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昨日開幕。西城近兩年探索街區整理更新工作,目前已劃分出101個街區。今年,圍繞中軸線和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區域,西城將開展鼓樓西大街立面提升、阜成門內大街復興計劃等工作。
街區
鼓西大街立面提升3月將開工26處
北京市規劃國土委西城分局局長倪鋒介紹,西城從2017年開始探索街區整理更新,以改善老城環境與發展品質。目前,西城已劃分101個街區,初步形成15套街道城市設計導則、20餘套重點地區深化設計方案。其中,確定的17片亮相街區基本完成施工,鼓西大街、阜內大街(新街口街道)、廣內街道、天橋街道、白紙坊街道、月壇街道整理展示中心已建成並對外開放;達智橋胡同和楊梅竹斜街入選北京「最美街巷」。
他表示,2019年,西城將圍繞中軸線和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區域,在持續做好鼓西大街、阜成門內大街等原有片區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向地安門內外大街、百萬莊等片區推進更新提升。
「什剎海、大柵欄、天橋、月壇……這些比較近的街道,我們希望他們今年重點提升的街區,儘量向中軸線和長安街沿線上靠。」 倪鋒稱,目前也有了一些明確的計劃,如鼓西大街立面提升工作預計在2019年3月份開工26處,這其中包括鼓西-舊鼓樓大街地質勘查、樹位調查、文物勘探等,待完成後編制鼓西-舊鼓樓大街市政綜合管廊的初步設計方案。夜景照明、標誌標識、口袋公園、飛線整理、牌匾等專項方案已編制完成。
而阜成門內大街復興計劃則將重塑一條連續、充滿人文氣息的生活老街,破舊勞損的建築立面將進行修補並適當有機更新;地安門外大街品質提升將全面啟動。南新華街、百萬莊等片區的更新工作將加快,結合環境整治工作拆除違建、為民所用。
生態
後海周邊用綠道串聯 8月完工
什剎海是外地遊客的必去之地。在兩會上,西城區園林綠化局局長高俊宏透露,今年將建造新的環海景觀帶,整體打造什剎海綠道景觀,再現碧水繞古都的歷史風貌。
什剎海屬於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毗鄰中軸線,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被稱為北京老城濱水文化的「金名片」。高俊宏表示,2019年,西城將在2018年建成什剎海前海綠道和西海溼地的基礎上,啟動全長3.2公裡的後海環湖綠道建設,西城區後海周邊的公園綠地、文物古蹟、休閒設施和特色驛站將被綠道串聯起來,建造新的環海景觀帶,整體打造什剎海綠道景觀,再現碧水繞古都的歷史風貌。
「主要是環湖道路的整理,有一些道路由於樹木等原因,走起來不是很方便。」高俊宏稱,還會結合市民所反映的情況,增加座椅、健身器材、垃圾桶等設施。該項目已進行前期規劃,預計8月底全部建成完工。
此外,其他地區也將拓展綠色休閒空間。今年,西城將新建蓮花池東路、和平門地鐵站東南口、西直門內大街241號、藺浦園北側、平安裡路口東北角等1.2公頃小微綠地,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7%,消除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盲區。
西城還將加大城市森林的打造力度,重點建設廣陽穀(三期)、西單文化廣場等2處,並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發揮城市森林調節生態平衡、改善環境、涵養水源等特殊功能。
停車
加強社區停車自治 力爭劃定區域
今年1月1日,西城區全面實行路側停車動態監測和電子收費管理。其中白實線停車位主要用於出行停車,將實行電子收費;白虛線停車位用於周邊居民經認證車輛的居住停車,實行自治管理,躉交收費。
昨日,西城區城市管理委主任宋甲樂介紹,西城區在70條大街共施劃5528個白實線停車位,藉助高清視頻探頭,居民將通過線上方式支付停車費。白虛線停車位尚未出臺市級指導意見,目前只在金融街、西長安街等街道試點,在87條路側施劃了白虛線,由於不能滿足居民停車需求,宋甲樂表示,西城區將目前不適合於街道社區自治管理施劃了白虛線停車位的道路收回,將白虛線變為白實線,同時逐步安裝高清視頻設備,居民可將車輛停放在白實線車位內,緩解停車難題。
收費問題如何解決?他稱,各街道正在重新登記居民停車優惠資質,預計本月完成。優惠後的費用一般在2小時1元左右,如此,停放24小時也只有12元錢,一個月360元,與目前實施自治停車的收費額度差不多。
此外,今年西城區將加強社區停車自治,力爭全區259個社區都能劃定停車區、臨停區、禁停區,完成新增居住停車位600個。還將推進手帕社區、長椿東街、琉璃廠東街等社區停車綜合治理工作,並通過開發停車資源錯時共享APP等措施,解決停車難問題。
新京報記者 戴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