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當學生的成績等硬體達標後,大部分高校都會邀請學生來校園生活幾天,讓他們感受一下自己是否與學校的氣質相契合
王 凡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交界處,有一片無人居住的荒漠,夏天炙熱,冬天極冷。山谷內一片平坦,四面環山,山上布滿荒草和鬆動的巖石,如同3000英尺高的銅牆鐵壁,圍住這片平坦之地。呼嘯的風聲,是這裡最強勁的自然之音。
《名利場》雜誌稱這片荒野是絕佳的冥想之地。的確,這裡的景色肅穆,甚至帶著幾分莊嚴。
深泉學院—美國一所兩年制的私立男子學院—也在此地誕生。
自1917年建校以來,深泉學院一直保持低調,很少見諸報端,但部分美國媒體卻以罕見的高調方式肯定了它獨特的教育方式。
《紐約時報》稱深泉學院「是全世界甄選最為嚴格、最具創新性的學院之一」;《洛杉磯時報》認為它「或許是全美教學質量最高的小規模學校,也可能是最為特立獨行的學校」;《加州》雜誌則將加入深泉學院比喻為勇敢者遊戲。
這些讚美言過其實嗎?
據記者在美國所採訪的情況,其實美國有不少類似深泉學院的教育機構,它們並不擁有哈佛、耶魯等大學那樣的名氣,但它們不走尋常路,致力於創新教學方式。它們如同幽谷中的靈動之泉,雖沒有大海的洶湧澎湃,但自成一景。它們的存在,是一種提醒—高等教育還有更多可能性。
強度大得遠遠超出想像
媒體報導稱,深泉學院對於申請人的SAT成績要求極高。再加上極小的招生規模(每年13名左右)和較高的師生比(1比4),將其稱之為精英學校毫不為過。
面對這樣一群處在金字塔尖的學生,深泉學院的培養方式卻是讓他們放下身段,低到塵埃裡,以勞動的方式內化對責任和生活的領悟。
媒體上廣為傳播的另外一個說法是,深泉學院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在其所提供的教育體驗中也發揮重要作用。
由於距最近的畢夏普鎮還有一小時車程,因此學院必須在食物和電力上自給自足。
全校25名學生,每周必須至少勞動20小時,飼養動物、擠奶、放牧、下廚、修理機器……如果你看上哪個「工種」,必須提前向學生委員會遞交申請,由委員會討論決定。
「在深泉的學習經歷比我想像的要緊張、辛苦得多。在學生手冊裡,他們不會告訴你睡眠時間少得可憐,學業是這麼難,強度大得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深泉學院的學生馬克·布洛斯說。
在這裡,你的勞動是真實的
深泉學院交流委員會成員尼克·瓊斯告訴記者,深泉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賦予學生極大的自治權,學生可以制定校規、與教授商討如何制定課程、管理農場和牧場,甚至決定人事任免。
不過,「借用電影《蜘蛛俠》的一句臺詞: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確實是理解深泉的一個關鍵詞。這家學院,無論你是廚師、擠奶工、機械工、飼養員還是圖書館管理員,你所扮演的角色對於整個社區至關重要。
「在這裡,你的勞動是真實的,沒有什麼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如果你有失誤,會影響整個社區。」Youtube上一段介紹深泉學院的視頻這樣說。如果某個學生沒有在清晨四點鐘起來擠羊奶,那麼早餐大家都沒有鮮奶喝;如果你修不好拖拉機,每個人都吃不上飯。
學院的老師金奇·胡克斯特拉認為,這樣的勞動方式讓學生們學會不僅對自己負責,而且對生活中的其他成員負責。
深泉學院99級校友帕德裡克·麥克利什則對勞動有自己的解讀:「世界上有兩種人:思考者和行動者。學會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例如給你的手機充電或者疏通馬桶,是很重要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有比我更好的想法,但是如果他們不能明白事物的工作原理,他們的想法並不能帶來切實的改變。」
麥克利什說,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沒有實幹經驗的人在籌款,實幹家卻在埋頭苦幹。「也許這正是深泉的目標:將言論家轉變為實幹家,將實幹家轉變為言論家。」
每個人都是學習者,每個人都是教師
「自治」是理解深泉的第二個關鍵詞。它一方面外化為各種學生團體以及會議,另一方面內化為一種自治式的學術氛圍。
瓊斯告訴記者,學生現在所擁有的權力比建校之初要大得多。他們通過課程委員會、評估委員會、傳媒委員會、入學委員會進行自治。每個周五之夜,這些學生團體會舉行會議,討論內容包括設定課程、成員評估、教職工去留、新生錄取以及是否允許感興趣的媒體前來採訪等。
「但有的時候開會時間過長。」瓊斯抱怨說。這些會議可能持續3~10個小時。
自治精神也體現在課堂教學中。
「每個人都是學習者,每個人都是教師。」瓊斯說。他介紹說,授課方式之前是講座式,現在是研討會式,課程及內容也是在學生和老師商討後共同確定的。
在深泉,每個班級8人左右,所以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準備,加入討論。因此,學生在課餘會花大量時間閱讀材料,課堂討論也進行得十分深入。
除此之外,「自治」還體現在自我約束上。深泉人一直遵守兩條戒律:第一是不碰酒和毒品;第二是禁止無故離開學校所在的山谷。
瓊斯向記者解釋,這是為了保持深泉學習經歷的完整性。同時,它也代表深泉人的傳統—甘為信念作出犧牲。
但是也有學生並不認可這種「獨處」政策,認為長期不跟社會接觸,會失去社交技能。
有的人則認為這種政策過於死板,曾有一名參加深泉面試的學生在博客中描述,學生委員會就其中一名學生提出離校看望女朋友的申請討論了三個小時。「我無法忍受生活中這麼一點瑣事都受到他人的控制。」
大部分美國人並不知道深泉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深泉學院。
賓夕法尼亞大學文理學院招生委員會成員埃裡克·海德介紹說,在美國,當學生的成績等硬體達標後,大部分高校都會邀請學生來校園生活幾天,感受一下自己是否與學校的氣質相契合。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風格。如果你喜歡在一個小的社區生活,人和人之間能夠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那麼像哈佛 、哥倫比亞這類大型綜合性學校就不一定適合你。」海德說。
深泉學院近期在中國媒體上「大紅大紫」,可在美國知名度並不高。記者問及的在美學生及家長,多數人表示從未聽說過這所學校。
「儘管我對這個學院有所耳聞,但我認為大部分美國人並不知道這家學校。也許在加州,它略有名氣。」 馬塞諸塞州高等教育部外部關係副委員長凱蒂·阿貝爾告訴記者。
富蘭克林歐林學院教務長文森特·曼諾也持相同看法。「相較於在普通大眾心目中的地位,深泉學院在高等教育圈可能更加有名。」
當記者試圖將哈佛大學與深泉學院相比較時,阿貝爾表示這兩所學院並沒有可比性。至於深泉學院的錄取率比哈佛還低,她認為這只是因為深泉的招生規模很小而已。
「很多學生,無論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都是被學校的名牌效應所吸引,也願意為學校的牌子埋單。如果把哈佛與深泉作比較,就好像是拿麥當勞的品牌和某個小鎮上一家非常棒的小餐館相比較。」阿貝爾說。
傳統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種教育之路
正如每個小鎮都會有口碑極好的飯館一樣,在美國各地有不少類似深泉學院的高校,它們名氣不大,卻提供了傳統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條教育之路。
據阿貝爾介紹,坐落於麻薩諸塞州的漢普郡學院就是其中之一。這家學院最大的特色是由學生確定學術專攻方向。在與導師協商後,學生決定自己的課程和學術方向,通常都是跨學科的,結合幾門傳統學科來考察問題。
漢普郡學院不是採用傳統的分數或其他定量測量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而是採用書面反饋的形式。學生畢業後,可以拿這些評估報告當作導師的推薦信來求職或者申請學校。
這種以人為本、跨學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據統計,漢普郡學院申請到的實用性專利數量,遠遠高於麻省五校聯盟的平均數。
阿貝爾說,位於美國西北華盛頓州的常青州立學院和佛蒙特州的貝林頓學院,也都屬於此類教育創新的學院。
在《改變你生命的學校》一書中,常青州立學院和漢普郡學院均榜上有名。另外,普林斯頓評論也把常青州立學院列為最佳西海岸學院之一。而此前,記者曾經刊發了一篇題為《美國高校教改進行時》的報導,其中介紹的富蘭克林歐林工程學院,也屬於這一非傳統的高校陣營。
這些高校的共同特點就是跨學科、個性化的培養方式。
在阿貝爾看來,這些高校與傳統老牌名校沒有可比性,很難說孰優孰劣。它們只是提供了教育的另一種方式,並且與其他傳統學校一起構成了美國高等教育體系這一多元化圖景,為美國各界乃至世界輸出人才,而深泉學院不過是其中之一。
http://news.sohu.com/20140601/n400326153.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今晚網-今晚報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4-06/01/content_1112148.htm report 4179 在美國,當學生的成績等硬體達標後,大部分高校都會邀請學生來校園生活幾天,讓他們感受一下自己是否與學校的氣質相契合王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交界處,有一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