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放射衰變核能

2021-02-15 高考物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7分,共70分。每小題至少一個答案正確,選不全得3分)

1.同位素是指 (  )

A.核子數相同而質子數不同的原子

B.核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C.質子數相同而核子數不同的原子

D.中子數相同而核子數不同的原子

  

2.一個放射性原子核發生一次β衰變,它的 (  )

A.質子數減少一個,中子數不變

B.質子數增加一個,中子數不變

C.質子數減少一個,中子數增加一個

D.質子數增加一個,中子數減少一個

  

3.模擬P具有放射性,發生衰變的核反應方程為PSi+X,則(  )

AP核內有30個中子

BSi核內有14個質子

C.X粒子是質子

D.X粒子是正電子

  

4.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海域發生芮氏9.0級地震。地震所引發的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讓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有關核輻射的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

A.核洩漏中放射性物質放射出α、β、γ三種射線,其中α射線的穿透能力最強

B.β衰變所釋放的電子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轉變為質子時所產生的

C.若使放射性物質的溫度降低,其半衰期將減小

D.鈾核()衰變為鉛核()的過程中,要經過8次α衰變和6次β衰變

  

5.放射性同位素Na的半衰期是2小時。400 g的Na樣品經過4小時,還沒有發生衰變的樣品有 (  )

A.400 g   B.300 g   C.200 g   D.100 g

  

6.2006年美國和俄羅斯的科學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過(鈣48)轟擊(鉲249)發生核反應,成功合成了第118號元素,這是迄今為止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最大的元素,實驗表明,該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個相同的粒子X,再連續經過3次α衰變後,變成質量為282的第112號元素的原子核,則上述過程中的粒子X是 (  )

A.中子   B.質子   C.電子   D.α粒子

  

7.對核反應方程NaM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反應屬於β衰變

B.產物中的電子來源於Na的核外電子

CNa原子核的質量比Mg原子核的質量大

DNa原子核的質量與Mg原子核的質量相等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經過8次α衰變和6次β衰變後成為穩定的原子核

B.發現中子的核反應方程是BeHe→

C.200個的原子核經過兩個半衰期後剩下50個

D.在中子轟擊下生成Sr和的過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質量變小

  

9.中子和質子結合成氘核時,質量虧損為Δm,相應的能量ΔE=Δmc2=2.2 MeV,是氘核的結合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用能量等於2.0 MeV的光子照射靜止的氘核時,氘核可能分解為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

B.用能量等於2.2 MeV的光子照射靜止的氘核時,氘核可能分解為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它們的動能之和不為零

C.用能量等於2.4 MeV的光子照射靜止的氘核時,氘核不可能分解為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

D.用能量等於2.6 MeV的光子照射靜止的氘核時,氘核可能分解為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它們的動能之和不為零

  

10.在β衰變中常伴有一種稱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1953年物理學家建造了一個由大水槽和探測器組成的實驗系統,利用中微子與水中的H進行核反應,間接地證實了中微子(ν)的存在。中微子與水中的H發生核反應,產生中子n)和正電子(),核反應方程為νHn+。由此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分別是 (  )

A.0、0    B.0、1

C.1、0    D.1、1

  

二、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和解題步驟,有數值計算的要註明單位)

11.(12分)真空中靜止的某元素的原子核,發生衰變反應時放出一個質量為m,速度大小為v的粒子,已知剩餘核的質量為M。求:

(1)剩餘核的速度大小;

(2)如果在衰變過程中釋放的核能全部轉化為動能,求核反應過程中的質量虧損(真空中光速為c)。

  

12.(18分鈽的放射性同位素靜止時衰變為鈾核激發態和粒子而鈾核激發態立即衰變為鈾核並放出能量為的光子。已知、和粒子的質量分別為、和、。

(2)已知衰變放出的光子的動量可忽略,求α粒子的動能。

答案解析

1.【解析】選C。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不同的中子數的原子互稱同位素,A、B、D錯,C正確。

2.【解析】選D。β射線為原子核受激發射出的高速電子流,是由中子轉變為質子時放射出來的,轉化方程為H+,故A、B、C錯,D正確。

3.【解析】選B、D。核的中子數為30-15=15個,故A錯。核內有14個質子,故B對。由質量數守恆和電荷數守恆可知X為e,即為正電子,故C錯,D對。

4.【解析】選B、D。α射線的電離作用強而穿透能力最弱,故A錯。發生β衰變時,有H+,即β衰變所釋放的電子是由原子核內部的中子轉化成質子而產生的,故B對。半衰期不隨外部條件而發生變化,故C錯。設該過程有x次α衰變和y次β衰變,由衰變過程中的質量數守恆,238=206+4x,由電荷數守恆,

92=82+2x-y,可解得x=8,y=6,故D正確。

5.【解析】選D。根據半衰期公式m餘=m原(=400 g×(=100 g,故A、B、C錯,D正確。

【變式備選】地表處和存在一定的比例,植物吸收後體內和也含有一定的比例,植物死後,不再吸收碳。已知具有放射性,放出β粒子,若其半衰期為5 600年,現測得某被伐古樹所含的比例是活樹的倍,則 (  )

A.該β粒子是14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獲得高能量後放出來的

B.該古樹是2 800年前被伐的

C.核經過衰變生成新核,新核的質量等於原核的質量

D.地球氣候變暖將改變地表處衰變的快慢

【解析】選B。由半衰期的公式得:=(,解得t=2 800,故B正確。β粒子

是從原子核內部釋放出來的,故A錯。核經過衰變生成新核,新核的質量數沒有改變,但新核的質量發生了改變,故C錯。衰變的快慢與外界無關,故D錯。

  

6.【解析】選A。根據題意寫出該元素的衰變反應方程式YZ+X+He,由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恆得,A=1,B=0,即X粒子是中子,故B、C、D錯,A正確。

7.【解析】選A、C。該核反應放出,屬於β衰變,故A正確。產物中的電子來源於原子核內部,故B錯。從核子的平均質量與原子序數關係曲線可知,原子核核子平均質量比原子核核子平均質量大,而它們的核子數相同,因此,原子核的質量比原子核的質量大,故D錯,C正確。

8.【解析】選B、D。根據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恆寫出衰變的方程式:+He+4e,故A錯。查德威克發現中子的核反應方程式為HeCn,故B正確。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變的統計值,不適用於200個這麼少的原子核,故C錯。在的裂變核反應生成和的過程中,放出巨大的核能,原子核質量出現虧損,說明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質量變小,故D正確。

  

9.【解析】選D。由於中子和質子結合成氘核時放出2.2 MeV的能量,如果用小於2.2 MeV的光子照射靜止的氘核,使氘核分解成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能量不夠,故A錯。如果用能量等於2.2 MeV的光子照射靜止的氘核,氘核可能分解為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但根據能量守恆知,此時它們的動能之和為零,故B錯。如果用能量大於2.2 MeV的光子照射靜止的氘核,氘核可能分解為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此時多餘的能量轉化為所分解核的動能,故C錯,D正確。

【總結提升】核反應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四個守恆

在核反應過程中,除了在書寫核反應方程式時必須遵守質量數守恆和電荷數守恆之外,還必須遵守以下兩個守恆:

(1)核反應前後的原子核和粒子組成的系統的動量必須守恆;

(2)核反應前後的原子核和粒子組成的系統的能量必須守恆。

  

10.【解析】選A。由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恆可知,中微子ν的質量數為0,電荷數為0,故B、C、D錯,A正確。

  

11.【解析】(1)根據動量守恆定律可得:

Mv′=mv  (2分)

解得v′=  (3分)

(2)依題意有:

Ek=mv2+Mv′2  (2分)

又Ek=Δmc2  (2分)

解得

Δm=  (3分)

答案:(1) (2)

  

12.【解題指南】本題考查了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和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及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解答本題時應把握以下兩點:

(1)核反應釋放出的核能與鈾核的動能EU、α粒子的動能Eα和γ光子的能量Eγ之和守恆。

(2)*核衰變為和α粒子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恆。

【解析】(1)由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恆寫出衰變方程:

→*He  (2分)

*→+γ  (2分)

也可寫為

→He+γ

(2)衰變過程的質量虧損為

Δm=mPu-mU-mα  (1分)

則核反應放出的能量為

ΔE=Δmc2  (1分)

釋放的核能轉變為鈾核的動能EU、α粒子的動能Eα和γ光子的能量Eγ之和

即ΔE=EU+Eα+Eγ  (2分)

由以上幾個式子得

EU+Eα=(mPu-mU-mα)c2-Eγ  (2分)

設衰變後的鈾核和α粒子的速度分別為vU和vα,則由動量守恆有

mUvU=mαvα  (2分)

又由動能的定義得:

EU=mU  (1分)

Eα=mα  (1分)

由以上兩方程得:

=  (1分)

由上面幾個方程得:

Eα=[(mPu-mU-mα)c2-Eγ]  (2分)

代入題給數據得

Eα=5.034 MeV  (1分)

答案:(1→He+γ

(2)5.034 MeV

相關焦點

  • 【公基備考】核能與中國的核安全
    原子彈或核能發電廠的能量來源就是核裂變。其中鈾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通過鏈式反應原子核釋放巨大能量產生核能,故核能也被稱為核裂變能。核衰變,是不穩定的放射性核放射出射線後衰變為另一種核或衰變為能量較低的核的過程。1896年法國科學家A.H.貝可勒爾研究含鈾礦物質的螢光現象時,偶然發現鈾鹽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強可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見射線,這就是衰變產生的射線。
  • 核能的「民間」應用:醫食住行
    通過加速粒子、氟核、質子等引起不同的核反應,並在此過程中將所生成的核素應用到臨床診斷和治療上,將核能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8]。在醫療中常見的有γ射線和X射線。伽瑪射線[9](或γ射線)是原子衰變裂解時放出的射線之一。
  • 放射性定年法和鈾衰變定年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萌萌說說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放射性定年法和鈾衰變定年法。放射性定年法在發現放射現象數年後,科學家們意識到,元素的放射性是一種完美的地質「秒鐘」』,能精確地測量數百萬年的時間,且不受任何環境因素的影響。美國化學家伯特倫·博爾特伍德是實施這一想法的第一人。他測得的結果立即將地球的估算年齡提高了15倍。
  • 迄今為止半衰期最短的物質,不到十萬分之一秒就全部衰變!
    類金屬砹的特殊性 砹,原子序數85,是一種非常稀少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學符號源於希臘文"astator",原意是「改變」。 已發現質量數196~219的全部砹同位素,其中只有砹215、216、218、219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餘都通過人工核反應合成的。
  • No.100【同步練習】選修3--5第19章第2節放射性的衰變
    ,均可減小衰變速度答案:A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半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它反映出放射性元素衰變速度的快慢,若衰變越快,半衰期越短。答案:1 3解析:在衰變過程中,α粒子和β粒子與剩餘核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恆,即放射出的粒子與反衝核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r=mv/Bq可知,r與q成反比,由此可知兩圖中小圓徑跡為反衝核的徑跡,又根據左手定則可以判知
  • 分論壇五【2019 TELC 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聚焦核能產業 共話...
    經過60餘年的創新發展,我國核技術應用事業突飛猛進,核工業在放射性藥物領域、放射源領域、輻照加工領域統籌發展,推動核技術服務健康醫療行業發展,讓先進的核醫學技術為更多的民眾提供健康保障,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核工業在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面臨著由跟跑向並跑、進而領跑的跨越發展機遇。
  • 【常識備考】你對「核能」知多少?
    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把保障核安全作為重要的國家責任融入核能開發利用全過程。白皮書的發表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有完整、先進的相關安全法規體系,有信心安全地利用核能。說到「核安全」,不得不提「核能」。核安全是前提,核能開發要以核安全作為前提條件。同時,沒有核能,也就不存在核安全的問題。二者互為前提和條件。
  • 常識備考 | 你對「核能」知多少?
    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把保障核安全作為重要的國家責任融入核能開發利用全過程。白皮書的發表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有完整、先進的相關安全法規體系,有信心安全地利用核能。說到「核安全」,不得不提「核能」。核安全是前提,核能開發要以核安全作為前提條件。同時,沒有核能,也就不存在核安全的問題。二者互為前提和條件。
  • 2021事業單位公共基科技知識:核能知識知多少?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考試中經常出現的一個知識點——核能。核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釋放:一是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分裂釋放結核能;二是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核能;三是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目前人類主要利用的是核聚變和核裂變的能量。核能是目前唯一現實的,可大規模代替化石燃料的能源。
  • 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分會召開
    18日上午,來自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所、國家電投集團等單位的30餘名專家學者及高校師生參加了核化學與放射化學舉辦的分會。會議由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分會副秘書長丁有錢研究員、副理事長劉春立教授與常務委員劉寧共同主持。
  • 柴之芳院士受聘為蘇州大學醫學部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院長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欣然從蘇州大學校長朱秀林手中接過聘書、佩戴上校徽,成為該校醫學部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院長。聘任儀式上,該校放射醫學及交叉學科研究院揭牌。 柴之芳院士曾獲國際放射分析化學和核化學領域的最高獎,是迄今發展中國家第1個獲獎人。
  • 百科|為什麼居裡夫人筆記本的放射性能持續1500年?
    這种放射的性質又是什麼呢?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物質的放射線在不穩定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甲種射線、乙種射線、丙種射線,其中丙種射線貫穿力最強。
  • 物理學家終於揭開β衰變謎題!
    一項包括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科學家在內的國際合作解開了一個50年前的謎題,這個謎題解釋了為什麼原子核的衰變比自由中子衰變的速度要慢。發表在《自然物理》期刊上的這一發現,填補了物理學家對β衰變理解上的一個長期空白。β衰變是恆星產生重元素的一個重要過程,強調在預測某些核反應過程時,需要考慮一些微妙的影響,或者更現實的物理因素。
  • 鈷60旋轉180度改變了衰變規律,楊振寧的偉大發現,讓科學家害怕
    在遙遠的距離沒有辦法使用太陽能為設備進行供電,所以它們攜帶的是一種特殊的電池,由放射性物質衰變轉換為電能。在我們的自然界,有四大作用力,除了萬有引力在量子尺度會表現的非常微弱以外。其他三大力,強互作用力、弱互作用力和電磁力都是微觀世界的主宰者。原子彈的材料核裂變釋放的巨大能量,來自於強互作用力。
  • 環境部:核電機組安全狀況良好 放射源100%納入管理
    在1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說,我國強化了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放射性物質的安全管控,對放射源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建立國家核技術利用管理資料庫,放射源和射線裝置100%納入許可管理,廢舊放射源100%安全收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