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2月13日《齊魯晚報》報導,山東聊城莘縣警方,當天抓獲三名犯罪嫌疑人,解救一名從幼兒園被拐騙走的5歲女童。」在手機上看到這條新聞的推送,李娟梅長舒一口氣。李娟梅是北京金雁飛鳴幼兒園園長,幼兒安全是她日常最關注的話題。她告訴北京晚報記者,相對於「拐騙」這類來自外部的隱患,內部的隱患是她每天都要面對的煩惱。
戶外活動軟墊
一扇門、一處拐角、一架滑梯……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到幼兒的安全隱患,為了讓安全係數無限接近萬無一失,李娟梅將OH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這種企業標準引入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
「您知道嗎?一個幼兒園可能存在200多個安全隱患,所以不形成體系,安全管理就無從談起。」李娟梅說,安全是每個幼兒園園長腦子裡最緊繃的那根神經。
從事近30年幼教工作的李娟梅,現在已經是業內著名的安全專家,經常奔走於各地的幼兒園,將自己的安全經驗傳授給更多的園長。
「實話實說,幼兒園園長這工作真不好做,整天提心弔膽,很多園長睡眠質量都不好,甚至失眠。有外地知名幼兒園的園長,曾私下底跟我說,『品牌』、『名氣』都是虛的,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就什麼都沒了。」
在李娟梅的資料庫裡,有大量的案例,案例堆積起來,再進行分析,就是一條條的安全經驗。2011年,她把原本用來管理企業的OHS18001引入到幼兒園中,幼兒園安全終於有了體系支撐。
李娟梅將幼兒園安全事故歸為三類:暴力事件(如拐騙、綁架等);意外傷害(如跌傷、割刺傷、夾傷、異物侵入等);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食物中毒等)。
其中,幼兒園最為常見的安全事故,就是意外傷害,尤其是跌傷——又細分為平面跌傷、墜落傷等。衛生部對兒童跌傷進行技術支持,甚至還出臺了一部《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平面跌傷,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會經常、反覆發生,一般造成的傷害較輕微,需要幼兒園地面儘量做到平整,無異物等。而墜落傷則危害較大,墜落造成的顱腦損傷、脊椎損傷以及骨折容易導致殘疾甚至死亡。為此,我國規定,幼兒園建築原則上不得超過3層。
沒有門的柜子
為了防止墜落傷發生,李娟梅特意在幼兒園二層以上的窗戶全部加裝了防護欄,以求萬無一失。但消防部門在巡查中發現,防護欄沒有留逃生口,屬於消防安全隱患。李娟梅做了第二次防護欄,改成了半封閉狀態,留下了逃生口。可這還沒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專家在考察後,告訴李娟梅,防護欄上的橫杆,會讓孩子誤以為是梯子,從而攀爬上去,造成跌傷。於是,她又做了第三次防護欄,將所有護欄都改成豎杆,並且為防止孩子用頭去試探,豎杆間隔都不超過8釐米。
這種細節上的不斷改進,幼兒園幾乎隨時都在做。
房間的大門,經常會造成幼兒夾傷,幼兒園使用專門的防夾設備對門縫進行升級。衣櫃門、抽屜門,會對跌倒的幼兒造成二次傷害,幼兒園將較低位置的衣櫃門取消,或者換成軟質抽屜。為防止磕碰,所有的拐角,都使用軟包。
硬體改造,都來源於對危險源的辨識,而危險源絕不僅僅只存在於硬體中。
李娟梅將造成事故的原因分成四大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的缺陷,。簡稱:「人物環管」。從擔任金雁飛鳴幼兒園園長開始,李娟梅就從「人物環管」四個方面尋找危險源,結果發現了200多個。而隨著工作的推進,新的危險源又會不斷冒出,尤其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硬體相對好控制一點,人的因素,包括孩子、老師、家長和其他相關方,是最難以預料的。」
軟質材料
李娟梅舉了個例子。曾有一個孩子在早晨入園時,頭有些歪,看起來有些不舒服。老師發現後,詢問家長。家長反饋稱,孩子是落枕,沒有大礙。但是,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一直表現出行動障礙。老師出于謹慎,致電家長,讓他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當時,家長也覺得沒大事,認為沒必要跑一趟醫院。我後來以這個案例,詢問過很多幼教人員,他們中不少人也認為就是普通落枕。有人甚至說,小時候都是拿擀麵杖擀擀,就好了。」
而實際情況是,醫院診斷,落枕孩子患上了寰樞椎半脫位,如果進行不當按摩,或者發生意外跌倒,可能引發高位截癱甚至死亡的危險。這樣的危險源,就需要老師格外小心謹慎。
找到危險源之後,就要進行相應的措施控制,硬體要整改,人員要培訓。除了培訓幼教人員,幼兒園還需要對家長進行相應安全教育。
「有很多環節,是需要家長配合的,比如,最簡單的穿衣服問題。」李娟梅說,現在家長都希望孩子穿著漂亮,但卻往往忽視了安全問題。「就拿帽衫上的拉繩來說,其實在美國,2到12歲的兒童,上衣是絕對不允許出現拉繩的。」2011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發布《兒童上衣外套拉繩指南》強制標準:尺碼為2T-12的兒童上衣的風帽和脖頸區域絕對不能有拉繩。尺碼為2T-16的兒童上衣腰部和下擺完全拉開時,腰部或下擺處的繩帶露出外套的長度不得超過75毫米。
橡膠護角
在我國,已經見諸報端的新聞報導中,2007年的廣西、2011年的江西、2012年的廣東、2013年的河南,都出現過帽衫拉繩致兒童窒息死亡的案例。而且,都與幼兒園滑梯有關。「帽衫拉繩很容易就卡在滑梯螺母或者縫隙中,孩子一旦被勒住,就有窒息的危險。」
所以,李娟梅讓老師們與家長溝通,堅決「抵制」帽衫拉繩。「安全是三位一體的事情,幼兒園、家長、孩子都涵蓋其中,誰都不希望事故發生,家長壓力大,我們幼兒園壓力也大。安全還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所以,希望家長能給我們更多的理解,讓我們持續完善。」
北京教育學院是培養幼教人員的專業學校,學院教授謝志東也是幼教領域的專家。她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幼兒園數量擴張非常快,而幼兒園安全管理必須跟上數量擴張的速度。
謝志東透露,教育部2006年就聯合多個部委出臺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對幼兒園安全非常重視。北京市對幼兒園園長也都有任職資格培訓,每五年還有繼續教育培訓。但是,現在幼兒園發展速度太快,尤其在城鄉結合部,有大量缺乏資質、缺乏師資的幼兒園存在。「這些幼兒園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學前教育的缺口,但是管理者和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給安全帶來隱患。」
門縫防夾裝置
像金雁飛鳴幼兒園李娟梅園長的做法,就值得推廣。「李園長實際上就是用制度扎了一個籠子,建立起一個標準,然後再落實到人身上。」
謝志東認為,幼兒園安全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制度和人的問題。現在,國家層面有相應的安全框架,像李娟梅這樣的行業精英也有成熟的經驗,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制度落實到每一個幼兒園、每一個幼教身上。
今年9月底,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學前兒童安全專項基金」正式啟動,一系列的宣傳、救助、教育、培訓等系列公益活動,已經在全國展開。「有時候,我們希望,幼教人員聽完課,哪怕每個人能避免一起事故發生,也算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