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4月28日江西省教育廳公示的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轉設為贛南科技學院等3所獨立學院轉設的消息,江西獨立學院的轉設正式拉開了序幕,也引發了各種討論。
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 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
轉設路徑有以下三種:
(一)轉為民辦。辦學協議完善,辦學主體間權利義務劃分清晰,辦學條件達到本科高校設置標準的獨立學院,可轉設為獨 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二)轉為公辦。無社會舉辦方(指由公辦高校單獨舉辦, 公辦高校與學校基金會、校辦企業、學校附屬醫院、校友會或學校工會等下屬機構合作舉辦,以及公辦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舉 辦,下同)或社會舉辦方擬退出舉辦、地方政府有條件承接舉辦 的,鼓勵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三)終止辦學。已停止招生,或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完成轉 設,或舉辦者主動提出且條件具備的,終止辦學,撤銷建制。
「獨立學院轉設,是一次重大的利益調整,涉及公辦高校,投資企業,政府部門,師生員工利益等各方面的切身利益訴求,各方意見不一,立場不一,認識不一,形成了多方博弈的格局。部分投資方鑑於同公辦高校長期的契約與穩定的手藝,不希望市區母體高校的「金字招牌」,不願意斷然轉設獨自辦學;許多母體高校將獨立學院視為擴大辦學規模、開闢經費來源、優化師資結構、增強社會影響的重要依託,考慮到巨額管理費收益和機會成本,不願意放棄繼續舉辦獨立學院;地方政府在財政經費緊缺的情況下,將公辦高校投資舉辦獨立學院作為籌措教育經費的穩定渠道,為了減輕政府公共財政負擔,也不希望獨立學院轉設。」——引致 闕明坤《我國獨立學院轉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即將轉設為贛南科技學院
1.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南昌),是由南昌大學與江西昌大企業集團合作舉辦,是屬於國資。獨立校區,也在贛江新區共青城建設新校區。
2.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贛江新區共青城),是由江西農業大學與江西亨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屬港資背景。學校已由南昌整體搬遷至贛江新區共青城科教城。
3.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南昌、共青城),是由江西師範大學與江西多倫多教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後者是香港多倫多集團下屬公司,屬於港資背景。分部在南昌和共青城科教城建設有校區,主體也將要搬遷至共青城科教城。
4.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南昌),是由華東交通大學與浙江勝達汽車有限公司合作舉辦。
5.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贛州),是由江西理工大學(原南方冶金學院)與江西虹聯實業公司合作舉辦,但是2005年江西理工大學收購原合作方江西虹聯實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已是國資背景。
6.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撫州),學校由東華理工大學與江西東華科技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創辦於南昌,後者是東華理工大學的全資下屬公司,2010年搬遷至福州東華理工大學本部校區。屬於國資背景。
7.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贛江新區共青城),最初由南昌航院與江西福田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舉辦,現為中航國際,屬國資背景。
8.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南昌),是有江西中醫藥大學與江中製藥集團合作舉辦,江中集團已被華潤收購,屬國資背景。
9. 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贛江新區共青城),由江西財經大學與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辦學,屬國資背景
10. 贛南師範大學科技學院(贛州),是由原贛南師範學院於贛州新苑科教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舉辦,後者是贛南師院全資下屬公司,2016年,贛南師範大學註銷了贛州新苑科教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現在贛南師範大學是唯一的舉辦方,也是純國資背景。
11. 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景德鎮),是由陶瓷大學與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舉辦,後者是景德鎮市國資委控股的地方性國有企業,也是屬於國資背景。
12.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南昌),是由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與江西田園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合作舉辦。
13.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贛江新區共青城),是由江西大學與共青城市政府合作舉辦的江西大學共青職業學院發展而來。目前也已引入社會資本辦學。
即將轉設為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
江西的獨立學院轉設工作也在逐步推進,截止到2020年6月,已經明確公示了的有,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轉設為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民辦)、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轉設為贛南科技學院(公辦)、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江西交通工程學院(民辦)、南昌大學共青學院轉設為共青學院(民辦)。在江西一共13所的獨立學院中,4所獨立學院轉設,佔比才30%。
再看獨立學院轉設走在最前列的遼寧省,最初的近30所獨立學院,從2006年瀋陽師範大學渤海學院轉設為遼寧財貿學院開始,到現在獨立學院剩下10所,三分之二的獨立學院完成了轉設工作。而江西的獨立學院轉設工作整整比遼寧晚了14年之久。
江西無論是經濟還是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都在全國中下遊水平,高等教育更是嚴重依賴經濟發展。目前江西的獨立學院大部分都是駐地南昌的高校所舉辦,但是大部部分在贛江新區共青城市科教城建設校區;轉設可考慮樹立、「江西」、「贛」、「南昌」等品牌ID,例如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轉設為江西交通工程學院,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轉設為贛南科技學院;也可考慮樹立地方城市名的品牌ID,例如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轉設為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這類操作如果能像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轉設為安陽學院那就更好。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即將轉設為共青學院
省級政府層面應該鼓勵地市政府回購獨立學院的社會資本股權,轉設為以市為主的地方本科高校,例如贛南科技學院,但是這對地市政府的公共財政投入會有較大的影響,如果在財政緊張的地市就比較難實現,例如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雖然不是獨立學院)2019年整體移交撫州市政府後,2020年撫州市政府就引入了奧克斯集團,將撫州醫學院實打實的變成了民辦學校,箇中緣由不知道,也不敢問。如果地方還沒有本科高校或者本科高校是獨苗的地市還可以爭取引入獨立學院到當地辦學,這同樣也需要地市政府有足夠的支持,像鷹潭、吉安、萍鄉,上饒,但是看目前的態勢也不樂觀,首先上述四市並不「富裕」,也未曾聽到哪個地方有這方面的表態,其次省裡也力主獨立學院去共青城科教城建校區而且已經落實了;似乎這條路已經基本被堵死了。
獨立學院的專設肯定會有陣痛,這就考驗領導者的眼光和膽識,儘早轉設,趁生源充足的時候樹立品牌,這樣會更利於學校的發展;如果社會整體生源趨於穩定或下降,教育行政部門催促後再轉設或許就已經錯過大好時機。筆者還是希望地市政府能夠在這次獨立學院的轉設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畢竟目前國內真正有實力舉辦高等教育的企業和個人還是非常少的,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以完全追逐經濟利益為目標,資本看重的是短期利益,高等教育是長期的投資。而且筆者也親身經歷過完全民辦學校的師資招聘,接觸了不少的民辦學校老師,雖然不否定他們,但是整體水平和公立高校的師資那相差不知道多少個等級,如果我的孩子,我是不會讓上現金的民辦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