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某雜誌介紹王蒙的《青春萬歲》時說過,這個小說的素材與他當時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寫作離不開生活,小說是升華過的生活,而生活是小說的來源。
這本《銀行女子圖鑑》是由木多多所寫的長篇都市小說。
作者木多多之所以取銀行這個特殊行業為小說背景,正是由於作者有著在金融業行業的經歷。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作者對銀行的各崗位有所熟悉與了解,而這些,也恰恰提供給作者小說的寫作要素。
法學系林山畢業後為了追求愛情,沒有選擇留校,而是去了A市。滿心歡喜的抱著雄心來到匯通銀行H分行。馮雅南被搶了包,恰巧遇見,從而得知對方也是去匯通銀行的。在匯通認識了吳曉悅與楊曉紅,周致等人。
小說人物的設定,跟作者的生活經歷也有著關聯,畢竟作者木多多可是法學碩士。不過作者小說裡的人物更貼近現實。
家裡有背景的馮雅楠,代表了一批有著資本的人。他們憑藉家裡的背景,輕而易舉就可以比別人更輕鬆。畢竟資本代表著實力。
吳曉悅,代表了一批頭腦靈活的人。他們沒有家裡的背景,憑著著更敏銳的眼力,懂得迎合人的心理,遊走於邊緣,懂得為自己獲利,更懂得平衡取捨。
而林山,代表一批尖子生。他們是名校的高才生,學校的生活造就這批人天真的一面:相信愛情,為愛不顧一切,結果現實告訴了她什麼是愛情。
他們更堅守初心,當去看項目時,林山看得仔細,問得也專業:生產線年產多少,超負荷磨損會不會高,什麼時候檢修等等。一個很小的模糊的押字,都能引起她的注意。畢竟對於信貸領域押字絕對是個敏感詞。
文中出現的「誰說女子不如男——三八保險銷售大賽」,以及「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五四存款大賽」「金秋又重陽——安頤理財銷售大賽」等節目大賽,我們可以看到很真實的銀行苡項營銷活動,而正是這些活動,在推動著銀行存款、保險、理財各式各樣的銷售任務。
不同崗位有著不同的職責。當林山與這些人在不同的崗位工作的時候,她們面臨的不同的客戶,經歷著不同的職場。不同的崗位有著不同的任務、指標,而同一個銀行不同崗位又是相互制約相互關聯的,這時她們的初心是否還一如開始。
而失掉的愛情,是否會在工作中重新獲得。林山與周致的情,周致與馮楠雅的青梅竹馬,林山終究是付錯情,還是信任周致,這種愛情和工作相關,如果換了工作,愛情還在嗎?
《銀行女子圖鑑》裡的林山,有點像曾火爆一時的日劇《半澤直樹》裡的人物。二個小說相同之處都是一群剛畢業的年輕人進入銀行系統工作的事情。
時空不同,地方不同,一個是泡沫經濟時期,一個是金融危機,都處於不景氣的時期。他們都是在和銀行體系裡與體系外的人做著鬥爭,在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的同時,也被這個時代也改變著。而不同的是半澤直樹選擇在銀行系統裡奮鬥,而林山最終選擇退出銀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