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人海南體驗黎苗文化:「這是值得好好講述的故事」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中新社海南保亭12月5日電 (記者 張茜翼)參加第五屆「兩岸網絡媒體走進海南活動」的近20名臺灣媒體人,5日走進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臺灣記者在感受濃鬱的黎苗族文化之後稱,「這是值得好好講述的海南故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之一。2012年,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成為海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項目」。

  「波隆!」一進園區,黎族阿哥阿妹們豎著大拇指用黎語熱情問好。走過非遺村文化體驗區,數十位黎族紋身阿婆現場織黎錦。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中,「舂米」「黎族打柴舞」等黎苗族同胞生產生活場景真實展示,讓臺灣記者感慨「這裡跟臺灣少數民族的生活很像!」

  苗族姑娘們身著百褶短裙,扎綁小腿,項上佩戴著粗大的銀環,在表演結束後走下舞臺,俏皮地對臺灣記者「捏耳朵」表示歡迎,「捏得越痛,愛得越深」。

  原生態的黎苗文化展現讓臺灣媒體記者稱讚。「跟臺灣的九族文化村相似,檳榔谷是原生態的,村子保留原來的風貌,當地黎族同胞就地就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活』了起來,遊客的體會感更強。」臺灣成功廣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宏敏說。

  「與黎族同胞一樣,臺灣少數民族同胞也紋面紋身、織錦,他們的生產生活用具、飲食文化相似,還都愛嚼檳榔。」臺灣波新聞記者倪勝利說,「檳榔谷把黎苗族文化詮釋得很鮮活,可以說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

  長桌宴上,臺灣記者品嘗三色飯、山蘭酒,同當地人對唱黎歌、閩南語歌曲,氣氛歡樂。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文振雄說,海南與臺灣在血緣、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有著密切聯繫。十多年來,瓊臺兩地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十分頻繁,例如海南保亭的地方民族節日「嬉水節」已逐漸成為瓊臺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2011年,國務院臺辦批准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設立以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8月至今,該基地已接待兩岸各界人士逾4000人次。(完)

相關焦點

  • 保亭自駕遊走進檳榔谷 體驗黎苗風情文化
    8月16日,以「鄉約保亭 田園採摘」為主題的自駕遊活動走進保亭檳榔谷參觀遊覽,實地感受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非遺村、雨林苗寨、蘭花小木屋、夢想田園、黎苗風味美食……保亭檳榔谷秀麗的風景,獨特的資源,無不訴說著海南黎族苗族非遺文化,生生不息。 在非遺村,熱情的黎族村民夾道歡迎自駕遊團友的到來。
  • 英文版海南故事《海島天堂》新書在京發布 用國際語言講好海南故事
    由省旅文廳與商務印書館聯合創作出版的《海島天堂》(Hainan: Jade Cliffs to Ocean Paradise)是面向海外讀者講述海南故事的英文圖書,由來自5個國家的8位資深媒體人共同編寫,以國際化的表達方式向世界介紹海南島的地理奇觀、人文歷史、自然生態、社會經濟,旨在讓海外讀者更了解海南。
  • 風景秀麗、建築獨有——遊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
    景區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構成,風景秀麗。景區內還展示了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檳榔谷還是海南黎、苗族傳統「三月三」及「七夕嬉水節」的主要活動舉辦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 第十屆中國文博會深圳開幕 海南展館融合黎苗文化
    海南展館以海南民俗文化為主要體現形式,融合黎苗文化、南洋文化等海南元素。海南省副省長王路到場參觀海南展館。  據了解,此次交易會海南展館為300平米,展館的設計以海南民俗文化為主要體現形式,通過融合黎苗文化、南洋文化等海南元素進行放大展示,融合文化產業成果與民俗文化,突出體現出海南的文化風情與文化進步,從內而外的營造一個凝聚文化力量的魅力海南。
  • 用文化創意賦能海南國際旅遊島
    原標題:用文化創意賦能海南國際旅遊島 全國兩會期間,三亞國際音樂節火了起來,沈曉明代表贊其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面教材」。一個為期3天的音樂節,緣何吸引了國內外數萬名音樂迷?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就在於其所展現的獨特文化創意。
  • 臺灣高雄80餘名裡長參訪海南
    7月12日,80餘名來自臺灣高雄左營區、楠梓區的裡長應海南省臺辦之邀,由海口開啟海南參訪之旅。此次參訪活動旨在增進臺灣中南部地區基層民眾對海南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密切兩岸同胞的感情聯繫。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一季,四大主題深度遊保亭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和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兩大成熟的旅遊區向遊人展示了奇妙的熱帶雨林世界:流泉疊瀑、峽谷奇觀,集山林水秀於一體,滿目皆是生命的綠色。保亭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澱深厚,「黎族鑽木取火技藝」、「黎族傳統棉紡染織繡技藝」、「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黎族傳統竹木器樂」四項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海南之最。保亭的黎族有杞、哈、賽等方言,每個方言區的語言、生活習俗亦有所異,但在文化藝術娛樂等方面又有相同互通之處。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是我省最豐富、最權威、最靈動、最純正的民族文化「活體」博物館。
  • 「星辰大海 相約更好的海南」——在滬臺企來瓊考察旅遊資源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海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等代表以及在滬臺企踩線團成員出席了當晚的歡迎餐敘。來自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的陳女士表示,當晚的歡迎餐敘讓她感受到了主辦方對這次活動的重視。通過推介視頻,她對海南有了全新的印象。
  • 澳門主流媒體考察檳榔谷 讚譽民族文化獨特
    21人(以下簡稱「澳門媒體考察團」),來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考察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基地,體驗當地黎苗風情。 在景區負責人的陪同下,澳門媒體考察團一行實地考察了文化長廊、非遺村、谷銀苗家、甘什村、惠農街等核心景點,了解古老的黎苗文化歷史。 在甘什村,體驗黎錦織繡、探秘繡面文身、聽一曲悠長的黎族竹木器樂、嘗一杯醇香的山欄美酒,澳門媒體考察團沉浸在厚重的文化底蘊中,體驗黎家人的幸福生活。
  • 三亞的日與夜,因隱匿市區的黎苗古城而活色生香,網友:此生必去
    一到冬天,北緯18°海南三亞就成了度假天堂,遊人如織。如果說白天的三亞屬於陽光和大海,那麼夜晚的三亞就屬於這處隱藏在三亞市區的「黎苗古城」,旅人皆稱:樂不思歸。三亞,以常年碧海藍天的迤邐自然風光一躍而起,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海島旅遊城市。很多人以為,三亞除了看海,逛熱帶雨林之外就沒什麼可玩的?
  • 全國臺聯2017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南分營開營
    全國臺聯2017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南分營開營儀式8日下午在海口舉行,臺灣東方設計大學學子陳芓岑說,這是她第六次到大陸,希望通過活動結交更多朋友,回臺後,她將把海南介紹給臺灣民眾,將友好的種子播撒到臺灣。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個時代該怎樣講述中國故事?
    於是,如何講述中國故事,表述中國經驗,正在成為文學藝術界普遍關心而又深感焦慮的核心命題。  如何講述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經驗?普遍的中國經驗又和中國內部多元一體的文明形態是什麼關係?中國經驗又和複雜的地方經驗是什麼關係?該如何表述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如何在藝術形式上利用民族傳統與外來資源,並創造一種為當代人所喜聞樂見的新形式?這些都是當前的主旋律文藝創作必須面對的難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更多遊客深度享「自遊」
    12月28日上午,「海汽自助遊保亭交通線路優化暨海汽旅遊電商平臺上線儀式」在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舉行,這是海汽集團藉助網際網路開發的首個旅遊電子商務平臺。遊客可通過該平臺,自由選擇「自助遊海南」優惠的旅遊產品「陽光消費」,讓沒車族免除團隊遊的諸多不便,讓有車族告別開車出行的疲勞,輕鬆旅行。  海汽集團總裁姜宏濤表示,保亭山美、水美、人更美,大美保亭,名不虛傳。
  • 檳榔谷榮獲「海南人才團隊基地」稱號
    9月23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海口隆重舉行首批海南省「雙百」人才團隊授牌儀式。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被授予「海南人才團隊基地」榮譽稱號。該團隊立足海南本土,圍繞非遺文化保護傳承、旅遊產業促民脫貧、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發力,著力於打造世界級旅遊品牌,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添磚加瓦」。
  • 海南省歌舞團團長彭煜翔:舞臺上「講述」海南故事
    省歌舞團團長彭煜翔:  舞臺上「講述」海南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編者按  從建省初期舞臺藝術人才極度匱乏到如今人才濟濟一堂;從本土作品缺乏到海南舞臺藝術作品頻現國家級舞臺;從昔日演出產品供應不足到如今百姓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建省辦經濟特區31年來,海南演藝事業綻放出迷人芬芳,為海南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注入新活力
  • 「旅遊+非遺」海南更有味
    日前,以「探海角瓊崖,錦繡斑斕的精神家園」為主題的2019「寶馬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探訪活動圓滿收官,一場場體驗活動讓傳統非遺綻放新的色彩。旅遊與「非遺」的融合讓「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傳承保護更具活力,也賦予旅遊更為蓬勃的生命力,從而讓來海南的遊客能夠更深層次、多維度地感知多彩的本土特色文化。
  • 國慶我要去海南這些地方,每一個都驚豔了雙眸……
    景區供圖推薦行程:(1)4天3晚山海奢享戶外遊三亞鹿回頭山頂公園→享海鮮大餐→直升機空中遊三亞→體驗帆船出海→三亞宋城千古情→保亭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戶外露營(2)5天4晚溫泉雨林探秘遊五指山水滿鄉→五指山漂流→原始黎村初保村→昌化江之源→海南最高峰五指山攀登→
  • 海南不只有大海沙灘,一起來看看中線山林風景
    著名山脈以海南第一高山-五指山和黎族人民的始祖山-黎母山為代表。中線一帶是黎苗族的世代聚居區,這裡至今仍保留著濃鬱的少數民族風情,在中線普通的黎苗族人家、黎苗民族歌舞長廊、民族文化村等都可以體驗到原始的黎苗族民俗、觀賞活躍的苗族歌舞、還可品嘗到純正的黎苗族美食。
  • 根植在大馬的土地上: 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人的口述故事
    然而,百年以來,華文媒體在馬生存並非一帆風順,期間歷經政治風雨,華文媒體人也面臨著自我身份認同的缺失。讓我們聆聽四位長者的故事,一起回望這條來時路。摘要本口述歷史項目採訪了四位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人,他們的故事跨越了60年的時間長河,展現了華文媒體人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的心路歷程。
  • 旅遊與「非遺」相融合 海南傳統非遺綻放新色彩
    本報記者 趙優  我省(海南)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82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28項,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