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貿易大通道建設: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

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貿易大通道建設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林治波 王永戰

核心閱讀

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12月1日,一聲汽笛鳴響,一列滿載俄羅斯菜籽油的列車徐徐駛來……四川人的飯桌上又多了一種新選擇。

通過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抓住機遇、促進融通、深化改革,為四川全省乃至更廣泛區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務。

抓牢政策機遇

提高吞吐效率,實現逆勢上漲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的開行有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七零的回答讓人出乎意料:今年1至11月,中歐班列開行超2000列,同比增長55%。

是什麼讓中歐班列開行量不減反增?答案源自中歐班列鐵路運輸點對點直達的特殊優勢。由於海運和空運受到了疫情影響,大量產品轉移到鐵路運輸。楊七零介紹,疫情防控初期,中歐班列的增量主要來自防疫物資,隨後則是大量進出口商品運輸需求。

巨量的貨源出發和到達,也考驗著港區的吞吐能力。楊七零說,成都國際鐵路港原來的最大承載量是500隻貨櫃大櫃,堆存能力只有1000隻。今年隨著去回程貨源快速增長,每日的貨櫃吞吐量超過300隻大櫃,場內貨櫃堆存量也超過1000隻。為此,成都國際鐵路港場站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地對場內貨櫃進行翻倒作業,優化重箱進出卡口的流程,提高堆場的吞吐效率。

逆勢上漲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接連的政策利好。去年9月,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批國家首批陸港型物流樞紐。今年5月,國家層面又提出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8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覆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得益於一系列政策支持,鐵路港物流渠道日趨成熟,周邊也匯聚起眾多外貿企業和平臺。

楊七零介紹,作為成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載體,成都國際鐵路港將助力成都、四川乃至更廣泛區域外貿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連接境外55座城市、境內18座城市,打造了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6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拉動進出口貿易額超200億美元,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促進四向融通

構建聯運網絡,帶動周邊發展

「忙!真的是太忙了!」最近半年,對於日郵物流(中國)有限公司中國西部地區銷售總監楊勇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時間不夠用。「僅今年上半年,我們通過『蓉歐+日韓』東向海鐵聯運大通道發送的貨櫃標箱就達330個。」

「蓉歐+日韓」東向海鐵聯運大通道,是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四向融通、立體連結發展的東向通道。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主任鄭泉峰說,海鐵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助力成都打造全球服務資源配置樞紐。

「同樣一噸貨的計量,到日韓的海鐵聯運相比空運能省1.2萬元左右。」楊勇說,海鐵聯運快速上量得益於這一運輸方式的高性價比驅動:每噸成本僅在幾百元,8天左右即可到達。為了全力以赴承接訂單,楊勇正準備進一步拓展公司在成都的業務。

與此同時,南向通道建設也在順利推進。最近,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物流監管室物流經理嚴慶,正忙著籌備下一批運往越南的汽車組件。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神龍汽車將自己的汽車組件批量發往廣西欽州,再通過海運運往越南河內等地。與原先相比,如今走鐵運,只需要47個小時便能將貨物運抵欽州港口,15天內便可完成成都到越南的全程運輸。原來從成都到上海走水運,再從海上抵達越南的路線,需要一個多月。

嚴慶說,公司自2016年在成都龍泉驛開廠以來,將越南、馬來西亞等地作為外銷主要目的地。得益於南向通道的建設,近幾年來,公司每年都有五六千臺的汽車組件發往東南亞。「在東南亞,我們已經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與南充共建現代物流園,通過與內江、德陽、自貢等地共建全川「亞蓉歐」產業基地,有效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從成都開行的班列已累計超2000列,服務四川省內外企業100多家。

體制機制創新

優化通關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前不久,一列滿載俄羅斯貨物的中歐班列運輸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這讓當地的貨主鍾濤很高興:「以前,由於鐵路運輸單證沒有融資功能,像我們這樣的小微企業資金實力弱,購買國外產品存在很大困難。多虧了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獲得的授信貸款幫我們緩解了不小的壓力!」鍾濤說。

鍾濤口中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是2017年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出的舉措,主要是為了解決外貿企業貨物在進行跨境鐵路運輸時遇到的結算和融資難題。過去,由於國際鐵路聯運規則不統一,鐵路運輸單證無物權屬性,缺乏貿易結算和融資功能,很多外貿企業無法通過運輸單證實現貿易結算和融資,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

為此,成都國際鐵路港推出「一單制」系統集成改革,在陸路運輸的單證標準、操作規程、貨物安全、金融結算等領域加快探索,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2017年4月,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依託荷蘭蒂爾堡到成都的中歐班列,開出首單基於國際鐵路聯運的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以「一單制」為議付憑證的國際信用證結算。

正是基於多式聯運「一單制」的「銀擔聯合體」模式,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聯合中國銀行青白江支行、新怡擔保公司為鍾濤所在的企業提供了最高300萬元循環額度授信。「授信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流動資金,還豐富了企業的經營活動。」鍾濤說。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歐洲通」也是其中一個代表。

看中了毗鄰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歐洲市場,成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2019年12月正式落地成都青白江歐洲產業城,計劃待製造廠完全建成後,將大批量電視機運往歐洲銷售。但公司製造部經理張文武此前還擔心,由於電視機面板銷售的區域涉及不少國家,個別國家需求不大,可能整列或者整櫃運輸有困難。

打消張文武疑慮的正是「歐洲通」服務。原來,針對按整列組織有困難同時又有運輸需求的站點,成都國際鐵路港實行按箱報價,接受整列多箱、單箱訂艙,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運輸需求,從而讓成都康佳電子的產品得以銷往歐洲更多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成都中歐班列的「歐洲通」已經可以通過幾個樞紐節點到達歐洲,實現了穩定組織、雙向開行。

相關焦點

  • 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貿易大通道建設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
    核心閱讀  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 園區與中國成都鐵路港共創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協同發展新局面
    2019年11月13日,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運營總經理王之川、招商運營大客戶副總監高文瀚等一行到訪成都國際鐵路港,就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協同國際貿易、現代物流、保稅加工產業
  • 中歐班列(成都)開行7年 助推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泛歐泛亞「開放...
    中歐班列、國際班列開行量持續領跑全國。  7年來,中歐班列(成都)對進出口貿易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已與四川省達州、自貢等12個市州共建「亞蓉歐國際班列」基地,年均帶動四川省進出口貿易100億美元以上。  7年來,中歐班列(成都)帶動港區引進總投資940億元的158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進出口貿易龍頭企業43個,綜保區入區項目60個,形成全鏈條臨港產業生態圈。
  • 首批寶馬整車進口專列在成都國際鐵路港開箱
    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11月19日,首批寶馬整車進口專列在成都國際鐵路港開箱。該趟班列兩周前從波蘭的馬拉舍維奇始發,途經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後抵蓉。此外,還有3趟進口寶馬專列正在運往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途中,預計本月,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進口寶馬整車近500臺。據了解,此前,四川本地寶馬進口整車通過德國海運到沿海港口後再行分撥到成都區域分撥中心,全程運輸時間近2個月。本次鐵路運輸時長約為傳統海運的四分之一,極大縮短了進口整車產品的交付周期,對企業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升市場份額具有重要意義。
  • 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構建蓉歐樞紐泛歐泛亞開放經濟高地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赴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進行現場考察,就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展開分組座談交流,並提出意見建議。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坐落於成都國際鐵路港核心區域內,佔地面積11.89平方公裡,交通發達,周邊形成「6+1」鐵路和「6+5」公路集疏運網絡。
  • 【行走自貿區】成都中歐班列馳騁7年「一帶一路」上綻放出門戶樞紐...
    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成都國際鐵路港擁有四川唯一鐵路貨運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個片區之一,也是全市重點發展的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已納入兩年培育期;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物流樞紐;綜保區已獲批成立,將於年內正式投入運行。成都國際鐵路港,以口岸和保稅平臺為核心推動貿易便利化變革。
  • 2018年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穩居全國第一
    全面構建「四向拓展」國際物流通道為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擴大中歐班列(成都)的覆蓋面,讓更多的國家和城市共享「一帶一路」機遇,成都以大通道建設促進大開放,不斷拓展中歐班列(成都)國內外站點,中歐班列(成都)「朋友圈」越來越大。
  • 成都市「一帶一路」國際鐵路港綜合園區建設(二期)
    青白江區成都國際鐵路港工程名稱:成都市「一帶一路」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園區建設二期項目。建設地點:青白江區成都國際鐵路港。項目規模:成都市「一帶一路」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園區建設二期項目共有12個子項目,具體建設內容及規模如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項目:按照公園城市特色街區打造要求,在鐵路港南片區打造「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對同心大道建院段、元興路建院段2條街道進行提升打造
  • 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解密: 打造泛歐泛亞經濟高地 形成西部共享...
    今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共有23個物流樞紐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依託成都國際鐵路港,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首批入選點位,成都也由此成為西南省份唯一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的城市。
  • 成都青白江區打造「一帶一路」農業對外開放合作高地
    青白江區位於成都東北部,距成都主城區僅25公裡,因為境內流過的母親河清白江而得名。該區雖然水域發達,但並無大江大河的口岸優勢,屬成都平原內陸腹地。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藉助國際鐵路港,青白江區一躍成為西部開放的樞紐和前沿,也讓當地農業找到了發力點和突破口。
  • 成都計劃開通"泛亞班列" 快鐵站點延至泰國新加坡(圖)
    根據方案,到2021年,成都國際鐵路港將建成全國功能設施最完善、通達能力最突出、通關服務最便捷、經濟腹地最廣闊的「國際鐵路第一港」,形成物流、商貿、臨港工業三業並舉、聯動發展的特色臨港產業體系,國際班列年開行數量3000列,帶動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80億美元,帶動川內相關產業鏈產值約2000億元以上。
  • 「陸港時代」的成都青白江:重構產業鏈 重塑話語權
    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對外聯絡部部長曾怡表示。有「量變」更有「質變」。成都國際鐵路港創新多式聯運「一單制」、推出「集拼集運」;開行版圖不斷擴大——向北,開至俄羅斯、白俄羅斯;向西,深入歐洲腹地;向南,拓展至東協、中東、非洲;向東,延伸連接日、韓及美洲。憑藉「陸運通道」快速崛起,成都青白江區一躍成為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
  • 一個戰略支點撬起農業發展空間——成都青白江區打造「一帶一路...
    青白江區位於成都東北部,距成都主城區僅25公裡,因為境內流過的母親河清白江而得名。該區雖然水域發達,但並無大江大河的口岸優勢,屬成都平原內陸腹地。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藉助國際鐵路港,青白江區一躍成為西部開放的樞紐和前沿,也讓當地農業找到了發力點和突破口。
  • 壽建鴻董事長解讀成都國際商貿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
    這將是成都創新貿易發展模式的重大歷史機遇。什麼是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具備哪些優勢?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將為成都國際商貿城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一起來看壽建鴻董事長如何解讀成都國際商貿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獲批。  成都國際商貿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獲批情況什麼是市場採購貿易方式?
  • 成都將在廣安設航空集貨服務點 國際班列服務延伸廣安
    共享國際鐵路樞紐優勢  成都國際班列服務將延伸至廣安  此次專題對接會上,成都的國際鐵路樞紐優勢和中歐班列(成都)競爭力,引起了廣安市相關部門、企業代表極大關注。市口岸與物流辦主任杜進有以「深化交流 攜手合作,共築『一幹多支』物流發展新格局」為主題,就成都物流網絡建設、口岸服務環境進行了詳細推介,成都港投公司就成都國際班列發展運營服務情況作了主題推介。  9月15日,成都第1000列國際班列駛離成都國際鐵路港,提前3個月完成了年度開行目標。
  • 跨境帶貨達人這樣煉成|中國(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
    二是推進Lazada跨境創新服務中心建設,舉辦Lazada東南亞小語種直播人才大賽,通過直播基地為小語種人才提供相關培訓與帶貨場景,提升跨境電商服務生態建設。三是指導廣西桂貿天下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廣西新外貿孵化基地暨南寧市外向型企業服務中心,積極探索培育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壯大外貿增長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