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我們討論了使用成語時望文生義的問題,「炙手可熱」並不是「搶手」的意思。另一個典型的望文生義的例子就是「文不加點」。
「文」就是「文章」,「點」就是「標點」,於是很自然地,很多人會將「文不加點」理解為「寫文章不加標點」,從而又很自然地引申為「文章寫得潦草、混亂」。那麼,這個成語真的是想表達這個意思嗎?
事實上,「文不加點」的意思恰恰相反,它是用來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沒有塗改」。這裡的「點」不是「標點」,而是古人寫文章,遇到寫錯的地方,會畫一個圈表示誤寫。這樣一來,「文不加點」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文章沒有塗改,從而也就是寫作流暢、思如泉湧。
「文不加點」這個成語最早見蕭統《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這裡是形容禰衡寫《鸚鵡賦》時雖下筆千言,但瞬間一揮而就。後世典籍記載了類似的許多典故。《唐才子傳·王勃》載:「……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為之。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舉座大驚。」《黃庭堅詞全集》序:「因以金荷酬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
可見,「文不加點」是個血統純正的褒義詞,下次當你想誇讚別人文章寫得好時,記得使用這個成語哦。
想避免在寫作中使用錯誤的成語嗎?現在,您可以使用火龍果寫作,當您寫作時用詞不準確時給您提示,讓你的寫作更完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你的朋友。我們也會在火龍果寫作中定期發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