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礎入門教與學(教學大綱+視頻+題庫+項目案例)

2022-02-06 書圈

收錄於話題 #計算類課程的教與學(教學大綱) 185個

Java課程教學大綱(第1門程式語言)

Java是一種優秀的面向對象程式語言,具有跨平臺、用途廣泛、容易學習等特點,眾多的開源項目都是用Java實現的,可以說Java是程序設計必學的語言。 本課程精選Java核心內容,結合通俗易懂的案例、循序漸進地講解Java語言的核心內容,在講述基礎語言的同時強調Java面向對象編程的思想,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實踐應用能力。本課程面向零基礎、本科低年級、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習者理解和掌握Java語言面向對象的基礎知識,形成面向對象思維方式,學會用Java語言來模擬並解決實際編程問題,使學習者具有Java桌面應用程式開發能力,了解計算機編程的通用技巧,為後繼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本課程適用於零基礎的初學者,是本科低年級、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程序設計入門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學習Java編程是提高信息素養、鍛鍊計算思維、培養集成創新能力的最佳選擇。本課程主要講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和方法,使讀者掌握Java語法、數組、對象與類、繼承與多態、異常處理、I/O、GUI、Java集合等核心內容,同時結合模擬自動ATM機、計算器、記事本、五子棋遊戲等小型應用項目,鍛鍊實踐運行的基本技能,培養良好的編程習慣,逐步積累經驗,提高設計能力。通過學習Java語法、應用Java語言實現簡單程序設計,使學生理解Java技術的編程理念,掌握使用Java語言的編程方法;通過小型桌面項目開發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通過線上線下學習及項目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在項目訓練中融入職場要求,培養良好編程習慣,進行職業素養教育。該課程的特點是既有理論基礎,又需要大量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應理論聯繫實際,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在研究和教學方法上應儘量採用基於問題的方法、案例式方法、討論式方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初步掌握使用面向對象技術分析和設計應用程式,初步掌握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方法。從軟體的復用性,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模塊化思維能力。熟練掌握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語言基本語法,基本方法包括軟體抽象方法、面向對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包括繼承性、封裝性、多態性,抽象類以及接口的設計思想。精通Java程序設計語言的使用。本課程要求學生精通Java語言的語法規則,精通使用Java語言編寫應用程式,精通Java語言支持的各種面向對象特徵及在程序中的使用。

1. 安排教學內容的大致思路

(1)學生自學和教師精講結合。在課前安排學生自學有關內容,學生在對應學習內容有了一定認識後,教師選擇已混點、易錯點、易忽略點重點講解。

(2)採用問題驅動法、任務驅動以及小組協作等現代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儘可能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開拓學生思路,提高教學效率。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課程實踐性強,因此通過大量的實例、案例分析、小項目等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4)實踐環節包括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教師指定有關題目,要求學生在課內和課外完成。

(5)學生分成小組。通過小組集體完成一些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使學生體會團隊的力量。

2.教學計劃安排

·  各種循環結構的使用(while, do-while,for)·  掌握Java基本類型包裝類的使用和理解自動裝箱和自動拆箱。·  重點掌握異常的處理機制,包括try-catch-finally語句,用catch語句捕獲多個異常,try-with-resources語句的使用;·  掌握List,Set,QueueMap接口與實現類的使用;本課程是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繫的一門課程,因此建議教師在精講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可採取下面一些具體措施:(1)充分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本課程機房授課,教師可採用「邊講邊練」的方法,可在機器上演示程序的編寫和運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2)採用任務驅動或問題驅動方法。可先提出問題,根據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從而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果。(3)採用小組協作方法。教師可設計一些稍大一點的項目,由小組共同完成,然後抽取小組成員講解設計思想,從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成員間協作精神。(4)加強自學能力培養。設計有關題目,讓學生利用各種途徑(圖書館、網絡)完成題目,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資源檢索能力。(5)加強過程性考核。通過單元測試、實驗、討論、作業等方式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考核。改變一張試卷定優劣的狀況,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強化過程性評價。在注重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側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和學習過程中有效學習的引導,構建集知識、能力、過程評價為一體的評價方法。在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中增加規範化,標準化的代碼編寫習慣考核,能否完成簡單的代碼測試工作;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的提升;是否具備學習能力、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總結性評價由單元測試,實驗結果等部分組成,主要考核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掌握程度。形成性評價包括出勤及課堂表現、課外作業、實驗完成情況及實驗報告、單元測試等方面的評價。最終考核採用百分制,90分以上為優秀,80-89為良好,70-79為中等,60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掃描,優惠購書

零基礎入門,注重實踐;用最新版本Java SE 16;適合Java作為第一語言的學生

案例式教學,提供112個經典案例和28個綜合案例研究;389道習題、76道編程題

提供PPT課件,教學大綱,上機,視頻,題庫,源碼等豐富教學資源

 

本書是Java語言的基礎入門教材,採用案例式教學方法,介紹Java語言核心基礎知識。全書共分為12章,包括Java起步入門,數據類型與運算符,結構化編程,類、對象和方法,數組,面向對象特徵,Java核心類,接口與內部類,異常處理,泛型與集合,輸入輸出,圖形界面編程等。本書採用**的Java SE 16版講解,融入Java的**特徵,同時強調基礎入門,適合以Java作為第一語言的讀者學習本書每章配有習題與編程練習,提供教學大綱、教學課件、實驗指導、模擬試題、習題答案、程序源碼、教學視頻、在線題庫等資源。

第1章Java起步入門

1.1Java概述

1.1.1程式語言

1.1.2Java是什麼

1.1.3Java語言的優點

1.2Java程序運行機制

1.2.1Java字節碼與平臺獨立

1.2.2JVM、JRE和JDK

1.3建立開發環境

1.3.1JDK的下載與安裝

1.3.2JDK目錄

1.3.3關於環境變量

1.3.4Java API文檔

1.4第一個Java程序

1.4.1編寫Java程序

1.4.2編譯Java程序

1.4.3執行Java程序

1.4.4第一個程序分析

1.5Eclipse IDE

1.5.1Eclipse的安裝和啟動

1.5.2Eclipse的有關設置

1.5.3使用Eclipse開發程序

1.5.4Eclipse代碼完成功能

1.5.5Eclipse代碼錯誤的解釋

1.6JShell交互式編程環境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2章數據類型與運算符

2.1Java類型系統

2.1.1基本數據類型

2.1.2引用數據類型

2.2變量與賦值

2.2.1Java關鍵字

2.2.2Java標識符

2.2.3變量與賦值

2.2.4語句

2.3文檔風格和注釋

2.3.1塊的風格

2.3.2代碼縮進和空白

2.3.3程序注釋

2.4字面值

2.4.1整數型字面值

2.4.2浮點型字面值

2.4.3字符型字面值

2.4.4布爾型字面值

2.5字符串與文本塊

2.6案例研究:計算身體質量指數

2.7數據類型轉換

2.7.1自動類型轉換

2.7.2強制類型轉換

2.7.3表達式類型自動提升

2.8運算符

2.8.1算術運算符

2.8.2比較運算符

2.8.3邏輯運算符

2.8.4賦值運算符

2.8.5位運算符

2.8.6運算符的優先級

2.9案例研究:顯示當前時間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3章結構化編程

3.1編程方法

3.2選擇

3.2.1if語句

3.2.2ifelse語句

3.2.3多分支ifelse語句

3.2.4條件運算符

3.3案例研究:兩位整數加減運算

3.4switch語句與switch表達式

3.4.1switch語句

3.4.2switch表達式

3.5循環

3.5.1while循環

3.5.2dowhile循環

3.5.3for循環

3.5.4循環的嵌套

3.5.5break語句和continue語句

3.6案例研究:求最大公約數

3.7案例研究:列印輸出若干素數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4章類、對象和方法

4.1面向對象概述

4.1.1OOP的優勢

4.1.2OOP的基本概念

4.2類的定義與對象創建

4.2.1類的定義

4.2.2創建和使用對象

4.2.3用UML圖表示類

4.2.4對象引用賦值

4.2.5理解棧與堆

4.3構造方法

4.3.1無參數構造方法

4.3.2帶參數構造方法

4.3.3構造方法的重載

4.3.4this關鍵字

4.4案例研究:使用MyDate日期類

4.5方法設計

4.5.1如何設計方法

4.5.2方法的調用

4.5.3方法重載

4.5.4方法參數的傳遞

4.6案例研究:複數類的設計

4.7靜態變量和靜態方法

4.7.1靜態變量

4.7.2靜態方法

4.8方法遞歸調用

4.9案例研究:列印斐波那契數列

4.10對象初始化

4.10.1實例變量的初始化

4.10.2靜態變量的初始化

4.11變量的作用域

4.12局部變量類型推斷

4.13垃圾回收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5章數組

5.1創建和使用數組

5.1.1數組定義

5.1.2訪問數組元素

5.1.3數組初始化器

5.1.4增強的for循環

5.2數組的應用

5.2.1數組元素的複製

5.2.2數組參數與返回值

5.2.3可變參數方法

5.3案例研究:數組起泡排序

5.4java.util.Arrays類

5.5案例研究:橋牌隨機發牌(一)

5.6二維數組

5.6.1二維數組的定義

5.6.2數組元素的使用

5.6.3數組初始化器

5.6.4不規則二維數組

5.7案例研究:考試成績統計

5.8案例研究:列印輸出魔方數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6章面向對象特徵

6.1面向對象特徵概述

6.2包與類庫

6.2.1包與package語句

6.2.2類的導入

6.2.3Java類庫

6.3案例研究:開發自定義類庫

6.4封裝性與訪問修飾符

6.4.1類的訪問權限

6.4.2類成員的訪問權限

6.5類的繼承

6.5.1類繼承的實現

6.5.2方法覆蓋

6.5.3super關鍵字

6.5.4調用父類的構造方法

6.6final修飾符

6.6.1final修飾類

6.6.2final修飾方法

6.6.3final修飾變量

6.7類的關係

6.7.1關聯關係

6.7.2組合關係

6.7.3聚合關係

6.7.4依賴關係

6.7.5多重性與關聯導航

6.8抽象類

6.9對象轉換

6.9.1對象轉換概述

6.9.2instanceof運算符

6.10理解多態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7章Java核心類

7.1Object類

7.1.1toString()方法

7.1.2equals()方法

7.1.3hashCode()方法

7.2String類

7.2.1創建String類對象

7.2.2字符串基本操作

7.2.3字符串查找

7.2.4字符串比較

7.2.5字符串轉換為數組

7.2.6字符串拆分與組合

7.2.7String對象的不變性

7.2.8命令行參數

7.2.9格式化輸出

7.3StringBuilder類

7.3.1創建StringBuilder對象

7.3.2StringBuilder的常用方法

7.3.3運算符「+」的重載

7.4案例研究:字符串加密解密

7.5基本類型包裝類

7.5.1Character 類

7.5.2Boolean類

7.5.3創建數值類對象

7.5.4自動裝箱與自動拆箱

7.5.5字符串與基本類型轉換

7.6案例研究:一個整數棧的實現

7.7Math類

7.8BigInteger類和BigDecimal類

7.9日期/時間API

7.9.1LocalDate類

7.9.2LocalTime類

7.9.3LocalDateTime類

7.9.4Instant類、Duration類和Period類

7.9.5日期時間解析和格式化

7.10案例研究:列印輸出年曆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8章接口與內部類

8.1接口

8.1.1接口的定義

8.1.2接口的實現

8.1.3接口的繼承

8.1.4接口類型的使用

8.1.5常量

8.2接口方法

8.2.1默認方法

8.2.2私有方法

8.2.3靜態方法

8.2.4關於接口與抽象類

8.3接口示例

8.3.1ComparableT接口

8.3.2ComparatorT接口

8.4案例研究:比較員工對象大小

8.5枚舉類型

8.5.1枚舉的定義和使用

8.5.2在switch中使用枚舉

8.5.3枚舉的構造方法

8.6註解類型

8.6.1註解概述

8.6.2標準註解

8.6.3定義註解類型

8.7內部類

8.7.1成員內部類

8.7.2靜態內部類

8.7.3匿名內部類

8.7.4局部內部類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9章異常處理

9.1異常與異常類

9.1.1異常的概念

9.1.2異常類型

9.2用trycatch捕獲異常

9.3捕獲多個異常

9.4throws和throw關鍵字

9.5trywithresources語句

9.6自定義異常類

9.7案例研究:數組不匹配異常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10章泛型與集合

10.1泛型

10.1.1泛型類型

10.1.2泛型方法

10.1.3通配符(?)的使用

10.1.4方法中的有界參數

10.2集合框架

10.3List接口及實現類

10.3.1List的操作

10.3.2ArrayList類

10.3.3遍歷集合元素

10.3.4數組轉換為List對象

10.4Set接口及實現類

10.4.1HashSet類

10.4.2TreeSet類

10.4.3對象順序

10.5Queue接口及實現類

10.5.1Queue接口和Deque接口

10.5.2ArrayDeque類和LinkedList類

10.5.3集合轉換

10.6案例研究:用集合存儲、遍歷學生信息

10.7Map接口及實現類

10.7.1Map接口

10.7.2HashMap類

10.7.3TreeMap類

10.8Collections類

10.9案例研究:橋牌隨機發牌(二)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11章輸入輸出

11.1I/O概述

11.1.1File類

11.1.2文本I/O與二進位I/O

11.2二進位I/O流

11.2.1OutputStream類和InputStream類

11.2.2FileOutputStream類和FileInputStream類

11.2.3緩衝I/O流

11.2.4DataOutputStream類和DataInputStream類

11.2.5PrintStream類

11.2.6標準輸入輸出流

11.3案例研究:文件加密解密

11.4文本I/O流

11.4.1Writer類和Reader類

11.4.2FileWriter類和FileReader類

11.4.3BufferedWriter類和BufferedReader類

11.4.4PrintWriter類

11.4.5使用Scanner對象

11.5案例研究:統計文件字符數、單詞數和行數

11.6對象序列化

11.6.1對象序列化與對象流

11.6.2向ObjectOutputStream中寫對象

11.6.3從ObjectInputStream中讀對象

11.6.4序列化數組

小結

習題與實踐

第12章圖形界面編程

12.1組件和容器

12.1.1Swing概述

12.1.2組件

12.1.3容器

12.1.4簡單的Swing程序

12.2容器布局

12.2.1FlowLayout布局

12.2.2BorderLayout布局

12.2.3GridLayout布局

12.2.4JPanel類及容器的嵌套

12.3事件處理

12.3.1事件處理模型

12.3.2事件類

12.3.3事件監聽器

12.3.4事件處理的基本步驟

12.4常用組件

12.4.1JTextArea類

12.4.2JCheckBox類

12.4.3JRadioButton類

12.4.4JComboBox類

12.4.5JOptionPane類

12.4.6JFileChooser類

12.4.7菜單組件

12.5案例研究:八皇后問題解

12.6案例研究:簡單的日曆程序

小結

習題與實踐

附錄A綜合案例

案例1:模擬自動ATM機

案例2:簡易計算器

案例3:簡單的記事本

案例4:簡單五子棋遊戲

 

 

作業(在線作業平臺:www.qingline.net

本書針對教學進度表中所列的重點知識,提供了800多道習題測試(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編程題),支持平時布置作業,以及期末組卷等功能(www.qingline.net)。


周次

講授

實驗

實踐

計劃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摘要

實驗、實踐、習題及其它

第一周

2



1.1  Java概述

1.2  Java程序運行機制  

1.3  建立開發環境    

1.4  第一個Java程序

1.5  Eclipse IDE    

配套實驗指導

第二周

2

2


2.1  Java類型系統

2.2  變量與賦值

2.3  文檔風格和注釋

2.4  字面值

2.5  字符串與文本塊

2.6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三周

2



2.7  數據類型轉換

2.8  運算符

2.9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四周


2

2

3.1  編程方法

3.2  選擇

3.3  案例研究

3.4  switch語句與switch表達式

3.5  循環(一))

配套實驗指導

第五周

2



3.5  循環(二)

3.6  案例研究

3.7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六周

2

2


4.1 面向對象概述

4.2 類的定義與對象創建

4.3 構造方法

4.4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七周

2



4.5 方法設計

4.6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八周

2

2


4.7  靜態變量和靜態方法  

4.9  案例研究

4.10 對象初始化

4.11 變量的作用域

 

5.1  創建和使用數組

5.2  數組的應用

5.3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九周


2


5.4  Arrays類

5.5  案例研究

5.6  二維數組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周

2


2

6.1  面向對象特徵

6.2  包與類庫

6.3  案例研究

6.4  封裝性與訪問修飾符

6.5  類的繼承

6.6  final修飾符

6.8  抽象類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一周


2


6.9  對象轉換

6.10 理解多態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二周

2


2

7.1  Object類

7.2  String類

7.4  案例研究

7.5  基本類型包裝類

7.6  案例研究

7.7  Math類

7.10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三周

2



8.1  接口

8.2  接口方法

8.3  接口示例

8.4  案例研究

8.5  枚舉類型

8.7  內部類

9.1  異常與異常類    

9.2  用try-catch捕獲異常

9.3  捕獲多個異常

9.5   try-with-resources語句

9.7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四周


2

2

10.1  泛型

10.2  集合框架

10.3  List接口及實現類

10.4  Set接口及實現類

10.6  案例研究

10.7  Map接口及實現類

10.8  Collections類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五周


2


11.1  二進位I/O流

11.2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六周


2

2

11.3  文本I/O流

   11.4   案例研究

11.5  對象序列化

12.1  組件和容器

12.2  容器布局

12.3  事件處理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七周


2


12.4  常用組件

12.5  案例研究

12.6  案例研究

配套實驗指導

第十八周



1

案例1  模擬自動ATM機

案例2  簡易計算器

案例3  簡單的記事本

案例4  簡單五子棋遊戲

配套實驗指導

 

本書提供了4個完整的實訓案例,包括模擬自動ATM機、簡易計算器、簡單的記事本和簡單五子棋遊戲的開發。

在公眾號書圈後臺回復【9787302580478】,下載本書配套的教學資源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