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為何沒有親戚,它不是源自古代中國嗎?專家:我們錯了上千年

2020-12-17 趣觀歷史

引言

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中有言:「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意思就是歷史發展構成了今天的一切。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推進,語言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從最初簡單的符號,變成如今複雜的語言體系。從過去的一種語言,由於地域發展等原因,演變成如今的多種語言。

如果說幾種語言在淺表層上有相同的特徵,那麼就可以判斷出這些語言是從同一種語言演變過來,就像是漢語、藏語和緬甸語。這三門語言都有聲調,並且單音節詞根佔大多數,同時都有量詞。大概5000到7000年前,一支原始漢藏民族來到了青藏高原,另一支向東融合進漢民族。還有一支從橫斷山脈南下,成為了緬甸人。由此可見,分析民族的語言也能看到該民族的歷史起源。

▲藏族人民

01

不過有一門語言是例外的,至今都無法判斷它歸屬於哪一個語系,那就是日語。到底為什麼日語孤立至今,找不到親戚呢?學者們認為日語是一門非常複雜的語言,具有很多語氣的特點,所以沒有辦法確定它到底歸屬於哪一個語系。不過學者們仍舊可以分析日語的特點,明治時代末期的時候,有人提出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因為古代日語有元音和諧律,其他的語法和發音上也多有相像。

不過擁有這些特點,卻不足以證明日語真的就屬於阿爾泰語系,只能證明它是阿爾泰型的語言。除此之外,還有人通過對日語的音韻體系和詞彙的分析,認為日語屬於南島語系。但這一觀點仍舊得不到完整的印證,也只不過是推斷,並沒有被主流接受。

▲日語的五個元音

還有些學者,甚至覺得日語和達羅毗荼語系有聯繫,不過這一觀點大多數學者都並不認可。還有一名叫大野晉的學者,他通過日語的語法跟詞彙,認為其跟泰米爾語有許多共同點。

02

但其實在大多數中國人看來,日本不僅在文化上對我國借鑑了很多,文字上面也有許多相似。日語發音中的拗音,來自於漢語,語法上也有很多雷同,能清晰地看到我國文化對日語的影響。那麼日語跟漢語到底是不是同一語系的呢?專家表示,這種說法曾經甚囂塵上千年之久。但我們這種認知是錯的,這事實上是基本不可能的,幾乎沒有學者支持這種觀點。因為通過底層特徵上來看,漢語是孤立語,日語是黏著語,兩者的基礎詞彙完全無法對應。

▲日語學習教材

日語如此複雜,難以找到「親戚」的原因,是日本人的起源也很複雜。傳說中人類的起源地是非洲,日本距離非洲很遠,所以島上出現人類也很晚。非洲人是先到達亞歐大陸,然後才到達日本的。在冰河時期的時候,日本其實並不是跟亞歐大陸分離的,兩者間有陸橋存在。

當時最早的一批日本人被稱為繩文人,日本研究團隊通過解構繩文人的遺骸,推斷出他們大約是3.8萬年到1.8萬年前到達日本,不過他們具體是哪個部落的後代,這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青年照片

03

但是這一批古老的日本人並沒有建立先進的文明,主要原因是,他們與大陸脫節,所以不得不過著原始的生活。後來,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來的彌生人建立了日本文明。一種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彌生人是來自江南吳越種水稻的農民,在公元前十世紀到公元三世紀來到這裡,並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

因為彌生人更加先進,所以他們的血統和文明也佔了上風,不過繩文人的特徵自然也融合在其中。雖說彌生人的文化是強勢文化,但是當他們來到日本的時候,漢文化還沒有擴張到東南沿海。

▲「彌生時代」想像圖

從大陸的南方來到日本的那一批人說的也不是漢語,另一部分人說的可能是南亞語系或者壯侗族語。這也證明了日本語系最終的來源,有可能是東亞大陸南部。

結語

因為日語中各個語系的語言特徵實在是太多了,並且十分複雜。從不同地方來到日本的原始住民說的都是不同的語言,所以之後發展出的日語混雜了各個語系的特點。這讓學者們非常苦惱,各種觀點的依據都並不是十分充足,所以日語的語繫到今天都沒有辦法確定,這也成為了人類歷史研究上一個困難的課題。

參考資料:

《與諸子登峴山》

《寫給大家的日語史》

相關焦點

  • 日語為何沒親戚,它不是源自於古代中國嗎?學者:我們弄錯上千年
    01  日語是日本的官方語言,母語人數高達1億2500萬人,佔據全世界的1.6%,但是至今都沒有辦法判斷它究竟是屬於哪個體系。根據它的語氣特點以及語言習慣,很多學者認為它屬於阿爾泰語系,因為古代的日語有著「元音」和「諧律」,這與阿爾泰語系非常相似。
  • 民間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到底什麼意思?
    有句老話是「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這句話應該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俗語,只不過老人經常掛在口頭上,那麼這句老話裡面出現了本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三千年的詩韻。中國的詩詞更是一絕,要求押韻、對偶、詞性相對應。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奇書,西方國家很多企業單位要求必讀。中國的《易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是一部揭秘宇宙的密碼書。
  • 為何故宮的房頂上沒有鳥屎呢?是設計原因嗎?專家做出這樣的解釋
    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正是因為如此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充滿了神秘之感,尤其是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勞動人民更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如今旅遊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人們不僅僅只是滿足於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開始通過旅遊的方式放鬆緩解自己。
  • 源自中國古代發明的現代科技--陀羅儀
    源自中國古代發明的現代科技--陀羅儀在歐洲,最先提出類似設計的是達文西,直到16世紀,義大利人希·卡丹諾才製造出陀螺平衡儀並應用於航海上,使它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古代被中香爐其實早在中國古代的西漢末(公元1世紀)就已經有了陀羅儀的雛形。
  • 日語沒有獨創的文字,那我們就該鄙視日語嗎?
    常常看到有些人對於日語中借詞泛濫的討論,很多人將問題歸結於「日語沒有自己獨創的文字,無純潔性可言」。這裡,我不得不說一句公道話:作為漢字發明者的後代,我們中的一部分也許覺得他們有資本去鄙視借用其它民族文字的民族,但是,這一心理其實並不值得提倡。
  • 講座︱冨谷至:中國古代的正義觀
    正義是可能的嗎?從亞里斯多德到羅爾斯,均對此聚訟不休。9月22日,京都大學教授冨谷至做客華東師範大學,講演《殺人而義——中國古代的正義》,分享了他對中國古代正義觀的最新思考。鑑於「正義」概念源自西方,為順應語境,減少歧義,冨谷至採用英語報告,由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李磊副教授翻譯。講座現場「義」該如何翻譯?
  • 農村古話:「千年的家族,六十年親戚」原來真正含義是這樣的
    千年的家族,六十年親戚也就是一個家族可能持續上千年,而親戚來往只有六十年。一般是形容族人(一個家族的也就是一個姓氏的我們都稱為族人)之間親戚之間這種關係維繫時間的長短。中國古代漢高祖頒布非劉姓不能稱王,來保證權利的家族化,因為在古人眼裡,家族是自家人,而親戚不然。家族代表一種共同文化,共同歷史,共同利益的一個群體。也許過了很多代,你的子孫還是家族成員,而你當時的親戚或許已經成為了子孫後輩的陌生人。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隔壁。如今我國城市化加速,很多農村人都進城了。
  • 被錯用千年的一個漢字,只有他呼籲糾正,專家卻說:這無可替代
    可以說,漢字從來停止過演變,書法也是各成一派,其發音與應用也同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研究古代詩詞的朋友可以了解到,從字的發音來講,古代與現代的平仄就已經能夠看出端倪。時代的發展會促進很多事物進化,漢字也不例外,尤其在漢字的應用上更為明顯。
  • 中國古代科學發達?專家:其實中國古代數學成就遠遠不如古希臘
    我們一直沉浸在中國偉大的歷史中無法自拔,認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是領先於西方的,直到清朝才被超越,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其實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遠不如西方的,在很早的時候就埋下了根,在古希臘時期,西方人的數學成就相比於中國就已經超前很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到底是怎麼回事。
  • 我國明明地處亞洲東部,又不是亞洲腹部,為何要自稱中國
    說起我國的地理位置,在亞洲東部,不是亞洲的中心,也不是亞歐非大陸的中心,為何我們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呢?關於這個問題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有著很大的疑惑,今天筆者給大家說說,為何我們要自稱為「中國」。首先,第一個原因是同樣是因為我們的地理位置,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並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也不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而且我國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東面南面是無盡的大海,北方和西方則是遼闊的草原和大漠,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國不是中心是什麼?
  • 學者提出日語假名源自中國盛唐樂譜
    學者提出日語假名源自中國盛唐樂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8日 22:53 來源: 來源:中華讀書報本報訊日前,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曹定雲在由中國傳播學會和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聯合發起創立的首屆文明論壇上
  • 為何中國、日本和韓國在文化上很相似?網友:沒有中國就沒有日韓
    ——為什麼像中國、日本和韓國這樣的東亞國家在文化和種族上如此相似?眾所周知,古代中國的影響力幾乎覆蓋整個亞洲地區,中日韓在文化上相似並不是偶然。而且在長相上對於外國人來說也很難分辨。▲為何中國、日本和韓國在文化上如此相似?
  • 日語有一定基礎的同學,該如何系統地學習日語?
    例如,儘管日本人對這些介詞和格構詞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但他們在充分理解什麼是介詞和格構詞後,可以更有效地學習日語。問日本老師比問中國大學老師好。這些東西在以後的學習中尤其重要,尤其是在N1考試之後,如果您想在日語上取得突破,這是總結語法的好方法。一開始理解這些東西是很痛苦的。建議普通人只需要弄清楚句子中は和が的含義,並將は和が之間的差異留給學校的教授學習即可。
  • 為何中國古代樂譜大多失傳了?
    讓中國人汗顏的是,近代最早搜集整理中國古琴學的卻是一位外國人然而中國古人雖然喜愛重視音樂,但中國古代樂譜流傳於世的卻不多。今天我們看到的中國十大古曲名等很多譜本其實都是後人偽託之作,實際上這些古代名曲的最初版本的樂譜大都失傳。我們今天光看這些曲名就已經以感受到中國古典韻味之美。
  • 古代沒指紋技術,為何要按手印?看似多此一舉,實則是古人的智慧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何犯人還要畫押?專家: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在很多文學和影視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一幕,那就是在審理犯人的時候,都會讓犯人籤字畫押,也就是除了籤名之外,還要按手印。除此之外,在很多房契、地契或者是借據上都是如此。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古代時期並沒有指紋識別技術,那為什麼還要按手印畫押呢?」
  • 中國古代的四大河流之一為何消失?還好在河南仍可追尋它的痕跡
    中國古代的四大河流之一為何消失?還好在河南仍可追尋它的痕跡如果有人要談到中國的河流,那麼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長江或者黃河。這兩條河流被認為是中國的母親河,我們中華民族的出現和發展都離不開這兩條河流的滋養。
  • 聯合國最終確認6種世界語言:漢語在列,日語為何沒有資格?
    我們來一起看看漢語能夠成為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日語為何沒有資格?一、歷史因素:日本是二戰戰敗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妥善處理戰後事宜,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籤定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誌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作為二戰後政治產物,他的規則自然與二戰脫不了干係。
  • 為何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百姓聽不懂?說的不是日語嗎
    相信大家對於我們的鄰居日本是再熟悉不過了,日本從古至今一直都有著滅亡中國的野心,不過泱泱大國怎麼會屈服於一個彈丸之地呢?日軍侵華戰爭是有史以來日本對中國發動的最大的戰爭,在戰爭前期狂妄的日本人還想90天滅亡中國,最終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努力粉碎了日本人的夢想,並且把他們趕回了東洋老家,不再敢東進半步。
  • 日語:翻譯,遠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上一篇文章關於「分かることができる。」的文章,就有讀者和我討論,「日本語が分かることができる」是不是可以翻譯成【能懂日語】。應該怎麼說呢,按照中文的翻譯,這句話是正確的,但是反過來,這句日語卻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