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9日 10: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麗珍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紮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穩六保」政策是中央應對疫情衝擊的精準部署,指向清晰、要求明確,體現了工作任務的綜合性、關聯性、複雜性及整體性。每一個單項陳述既是工作重點,又是工作目標;既涉及就業、民生領域,又關係市場主體、金融、資本、貿易、投資、產業鏈等市場要素;還特別提出穩預期這一綜合性工作、保糧食能源安全這一重要的戰略問題、保基層運轉這一基層治理目標,為各級政府未來一段時間實現既定發展目標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方案和行動指南。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落實「六穩六保」政策的政治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能夠推動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科學制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政治局多次召開會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要「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確保實現『六保』任務」。從內容構成看,「六穩」與「六保」均把就業放在第一位,突出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其他10項內容相互關聯但各有側重,看似零散實則突出民生、經濟發展、政府基層治理、國家安全等的關聯互動。主要體現在:民生既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成本,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互為條件,兩手都要抓;基層是民生問題的聚集地也是社會治理的重點及難點,要在發展中推動民生改善和基層治理目標實現等。「六穩」工作與「六保」任務是黨執政為民使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期特殊歷史階段的具體化,兼顧局部與全部、當前與長遠、經濟政治及社會、國內與國際、中央與基層、資本與人力資源、市場與政府等多組關係,哪一組關係處理不好,都會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穩定大局,損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是無論哪一組關係要處理好、哪一項工作要完成、哪一項任務要落實,都不是哪個部門能夠獨立應對的,必須堅持黨中央的統一領導。黨中央的統一領導,能夠總攬全局,圍繞「六穩六保」的落實,制定方針政策,引導資源投入,監督各職能部門執行落實。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就能從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出發協調政策實施中各方利益矛盾,減少政策內耗、提高政策效能。
發揮政府—市場—社會的協同作用是落實「六穩六保」政策的基本要求。政府、市場、社會是三種不同的資源配置主體,各有利弊,只有處理好各自行為邊界、遵循不同領域的規則要求,才能起到協同治理效應,推進「六穩六保」任務完成要用好這套「組合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就業解決不好可能產生政治問題,穩就業、保就業、保基本民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和具體體現,離不開政府的就業優先戰略、就業創業促進措施、困難群體就業幫扶,更離不開市場。市場是創造和吸納就業崗位最大的領域,在服務和商品原材料採購、儲存、生產、消費、售後服務等價值鏈環節創造眾多就業機會;政府要鼓勵市場依法進入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也要通過法律制度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權力清單制度等為企業鬆綁,通過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政策幫扶小微企業,全面落實保市場主體。社會是介於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巨大領域,以民非組織為主提供就業崗位,在教育、環境保護、健康保健等民生領域大有可為,社會基層自治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能力的提升對確保基層社會穩定、和諧運行有著重要意義。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主要是對市場要素和經濟發展的調節,要求政府發揮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職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更加突出政府治理的戰略思維和憂患意識,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急迫的問題,市場、社會要與其同向而行。保糧食能源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下「大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經濟安全的重要構成,要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能源資源持續、可靠、有效供給。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有機體的脈絡,保其穩定是維持經濟有機體生命與活力的根本,是其他發展的基石。市場、政府、社會要各負其責、各展其長,協同推進「六穩六保」目標實現。
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思維是落實「六穩六保」政策的思想武器。落實「六穩六保」政策必須有馬克思主義科學思維的有力支撐,加強底線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科學性。底線思維要求重視疫情發展及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針對每一項部署都要做出應對最糟糕情況的備選方案,又要做充分準備最大努力追求最好結果。要善於運用辯證思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產業政策要準、改革政策要實」的政策導向,在矛盾化解中轉化壓力,形成動力,集中精力實現目標。系統性思維強調立足整體、著眼全局,注重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統一,既要抓「六穩」又要促「六保」,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六穩六保」政策是黨中央提出的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的應對之策而非抽象理論。只要我們按照黨中央部署,堅定信心、齊心協力,運用科學思維,就一定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奮力實現發展目標。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 「社會治理創新中的公共政策終結問題研究」(15YJC63017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