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義上的理財是在大學開始的。我覺得能夠在大學甚至更早的時候接觸理財,並能夠堅持理財,未來的生活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對我來說理財不僅僅是理財,相伴而來的還有對生活中其它事項的規劃。比如說,在我工作的這個地方,我日常獲得的工資收入,在未來10年之內是選擇在股票、基金中繼續增值,還是部分資金用於購置房產。這主要取決於兩種資產未來可增長的收益率的比較。
當然了,我這是單純地從純收益的角度來對比。如果父母催著結婚,著急讓我買房子,我在不能說服他們的情況下,會做出什麼選擇,還是個未知數。
我今天主要想說的是青年人該怎麼理財。像我一樣的年輕人,我是極力反對把錢存銀行「吃灰」的。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進一步下降,基本跑不贏通貨膨脹率。我們的最好的投資方向可能就是股票和基金了。但是,股票波動太大,需要更加專業的判斷能力。所以,基金可能是普通人理財的最好產品了。
普通人理財應該首先學習基金的相關知識,了解基金的分類以及投資不同類型的基金可能承擔的風險。以下基金分類為我自身對基金的分類,可能與主流分類方式略有不同。
基金大體上分為兩類,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投資門檻較高,一般人就不參與了。普通投資者大都投資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我將其分類為場內基金和場外基金。
場內基金大多為ETF基金。場內基金就是能夠在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基金。如果要購買場內基金首先需要開通股票帳戶。場內基金有以下優點:
可在盤中實時買賣交易費率低它的缺點就是,如果購買的人比較少的話,會影響交易價格。
場外基金按管理方式和收費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兩類。
按管理方式分類
按照管理方式不同,可以分為主動管理型基金、主被動結合管理基金、被動管理基金。
主動管理基金,就是由各個基金公司專業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基金中持有什麼類型的股票、基金都由基金經理自主決定。按照不同的風格,主動管理基金可以是偏股、偏債或者混合基金(我自己喜歡叫股債平衡基金,雖然它的股債比例是變動的)。
偏股基金,股票佔比較高,有些偏股基金的持股比例可達90%,持股比例可以在具體的基金內查看,1個季度更新一次持倉資料。混合型基金,持股比例相對較低,會增加債券的持有比例。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波動幅度更小。偏債基金,債券佔其持倉的大部,視不同種類也會持有部分股票,最高不超過20%。
主被動結合基金,這是我自己命名的。就是既有主動選擇的過程,也有被動的成分。
我自己把行業指數基金和概念主題基金歸為主被動結合。行業和概念都是被動產生的,相關基金中的持倉是由基金經理主動決定的。一般而言,看好某個行業,可以投資專門的行業指數基金。概念主題基金,比如像「晶片」、「5G」概念等等,是根據相關概念而成立的主題基金。
被動管理基金,根據現有指數權重而成立的跟蹤指數的基金,其中指數增強型基金,是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調整部分股票的倉位,追求更好收益的一種策略。
按收費方式分類
另一種基金分類按照收費方式不同,可將基金分為A類和C類。其中,A類在申購時收取申購費,贖回時收取贖回費;C類不收取申購和贖回費,在持有期間每天加收銷售服務費。就是說,A類一次性收費,C類按持有時間收費。所以,A類適合長期持有(1年以上),C類適合短期持有(1年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