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 全國各地很多企業被迫延遲復工,深圳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活力最強的地方,更是受到了嚴重的考驗。從各級政府到產業經濟再到微觀企業,「抗疫情、保復工」是最大挑戰和共識。
為此,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萬聯網、深圳市先行供應鏈金融研究院、畢馬威中國聯合發起「抗疫情、保復工」大型公益直播活動。
本次直播自2月9日——20日,連續12天12堂課,重點宣講抗擊疫情政策、講述復工安全、普及危機管理知識、穩定生產、穩定隊伍、防控風險與倡導在線辦公等內容,昨晚,來自畢馬威中國的高級稅務經理盛敏圍繞「疫情下稅務管理的影響」主題進行深入分享,本次線上直播吸引了超過6000名用戶的觀看與學習。
疫情將會給稅務管理帶來什麼影響?疫情期間的稅務優惠政策?政策優惠適用於哪些企業?如何獲得最大力度的退稅優惠?在現今疫情的一個特殊時期,稅務工作又該關注哪些重點?......這些有關於企業稅務的問題,在昨晚由畢馬威中國的高級稅務經理盛敏老師作為主講的直播中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盛老師專注服務於金融業領域客戶,涉及銀行業,保險、融資租賃業以及各類資管企業等金融機構。在稅收申報、稅務審閱、稅務盡職調查、集團重組和稅務策劃服務等有11年豐富經驗。
01
疫情下稅務優惠政策
自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各省市均已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部分城市採取了「封城」措施,各省市陸續發布了企業延遲復工的通知,這一系列舉措的背後,很多中小微企業的正常經營狀態受到了影響,國家也因此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
盛敏提及,疫情當前,在稅務方面,國家也紛紛出臺了多個稅務文件,希望能夠給到企業一些相關的優惠措施。在此次直播中,盛敏就著重介紹了國家近期發出的《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9號》、《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10號》、《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11號》等相關稅務政策。
直播伊始,盛敏老師即指出,《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以下簡稱8號文)文件內容較為重要,需要企業對其進行重點研讀。老師表示,8號文主要聚焦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在困難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給與一定的優惠政策。隨後,盛敏老師對其中重點條項的規定內容、適用範圍以及限定條件一一進行解讀。盛敏老師舉例指出,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而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這一政策規定目前來說應該是與眾多企業有所相關。
隨後,盛敏老師還結合時下企業關注熱點問題對上述相關稅務政策進行了深入剖析。例如這次疫情,國家有嚴格規定企業要為員工復工提供口罩等保障物資才可以正常復工,對於此,很多企業會有疑問,這些物資否需要列入員工福利繳納個稅?對於這個問題,盛敏老師表示,依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10號》規定,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包括現金),不計入工資、薪金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在政策解析的最後,盛敏老師提及,雖然國家因為疫情確實是提出了多個稅務政策,對企業也是重大的稅務利好優惠。但需要注意的是政策並不是都能適用於每個企業,因此,企業應結合自身條件認真分析政策適應範圍、限制條件,這樣才能在合理合法的享受到財稅政策的優惠,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稅務風險。
02
疫情下的稅務管理要點
在對上述稅務政策進行剖析之後,盛敏老師開始對疫情下納稅管理、增值稅發票的開具、採購付款流程等方面的稅務管理要點進行分析。
鑑於日前疫情的影響,全國還有多個地區處於「封閉」狀態,並非是所有的企業都已全面復工,更多的企業還是選擇了延遲復工或者在家辦公。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導致企業負責稅務工作的員工因處於封閉地區無法返回工作的情況,這對企業的納稅申報等稅務工作產生影響。因此,盛敏老師建議,企業需要儘早了解員工情況並儘早做好工作安排,如實在有困難需及時向稅務機關提出延期申請。
同時,在是否復工面前,大多數企業更是選擇了在線辦公這一情況,在分享中,盛敏認為,企業在線辦公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這對於那些無法按時復工的企業來說是不錯的「復工」方式。但對於專業性要求高的稅務工作來說,在線辦公可能無法完成稅務工作要求,如稅控設備不便移動也無法跨區使用;在稅務人員無法到崗的情況下,可能無法開具發票;受疫情影響,發票無法按時寄送等問題,這些都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產生一定影響。
當前疫情還將持續多久,這個問題沒人能有肯定得回答。同時,在當前疫情下目前為止國家並沒有相關政策表明會出臺延遲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等政策。因此,盛敏老師在直播中提醒企業不要抱著「國家可能會延遲年度彙算清繳」的想法,從而把本該進行的相應工作往後推延,要對稅務工作保持慎重的態度,合理安排稅務工作。盛敏老師強調,在疫情下,企業更應該居安思危,對於一些能進行的稅務工作現在就要開始著手準備起來,不要等到全面復工再著手去做。
03
疫情下業務變化帶來的稅務影響
疫情之下,業務的變化是否會對稅務造成影響?通過對保理、融資租賃、擔保、貸款壞帳處理等業務的舉例分析後,這個問題盛敏老師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全國延遲復工現狀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非中小微企業無疑。小微企業在遭遇資金流斷流、供應鏈斷層、貸款到期等重大營運危險之外還需要負擔員工工資、廠房租金等成本負擔,延遲復工時間越長,在這場疫情之中,也越來越多中小微企業遭遇「資金寒冬」。
盛敏老師認為,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的小微企業的現金流多多少少都會比較緊張,企業可能會更加傾向於尋求保理的支持。而在保理業務上,目前的稅務政策增值稅上收入作為貸款處理,全額6%稅率;同時融資費用無法抵扣,這些政策對保理業務的影響較大。保理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向稅務機關反應自身稅負成本較高的問題,爭取相關政策訴求。
同時在疫情的持續性影響下,無法正常復工,企業的供應鏈斷層、資金流斷流,導致企業出現貸款壞帳的情況並不少見。雖然國家政府文件一再強調,不得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貸款、抽貸斷貸,這對中小企業來說肯定是重大利好,但疫情肯定還是會對小微企業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盛敏老師認為在這個時候,企業更需要了解當企業發生了符合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資產損失,可以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同時,盛敏認為,疫情中如果企業的稅務工作做得好、稅務評級較高的話,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企業獲得貸款增加籌碼。
此外,在直播中,盛敏還對融資租賃、貸款壞帳處理、延遲收款、財政貼息、減免手續費等業務在疫情影響下帶來的稅務影響進行深入分析,
在直播的最後,盛敏老師還對參與線上直播課程的學員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盛敏老師表示,疫情影響雖然很大,但凡事預則立,企業只要從現在開始就重視稅務工作,認真研讀相關政策,就能在最大程度降低因疫情帶來的稅務影響,也能在最大範圍享受到國家的「減稅降稅」優惠。
從2月9日開始,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萬聯網、深圳市先行供應鏈金融研究院、畢馬威中國聯合發起「抗疫情、保復工」大型公益直播活動,連續12天推出12場講座,重點宣講抗擊疫情政策、講述復工安全、普及危機管理知識、穩定生產、穩定隊伍、防控風險與倡導在線辦公等內容。
2月12日(今晚)8點
嘉賓: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資深律師甘永輝
主題:應對新冠疫情,企業必知法律問題
來源:萬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