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一、案例概述
己亥歲末、庚子之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國肆虐。在這次災難中,我們失去了很多:生命、健康、財產.....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收穫了很多:大愛、責任、奉獻、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一切都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鮮活的素材。面對病魔,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戰「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很快轉移到了網際網路平臺。如何彰顯網絡育人魅力、提升思政工作實效成了一道課題。九江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構建三個戰『疫』思政平臺」「用好三種戰『疫』思政資源」「講好三類戰『疫』思政故事」,不斷加強網絡思政建設,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歷練逆境抗「魔」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
二、實施舉措
(一)構建三個戰「疫」思政平臺
1.構建思政教育平臺。自疫情爆發以來,一方面,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專題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春雨思政網」,進一步深入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宣傳教育,不間斷更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講話精神、權威媒體解讀與評論文章、戰「疫」路上湧現出的先進人物事跡、學校師生參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等內容,並通過漫畫、微視頻、海報等方式開普及疫情防控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招生就業處積極開通心理輔導熱線和網絡答疑服務,面向全校師生社區居民提供諮詢平臺。同時,學校加大對「學習強國」平臺的推廣使用力度,鼓勵全校師生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平臺,在看、聽、讀、談的過程中,解鎖最硬核的宅家學習模式,引導大學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學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2.構建官方引導平臺。在戰「疫」形勢最嚴峻之時,一些片面不實的言論時有發生,對於這些信息,大學生往往缺乏深度思考,容易失去對事實的客觀判斷,容易導致人云亦云的嚴重後果。自1月27日開始,學校官方網站與微信公眾號正式開設「疫情防控」宣傳專題,及時引導同學們正確了解疫情知識、防控措施,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堅定黨和人民一定能打好這場沒有硝煙戰爭的信心。推送了求助通道、防疫科普、破除謠言、學習資源、考試信息、就業途徑等符合大學生需求的文章;開展了手寫戰「疫」祝福、加油接力、錄製祝福音頻和朗誦作品、網課體驗大家說、點亮九職校園、戰「疫」主題徵文和疫情防控法治文化作品展示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轉載推送了《習近平: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堅定信心 戰勝疫情》《習近平用20個字概括偉大抗疫精神》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組織同學們與「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並熱烈討論,在寬度和深度上同時拓展內容,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困惑。
3.構建教育教學平臺。疫情期間,學校精心制定了《疫情期間遠程在線教學實施方案》,明確「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教師為主導,推動教師深入輔學」的工作思路,保證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開課660門,除256門純實踐課程外,其餘404門課程均在線開設,另增開25門公共選修MOOC,包括「疫情防護」和「生命安全」課程。為有效開展思政課線上教育教學工作,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教學骨幹開展線上集體備課,嚴格把關教學案例、圖片、視頻等課程資源,通過MOOC+翻轉課堂的創新教學形式,建立起線上思政課教育教學平臺。在今年3月至5月江西省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舉辦的「全省高校『戰疫思政課堂』教學比賽」中,學校選送的《中國全力抗「疫」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同心抗疫」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基層治理體系的「戰疫效能」——加強社會主義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人生觀 讓生命煥發光彩——致敬抗擊疫情「最美逆行者」》4堂「戰疫思政課」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比賽成績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二)用好三種戰「疫」思政資源
1.用好文化資源。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一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品質,以民為本自始至終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濃厚的家國情懷早已融入中國人民的血液之中。學校深入挖掘校園戰「疫」文化資源,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網絡思政教育。學校「揚帆之聲」廣播臺的同學們錄製了鼓勁加油、傳遞力量的朗誦音頻和祝福話語,把溫暖和關心傳遞給武漢、傳遞給一線工作者;教師們共同創作並演繹戰「疫」歌曲——《春望》,期盼疫情早日結束,春天綻放芬芳;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我眼中的抗疫」主題徵文和「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法治文化優秀作品徵集,用文字、繪畫、書法、剪紙、海報來讚美英雄人物,書寫感人事跡······文化資源的運用,引導同學們多角度、深層次展開思考,進行雲討論,隔屏傳遞正能量,補充精神之糧,鑄造思想之魂。
線上文化作品展示
2.用好實踐資源。「貴院文鑫同志作為退役軍人、在讀大學生,在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緊缺的緊要關頭,主動請戰,第一時間加入會昌縣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發起的疫情防控志願活動中去,義無反顧衝鋒在前,舍小家顧大家······」今年2月至3月,學校各二級學院陸續收到許多這樣的表揚信,廣大青年學子心懷「疫情」,在各自的家鄉響應號召,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共患難,奔向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為抗擊疫情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時,全校百餘名黨員教師穿梭於校園門口和社區樓棟間,用無私無畏的決心和勇氣,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構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疫安全線,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抗擊疫情成為了一場生動的思政實踐課,鼓勵大學社把充沛的愛國之情轉化為有力的報國之行。
學生參與疫情防控實踐
黨員教師參與疫情防控實踐
3.用好智力資源。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學校組織全體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不同方式,收看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網絡直播;學校黨委書記魏寒柏、校長曾青生分別以《疫情大考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中國戰「疫」:大國擔當與青年使命》為題,為師生講授戰「疫」思政課;全校專兼職思政課教師依託「學習強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以形勢與政策課的形式,給同學們開展「弘揚中國精神,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思政課;邀請特邀江西省援鄂醫療隊成員來校開展專題講座,講述支援戰「疫」的難忘瞬間和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跡.....各個層面智力資源的充分運用,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緊跟時代節奏,啟發同學們抒發思想感悟,引發同學們產生情感共鳴。
黨委書記魏寒柏為師生講授戰「疫」思政課
校長曾青生為師生講授戰「疫」思政課
(三)講好三類戰「疫」思政故事
1.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抗擊疫情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和生命力。5月18至22日,學校黨委宣傳部、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各二級學院,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了返校復學思政第一課活動。課上,全體專兼職思政課教師充分利用《疫情大考中國答卷》思政專題片、《戰「疫」專題資料集》以及我校思政課教師拍攝的戰「疫」思政微課等教學資源,精心組織線上線下教學,給廣大同學深入講授了在抗擊疫情中展現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學校黨委書記魏寒柏以《疫情大考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題,為師生講授戰「疫」思政課,以豐富的內涵、開闊的視野,詳細闡述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重大舉措、感人事跡和生動案例。廣泛深入地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使得制度自信在大學生群體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進一步讓同學們發自內心地認同和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2.弘揚以偉大抗疫精神為代表的中國精神。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在抗擊疫情的實踐中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2月17日至21日,全校同學們在線上共同學習了《弘揚中國精神,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專題思政課,從「科學認識,堅定打贏新冠肺炎疫情的必勝信念」「發揚傳統,讓中國精神在疫情防控戰場上閃閃發光」「服從指揮,擔當起大學生在防控阻擊戰中的責任與義務」三個方面引導大學生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切實擔負起大學生在疫情防控中的責任和義務。學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開設「學習先進 追尋初心——先進典型事跡展播」欄目,講述鍾南山、張定宇、劉智明等身處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先進事跡,他們勇敢無畏、仁心仁術,挺身而出,冒死犯險,充分彰顯了以偉大抗疫精神為代表的中國精神,為大學生注入學習發展的精神力量,推動大學生更加全面地成長成才。
思政教師線上教學
學生在線學習思政課
3.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經歷這場抗疫鬥爭的大學生們,面對應接不暇的流傳於國內國際社會各方的魚龍混雜的謠言信息,很容易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發生一定的動搖和迷失。校長曾青生在《中國戰「疫」:大國擔當與青年使命》戰「疫」思政課上,向大學生提出了「堅定理想信念」「始終腳踏實地」「勵志勤學向上」三點希望,鼓勵同學們勇做新時代的奮鬥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勇敢築夢。同時,在大學生群體周圍,也湧現出一大批投身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的先進典型,他們既是戰「疫」的親歷者,也是戰「疫」的踐行者,更是戰「疫」的引路者。2月至5月,學校官網和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同步推出了《九江職院黨員在行動 奮戰疫情防控第一線》《九職安全衛士,築牢校園防疫第一道防線》《戮力同心,眾志成城——戰「疫」前線,九職電氣學子在行動》《若有戰,召必回!我校退役復學學生踐行船舶軍工精神積極,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等人物通訊,以榜樣的力量帶領大學生深入學習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沿著正確的成長成才方向健全獨立人格、提升學業水平、發展全面素質。
三、經驗啟示
抗擊疫情期間,網絡思政更強調全方位協同育人。因此,要創新性地整合網絡資源,共同服務思想引領與宣傳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為疫情防控期間的高校思政工作貢獻力量,使網絡思政的影響與效果最大化。
(一)拓展網絡思政內容的寬度與深度
網絡思政應更加注重內容的拓展。長遠來看,網絡思政的宣傳教育內容只有符合學生的需求,聯繫學生的買際,才能觸動學生,才能對學生形成影響力。網絡思政為學生提供的內容必須是有深度、有高度的學習內容,要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講理論、用真情感人心,這樣才能使學生認同網絡思政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掌握主流價值觀話語權
網絡思政的主陣地——新媒體平臺,不同於傳統校園平臺的穩定性,它更新的速度很快,無法預知其發展趨勢。為避免因網絡信息的冗雜而削弱思政教育的實效,思政教育要以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為切入點,與學生關心的熱點相結合,這樣有利於樹立良好的新媒體平臺形象,降低學生的牴觸感,增強其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來源:中青在線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