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全國醫療改革的排頭兵,在新一輪醫改中,把夯實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作為重點。上海閔行區自2015年6月開展了「1+1+1」醫療機構組合籤約模式,截至去年行全區高血壓管理26.92萬人,糖尿病管理9.06萬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規範管理率分別達到92.45%和95.92%;特殊人群上門服務到位率超過90%。
「1+1+1」醫療機構組合籤約模式是指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家區級醫院+一家市級醫院的醫療機構組合籤約,即:居民自願在社區選擇一名家庭醫生,在此基礎上,再選擇一家區級、一家市級醫院就診。
居民只要在籤約家庭醫生處完成首診,都將享有全程健康管理、優先就診或轉診、慢病長處方、延伸處方等優惠服務。一旦有社區無法解決的難題,居民需要轉診,家庭醫生可為居民直接預約二、三級醫院的專家門診號。
「1+1+1」醫療機構組合籤約模式從居民的利益出發,方便居民生活,讓居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長處方」方便居民好生活
過去,慢性病人服用的部分藥物,非要到三級醫院才配得到,很多藥社區醫院都沒有。後落地實施「延伸處方」,社區可以通過「延伸處方」配到三級醫院的藥物,這讓社區居民感受到了便捷和周到。並且籤約優先滿足上海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需求。如果籤約病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長期服藥,可一次開具4周以上的「長處方」。
「長處方」的實施大大減少了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跑醫院的次數,而且還能享受到「不要掛號費,藥費還便宜一半」的優惠,讓百姓都拍手叫好。
分級轉診快捷居民生活
上海閔行區建立了社區家庭醫生和區域醫療中心的便捷互通渠道,在社區進行預約就診,對需要在上級醫院完成的臨床檢查,可以在社區直接完成預約和收費;居民需要轉診住院,在社區可以為其預約床位;轉診回來,對其進行延續治療。
可以說,「1+1+1」模式實現了家庭醫生對籤約居民的全程醫療關懷和後續健康管理,使家庭醫生成為居民健康、衛生資源與衛生費用的「守門人」,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可及、有效的衛生服務。
管理慢病主動服務「接地氣」
上海七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翟連芳介紹,自2015年上海實施社區綜合改革試點以來,閔行區不僅擴大了社區衛生服務綜改範圍,同時加快推進組合籤約制度,探索基於全科醫生的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建立「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助理-外包支持服務體系」的工作構架,實施籤約服務。
七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明確家庭醫生全科醫生承擔社區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加強家庭醫生對籤約居民健康管理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為了吸引好醫生留在基層,上海還加大財政投入,把家庭醫生各項醫療服務基本項目折算為「標化工作量」。收入多少,家庭醫生可自己測算出來。例如,根據籤約人數、服務質量以及服務項目所需人力、消耗時間、難易程度、風險大小等因素,算出一年的「標化工作量」。每項的完成數量、質量和滿意度,都由第三方評估。
此外,還增加了業務培訓,在職稱評定上自成體系。老百姓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度超過90%,而對於家庭醫生的服務滿意度更是超過了95%。百姓交口稱讚,並給予本輪社區衛生綜改以「最接地氣」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