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學,很多人都覺得枯燥、深奧,所以從來都不注重孩子在國學方面的教育。但其實,對於13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國學教育是一種潛意識教育。家長無需刻意要求孩子對國學達到完全理解的效果,只需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傾聽,便能自然而然地帶領孩子進入國學經典的世界,進而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
為什麼兒童時期的潛意識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呢?
因為兒童時期,是人類一生中大腦發育最主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著超強的記憶力,能同時接受5至10種信息,只要重複地聽,就能無意識,像海綿一樣全盤吸收大量知識。就比如,「今年過節不收禮,下一句是什麼呢?」相信所有人的大腦就會回答出答案,其中的原因便是我們聽多了,自然而然地便記住了,這便是潛意識教育的一種。更有大量的實踐證明,0-12歲孩子在反覆傾聽的過程中,同一個內容,聽5遍10遍,孩子有點印象,聽了20遍孩子就很熟悉了,聽到50遍絕大部分孩子可以背下來, 聽100-200遍孩子可以終身不忘,心靈的根基非常紮實堅固。所以,在這個大腦發育的最主要階段,為孩子選擇好的「精神糧食」尤為重要,因為這將成為滋養孩子一生的營養。
為什麼選擇國學?
國學匯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我們的國家領袖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溫家寶,還是著名的作家魯迅、老舍、巴金、郭沫若、朱自清、沈從文、徐志摩等皆是從小學習國學,在經典的滋養中成長為一個個知名的人物。
通過國學的潛意識教育,我們的孩子能學習到什麼呢?
《大學》——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
孫中山先生稱這本書是「中國獨有之寶貝」,是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曾國藩選拔人才的標準「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所謂「器宇」即一個人的心量。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讀《大學》可以培養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小就建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人生格局。
《中庸》——「和諧」人生的指南
「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恆不變」,所以,《中庸》說的就是永恆不變的和諧之道。學了《中庸》,能夠開發領導潛能,培養處理人際關係的智慧,成為一個高EQ素養的人才。
《論語》——中國人的「聖經」
自古以來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讚譽,它形象、生動地教會我們人生永恆的法則,從小熟讀《論語》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個人無論是經商、從政,還是企業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識人、選擇朋友等等,都能從《論語》中得到巨大啟發,教會一個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書」
由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編成的韻文,是最好的童蒙識字教材。詞藻華麗,語言優美,且脈絡清晰,熔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知識於一爐。學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輕鬆開始閱讀,及早養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及探究式學習習慣。
《三字經》——中國文化史綱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字經》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向全世界發行和推薦。《三字經》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簡史。學了《三字經》,就等於將中國文化史綱記在腦子裡,對孩子的升學考試和文化修養都有極大的幫助!
《弟子規》——「兒童行為守則」
《弟子規》是一整套系統化的「兒童行為守則」,教育小朋友從小懂禮貌、講信用、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和別人平等相處等,而這些正是一個人與社會接軌的通行證,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礎。
國學經典已經幫助世界上1500多萬華人家庭教育出了優秀的孩子,所以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做好孩子的潛意識教育,為孩子的未來楊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