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肺炎出現以來
疫苗的研發一直備受關注
什麼時候能接種疫苗?
哪裡能接種?
......
這些問題最近終於有答案了
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情況。
哪些重點人群
將接種新冠疫苗?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疫苗接種將分兩步實施:
第一步:
主要針對部分重點人群,包括從事:
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
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暴發的風險;
第二步:
隨著疫苗獲批上市,或疫苗產量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預防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新冠疫苗去哪接種?
各地將按要求及時公布接種點和接種時間,大家可關注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布的信息;
也會根據接種需求考慮設立臨時接種點,上門服務;
接種條件將有嚴格規範;
所有接種點都會提供接種新冠疫苗的憑證。
提醒:接種疫苗要攜帶身份證,做好疫苗登記。
新冠疫苗如何定價,
還會降價嗎?
此前有披露稱新冠疫苗在國內部分地區的定價為200元/針。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說,關於疫苗的價格,首先是以企業為主體,但是有幾個原則還是必須要遵循的,第一個是公共產品屬性的原則,既然是公共產品屬性,最終定價的依據就是成本。而且,這個疫苗的價格,還要隨著生產規模和使用規模擴大而變化,隨著疫苗批准附條件上市以後,它會形成相應的價格機制。
接種疫苗要區分
不良反應和偶合反應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介紹,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通過接種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但是也有個別人在接種疫苗以後,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
這是指合格的疫苗經過規範的接種以後,產生跟接種目的沒有關係或者意外發生的一些損害的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所有藥品,包括疫苗,都會產生不良反應,這是在允許範圍之內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發熱,接種部位局部紅暈,或出現硬塊。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
偶合反應
這是指接種者在接種的時候,恰巧處於一些疾病在潛伏期或者發病前期的狀態,在接種時,很巧合的,這些疾病也同時發病了。這種情況跟疫苗的接種沒有關係,並且跟疫苗的質量也沒有關係,它不屬於不良反應,所以這是一種偶合反應。
疫苗不良反應往往會在
疫苗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特別提醒:
在接種過程當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什麼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處於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另外,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不良反應往往都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所以接種者都要在接種以後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一些問題,醫務人員可以及時處理。30分鐘以後,沒有問題可以回家。回家以後,即便出現了剛才我提到的不良反應相關症狀,也要及時就醫。
同時,提醒各位接種者,要注意飲食、休息,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乾燥,讓身體機能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接種者要確保自己的狀態良好,迎接疫苗即將激發的體內的主動免疫。
我國已累計接種超百萬劑次
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發布會介紹,我國6月份批准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7月份開始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接種。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接種了100多萬劑次疫苗,經過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約6萬人因工作原因赴境外高風險地區,至今沒有收到嚴重感染的報告。
同期,用於緊急使用的疫苗在境外開展III期臨床試驗,至今已累計超過7.5萬人次、約15萬劑次的接種,相關研究沒有發現疫苗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正因為有此基礎,在重點人群中才能進一步開展新冠疫苗的接種工作。
新冠病毒變異
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
近日,英國、南非等國家發現了新冠病毒變異,這些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備受關注。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處在正常範圍內,沒有看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打了新冠疫苗後
還要不要戴口罩?
曾益新表示,儘管我們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種之後,還是要求大家繼續維護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好習慣,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保護率能達到百分之百,因此,打了疫苗之後防護措施不減,才能更好保障大家安全。
新冠疫苗能提供多久保護?
國家衛生健康委工作人員強調,由於新冠病毒出現還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長時間的保護還不能下結論。
今年上半年,中國一些疫苗啟動Ⅰ、Ⅱ期臨床試驗,很多志願者參與其中,也一直在進行隨訪。這些數據都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沒有太多疑問,但能不能保證5年、10年,甚至終身還不能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