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才女 集體保研
山區支教 多才多藝
......
在南海苑1號樓 有一間充滿靈氣的宿舍
裡面住著「三王姐妹」
房門輕啟 迎接你的一定是三張盈盈笑臉
海大初識 步調一致
大學四年 她們紛紛變成了「斜槓青年」
王學雨
王學雨,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本科階段專業排名第一,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
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習優秀一等獎學金、文體活動獎學金、社會實踐獎學金、科技創新獎學金等,獲評「山東省優秀畢業生」「校優秀學生」「校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
曾多次參加全國啦啦操比賽,組織參加暑期支教幫扶活動,團隊獲山東省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服務團隊,個人獲「優秀學生」稱號。
王子寧
王子寧,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保送至廈門大學文獻學專業。
曾獲春華獎學金、學習優秀一等獎學金、學習優秀二等獎學金、科技創新獎學金等,獲評「校優秀畢業生」「校優秀學生」「校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
曾隨「海之帆」支教團遠赴雲南支教,擔任中國海洋大學第十六次學生代表大會學生代表,擔任青島市圖書館、青島市民俗藝術展志願者等。
王禕
王禕,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保送至四川大學文藝與傳媒專業。
曾獲市級攝影比賽銀獎、學習優秀二等獎學金、文體獎學金、校運動會遊泳項目二等獎,獲評「校優秀畢業生」「校優秀學生」等榮譽稱號。曾參加海峽兩岸夏令營交流活動,隨「趣味國學暑期支教團」赴臨沂支教,並擔任省運會、雙選會、關愛自閉患兒活動志願者等。
姐妹齊心,學海途中破風浪
宿舍留影(從左至右:王禕,王子寧,王學雨)
你或許會疑問:中文系的學徒之旅,體驗感如何?
王子寧心中,藏著一份詩意的答案:生活點滴皆為我們的生活,它隱匿在灑著陽光的古詩詞上,漫遊在關於柏拉圖「什麼是愛」的暢想中,浮現在跳躍著的國際音標裡,流動在古文字間的陣陣墨香旁……
興趣啟航,自律加持,熱愛相伴,成績自來。四載光陰,忙碌、多彩,「三王姐妹」書寫了中文學習的新體驗。
課堂上,她們坐成一排聽講,組隊攻克任務;自習時,她們拒絕宅宿舍,相約圖書館;路途中,她們討論問題,交換思路;備考時,她們集思廣益,資源共享。
在科研項目中,結識語言學。2018年9月,王學雨加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盲文語料庫建設研究」的子課題「國家通用盲文語料庫詞性標註審核項目」。每周前往文新樓,完成語料標註及其細則討論與修訂的工作,成為這一年裡她的生活常態。
摸索中,她不僅感知到中文專業的厚重人文價值,還對「語言學」研究迸發了濃厚興趣,也因此明確了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基於課題所得,她還獨立撰寫了2篇學術論文,以豐盈自己的行囊。
在課堂內外,探秘文藝影視。在專業課堂上,梳理文藝學的基礎知識;在課下練習時,積累操控鏡頭的實戰經驗。漸漸地,王禕對現代傳媒崛起和文學藝術本體的融合問題,萌發了鑽研欲。
「本科期間,我就認真思考了未來學術研究的方向。研究生不只是一份學歷,更是一次考驗,考量我們能否對專業燃起熱愛。唯有心中有火,才能做到極致。」於是,在確定研究專業、報考研究生和撰寫畢業論文時,她都大膽另闢蹊徑,將眼光放在自己喜愛的領域——影視作品對中國傳統文學素材的改造。
在畢業論文中,挑戰文獻學。「雖然成績出眾,但面對空白的學術成果,我也曾質疑自己:都快畢業了,我還能補救嗎?」沉穩耐心,性格使然,王子寧對繁重枯燥的「文獻學」情有獨鍾,而這為她的畢業論文亮明方向。
2019年10月,大四之始,她「笨鳥先飛」,著手收集原始資料逾4萬字,遠超論文本身體量。正是源於前期的千錘百鍊,突發的疫情也未曾打亂她的研究計劃。在充分的啟發中,她如琢如磨,遊刃有餘,順利書就畢業論文並通過答辯。「老師們對我的論文給予了充分肯定,我激動萬分。一直以來,我內心最珍視的學術角落,終於在大學的最後一刻,憑堅持和熱情點亮,沒有留下遺憾。」
成績名列前茅,斬獲「國獎」「國勵」「春華」等10餘項獎學金……2019年暑假,三姐妹以優異成績,進入全員保研期。每晚9點多,152宿舍才會點亮的燈,也印證著她們日日抓緊複習的常態。
在2名舍友已取得滿意的夏令營結果之時,王學雨依然處於緊張的複習階段,奮戰9月的預推免考試。那時,王子寧、王禕不斷支持和鼓勵她,主動為她營造安心複習的宿舍環境,陪她一同奮戰,「起床困難戶」王禕更是一反常態,天天早起,陪她自習。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2019年秋季學期伊始,她們分別被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將繼續攻讀她們熱愛的語言學、文獻學、文藝與傳媒專業,152宿舍成為了全員保研的學霸宿舍。
保研後的生活有何安排?「當然是圍繞學業、技能和愛好啦!」專業、英語和畢業論文,駕照、教師資格證和家教兼職,她們紛紛收入了囊中。
志願實踐,涓涓暖意匯入海
遠離父母,相互磨合,用心體驗,情感漸增,152宿舍的姑娘們化身異鄉家人,也成為勇敢探索、融入社會的「實踐能手」。
王子寧(左)在幫扶女孩家中
大一時,通過青島愛益普公益組織的「一路有你」志願幫扶活動,王子寧走進一戶單親女孩的家中。兩女孩家境貧寒、自幼喪父,卻樂觀善良、用功刻苦。王子寧盡己所能,為她們輔導功課,陪她們一同玩耍,與女孩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自身亦是受益良多。
漸漸地,這段普通的志願經歷,化成一份珍貴恆久的記憶。活動1年期滿後,她依舊惦念著兩位女孩,主動為她們籌集慈善贊助,補貼學費近4000元。直至現在,每逢節日,她仍會和女孩們簡訊問候。山裡櫻桃熟了,王子寧也會應她們的熱情邀請,帶上禮物看望她們。
王禕(右一)參加海峽兩岸泰山曲阜遊學活動
大二時,在「海峽兩岸泰山曲阜遊學」活動中,王禕與臺灣學子朝夕相處、文化交流,對中文專業在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傳播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年暑假,「山區支教」成為宿舍裡志願活動的又一大主題。在山東臨沂的孟良崮中學,王學雨、王禕及其他隊員協同合作,憑藉一塊黑板和自帶的電腦,搭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課堂。
王禕赴臨沂支教
與此同時,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鎮,王子寧也站上了講臺,成為一群留守兒童的帶課姐姐。美術課上,孩子們基本沒見過彩筆,支教團不僅獻出支教路費,還向社會發起公益項目,為孩子們籌得5000元教輔經費。
「我永遠不會忘記,孩子們第一次拿起畫筆的笑臉。」那一年,支教的村裡第一次有了公路,水泥路方方窄窄,孩子們一下課就會新奇地跑去玩耍。
課間,一位四年級的男孩對王子寧說:「姐姐,我的夢想不是務農摘花椒,而是當橋梁設計師,為家鄉修路,我還畫了好多關於橋梁的圖呢。對了,姐姐,上大學需要很多錢嗎?」聽畢,王子寧激動地說:「國家和學校都會資助熱愛學習的孩子,幫助我們完成學業。」
而後,她還為小男孩講述了建築師茅以升的故事,科幻電影中的建築妙想……「雲南的故事數不清,在那裡,我真正體會到國家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的重要性。返校後,我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決心成為能夠改善孩子們生活的共產黨員。」
王子寧赴雲南支教
大三時,王蒙、閻晶明等眾多文學大家齊聚一堂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小說論壇」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作為志願者小組的組長,王學雨負責在大巴車上為眾多文學大家介紹海大情況。
短短3天,她在壓力中前行:白天課程繁忙,不忘踩點、設計路線,夜裡一燈如豆,奮筆寫稿、反覆背誦。站在疾馳的大巴上,她模仿著導遊的模樣,向各位老師娓娓道來:「各位老師上午好,歡迎來到青島,今天將由我和其他三位小夥伴一起陪同各位老師參觀學校遊覽青島……」悉心準備,她收穫了老師們微笑的肯定;專業積累,她與文學大家無阻地交流。
從志願幫扶,到扶貧支教;從國學傳承,到小說論壇。三位女生以中文專業的所學,穿起「服務社會」的顆顆珍珠;懷回報社會的暖意,徜徉「取則行遠」的廣袤海洋。一步一個腳印,她們以實際行動,勾勒出海大學子志願服務的青春剪影。
忠於熱愛,四載澆灌收盛果
在學習中獲取新知,在實踐中回報社會,說到「熱愛與堅持」,三姐妹亦有說不完的話。
王學雨(前排右三)參加2017年中國大(中)學生啦啦操錦標賽
「在海大,最幸運的事莫過於遇見啦啦操。」在Dmore社團,舞蹈基礎欠佳的王學雨擁有了勤能補拙、展現風採的舞臺。為了方便日常練習,王學雨常常穿著訓練服,一下課就奔至排練室加練。這一跳,就是四年。
王學雨在第20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啦啦操選拔賽(東北賽區)中奪得二等獎
2017年9月,中國海洋大學Dmore啦啦隊代表學校前往內蒙古,參加中國大(中)學生啦啦操錦標賽,這是學校首次進入國家級的啦啦隊比賽。
途中,王學雨收到了「返校參加一項榮譽評比答辯」的通知。然而,為了保持參賽隊形完整、避免影響集體比賽名次,她果斷放棄了回校答辯的機會,著舞服、展身姿,與隊友一同取得大賽第2名的好成績。
2018年4月,王學雨再度隨團隊出徵,捧得第20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啦啦操選拔賽(東北賽區)二等獎。
王禕在「清明詩會」中演奏鋼琴
王禕是宿舍裡的文藝委員,她常在小眾的美術館靜坐半天。除了欣賞藝術品,她廣博涉獵,恣意展示,觀賞電影、演奏鋼琴、寫詩作文,收集了一籮筐的「獨家愛好」。
在海大圖書館,她借的第一本書為《社會心理學》,為她種下了「心理學研究」的啟蒙種子。2017年3月,青島黨建電視頻道聯合青島市朗誦藝術家協會近30位朗誦藝術家,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了「以春天的名義」2017年清明詩會,經過選拔,王禕為詩朗誦《春天,遂想起》獻上一曲《水邊的阿狄麗娜》。
2019年5月,「致敬共和國文學70周年·王蒙新作青年分享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並面向青年學子徵集作品。研讀王蒙新作《地中海幻想曲》後,王禕遞交了一篇名為《對地中海幻想曲的解讀》的文學批評,作品順利通過層層篩選,被分享會的資料彙編收錄。
王子寧(左)與姚鞏鑫一起學習
王子寧的愛好有些特別,舍友稱之為「左手學業,右手戀愛」。大一時,在幫扶單親女孩的志願活動中,她與同年級保密管理專業的姚鞏鑫相知相識,攜手情侶。那時,她的成績還不算拔尖,但男友已位於所在專業的前茅。
為了齊頭並進,她充滿幹勁,與男友約法三章:課上絕不微信聊天,日常相處多限於短暫的午餐時間,課業較少時就相約圖書館和自習室!在自律與他律中,這對學霸情侶相互鼓勵,規劃未來,比翼齊飛,目前已分別保送至浙江大學和廈門大學。
在美麗的海大園,在美好的年紀裡,與熱愛比肩,同知己攜手,雲胡不喜?
情同家人,揣著你的針線包
從天南海北到親如姐妹,三人的緣分始於2016年盛夏。王子寧笑著回憶:「還記得,軍訓第一天,我的褲子扣眼兒沒扎開,不符合著裝要求。眼看集合時間就到了,我急得快哭了。學雨蹲下來,三下五除二就用鑰匙劃開了扣眼。自此,我就把媽媽給我的針線包交到了學雨手中。」
自稱「猛女組合」的「三王姐妹」,還玩遍了海大的大小活動:在「校園尋寶大賽」中,頭頂豔陽,三姐妹繞著校園大闖關,樂此不疲;在「地球環旅知識競賽」上,她們「一不小心」衝到了校賽,王學雨激動地把搶答器都拍壞了;在學院「元旦喜樂會」上,她們自編自演了一段相聲《誇誇群》,學霸宿舍的反差萌,更是博得臺下笑聲連連……
忽而今夏。著急忙慌捅扣眼的入學時光,仿佛就在昨天,一轉眼,畢業已在眼前。王學雨說:「每天都在期待返校,再見見老師和同學,再轉轉青島的街巷,再走走櫻花大道,再窩窩我們的小窩,再和她們笑笑鬧鬧……」
是啊,知己常伴身側,熱愛可抵歲月長。正如王子寧所言:「學在海大,中文學子是世間永遠的孩童,星空漫天,童真仰望,我們守護熾熱的信仰,野蠻生長。愛如海大,中文學子長成海邊的老樹,海岸變遷,都市繁華,我們堅守文化的土壤,不悲不喜。」
那些共同奮鬥的大學時光,知行合一的收穫滿足,一針一線的綿綿友情,談天談地的宿舍光景,都清晰烙印在三姐妹的腦海中,在未來的日子裡彼此照耀。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相逢是首歌,在最美好的年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如切如磋,共同奮鬥,不負韶華,是一件幸福的事,願你們一直幸福下去。」三姐妹的班主任賀琴老師留下這樣的祝福。
來源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文字 / 徐昌昊
原標題:《宿舍集體保研!她們是海大「三王姐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