點。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4.82萬畝,畜禽規模養殖戶達108 戶,規模養殖場 24 個,土蜂3800箱,中鋒 1890 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的開發性金融力量 國家開發銀行精準扶貧的探索...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開行人的身影堅定執著,開發性金融的腳步遍布每一片曾經閉塞貧困的土地,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高質量金融服務。國開行金融扶貧工作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連續3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等次為第一檔「好」,並榮獲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 【中國攻堅進行時】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
  • 貴州黔西南州:發揮金融扶貧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在貴州,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隨著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實施的倒計時,貴州省委發布了「相約2020發起脫貧攻堅最後總攻,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將集中火力、精準發力、齊心協力,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確保實現脫貧攻堅,堅決奪取決勝之年的全面勝利。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興湘集團:三年打贏翻身仗 永遠不忘扶貧情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興湘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平(右)大力推動翻身村產業脫貧,帶隊栽樹苗。湖南興湘集團派駐翻身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黎鹹兵在開墾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