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對人類健康危害較重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丙類傳染病。
流感容易發生變異,傳播迅速,全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在我市為冬春季高發。
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在學校、託幼機構和養老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較易發生暴發疫情。
日常措施
一
嚴格按照要求做好晨午檢和因病缺勤監測。
二
發現有發熱(體溫≥37.5℃)的學生,需佩戴口罩,並應送至衛生室或保健室做進一步排查,同時通知家長及時帶學生回家休息或根據病情就醫,散發發熱病例要堅決杜絕帶病上課入園。必須嚴格掌握複課標準(體溫恢復正常、其他流感樣症狀消失48小時後,方可正常上課)。
三
嚴格按照規範開展日常清潔消毒工作;在空氣品質好時要確保班級定時開窗通風。
四
在流感流行季來臨前,積極組織接種流感疫苗。
五
針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校醫等人員開展流感日常防控和疫情報告處置要求的相關培訓。
六
針對學生和家長開展有關流感防控的健康教育。
疫情報告及處置
1
1
1
班主任和校醫每日及時了解和匯總班級內發熱人數情況,嚴格掌握集中發熱疫情報告標準,達到報告標準後及時上報地段保健科和中小學保健所。
01
集中發熱疫情報告標準
學校託幼機構在同一班級或集體單位同一部門2天內出現集中發熱(體溫≥37.5℃)病人5例以上(含5例),或同一宿舍或同一辦公室超過3例以上(含3例)。
02
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報告標準
1周內,在同一學校、幼託機構或其他集體單位出現10 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發熱:腋下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流感樣病例之間需具備流行病學關聯。
0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
1周內,在同一學校、幼託機構或其他集體單位出現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發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症狀住院病例(不包括門診留觀病例),或發生2例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1
2
1
疫情報告後,學校託幼機構相關負責人需協助轄區疾控機構對疫情信息進行核實,協助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樣本採集。
1
3
1
嚴格落實病例管理措施,發病期間杜絕帶病上課(體溫恢復正常、其他流感樣症狀消失48小時後,方可正常上課)。
1
4
1
指派專人負責追蹤是否有新發病例及病例轉歸情況。每日清楚掌握新發病例數、累計病例數、痊癒人數、現患人數、病例轉歸情況。每日按時報告轄區疾控機構。
1
5
1
疫情發生期間強化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制度。
1
6
1
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的空氣流通;
注意嚴格按照規範開展日常消毒和終末消毒。
1
7
1
通過多種傳播方式,指導師生和家長落實非藥物預防控制措施,如:洗手、呼吸道禮節、佩戴口罩等。
1
8
1
發生疫情期間,可採取增加社交距離、減少接觸的措施:
將班級分成更小的學生群體;
取消不同班級間學生混合上課;
重新布置課桌,使學生在教室裡彼此之間至少間隔(課桌間距)1米;
取消或延期課後活動;
限制進入公共區域;
限制外來人員進入;
錯峰上學和放學;
減少或停止組織集體活動。
1
9
1
必要情況下採取停課措施。原則上,停課的範圍應根據疫情波及的範圍和發展趨勢,由小到大,如由班級到年級,由年級到全校,由一個學校/託幼機構到多所學校/託幼機構等。
停複課標準建議如下:
班級停課:
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經評估疫情存在進一步擴散可能,該班可實施停課。停課期限一般為4天。
該班級當天新發現流感樣病例達5例及以上;
該班級現症流感樣病例達30%及以上;
一周內發生2 例及以上實驗室確診流感住院或死亡病例(不包括門診留觀病例)。
複課標準
停課期限屆滿可複課。
仍有流感樣症狀的學生,需體溫恢復正常、其他流感樣症狀消失48 小時後或根據醫生建議方可恢復上課。
年級/學校停課:
疫情如持續發展影響學校/託幼機構正常教學活動時,教育或相關主管部門應組織對疫情風險進行評估,可逐級實施停課措施。
停課期限一般為4天。
停課期限屆滿後,經評估來確定是否複課。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