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研究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深情寄語2020級研究生新生:求真務實,勇攀高峰。
林忠欽作題為《求真務實,勇攀高峰》的講話如下: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經過一個春夏的等待,美麗的交大校園終於迎來了青春洋溢的你們,又再次充滿勃勃生機。作為校長,我代表學校向大家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同時,也要向培養你們的父母和師長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肆虐全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影響。然而,抗擊疫情也讓我們收穫很多振奮和感動:醫護人員大年夜就挺身而出,千裡馳援武漢;科技工作者爭分奪秒、攻堅克難,不斷推進檢測試劑和疫苗的研發;中國積極與世界各國合作,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與力量……各位同學也響應國家的號召,以多種形式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並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雲」答辯、「雲」面試、特色報到,終於迎來今天的開學典禮。「不平凡」是今年的標籤,也將成為你們成長中永遠的記憶。這次疫情對國家和個人都是大考,相信經此一役,我們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國家的制度優勢,也更能感受到只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交大的研究生。「飲水思源,愛國榮校」是我們的校訓,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交大的研究生培養一貫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素有「高溫爐」之稱,就是要鍛鍊大家追求科學、求真務實的學術精神和品質,砥礪大家創新圖強、勇攀高峰的報國情懷和本領,最終成為「一等」人才、國之棟梁。因此,在這個特別的場合,我就圍繞「求真務實、勇攀高峰」,給大家談三點希望。
第一,要發揚求真的精神,提出真問題、解決真問題。求真就是要探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本質規律和實際問題。你們在本科階段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研究生階段要進一步加深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並能夠應用知識、創造知識。大家不要僅僅把目光局限在發表論文,滿足畢業的要求上,而要提高學術素養,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講講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上海最年輕的新科院士樊春海的故事。他畢業後到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倫·黑格教授的實驗室做博後,面對許多科研方向的選擇,曾經一度產生困惑。黑格教授的一句話啟發了他:「做研究就要做最重要的事情」。他領悟到,要想在科學領域有所貢獻,就要找到真正值得研究的方向。他專注於生物傳感界面的探索,開創性地提出了「框架核酸」的概念,把核酸研究從低維拓展到高維,並將生物傳感界面調控的精確性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如今他正在將「框架核酸」應用於組裝納米機器人,將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帶來顛覆式的變革。求真不僅是樊院士親身踐行的準則,也是他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他總是提醒學生,不要滿足於跟隨式的研究,而要拓寬視野、挖掘內涵,做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學問。這也是我對大家的期許。
同學們,求真是科學精神的內核,是否具備求真的精神,將對你們的學術生涯和未來人生產生深遠影響。希望你們不要從紙面上找問題,而要一心一意地探究科學前沿、國家需要的真問題,並通過解決真問題,做出真貢獻。
第二,要傳承務實的品質,鍥而不捨、追求實效。交大的校風淳實,歷代交大人實心實力求實學、務實業,為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立下諸多功勳。今年上半年,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全國上下為之振奮。而在這背後就有兩位做出重要貢獻的交大人——北鬥一號總設計師範本堯院士和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首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龍樂豪院士。兩位院士投身國家航天事業,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交大人的「務實」。龍樂豪學長曾經多次給交大學生講述中國火箭與航天發展背後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上個世紀70年代,龍樂豪被任命為長徵三號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他堅守研製一線,從立項、方案論證到設計、試驗、發射,共解決36項重大工程難題,29項工藝製造技術難題和15項大型地面試驗難題,技術上的事無論大小都時刻裝在心裡,每一個細節都反覆推敲。歷經10年鏖戰,長徵三號火箭終於成功發射。之後,龍樂豪又馬不停蹄投入到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的研製。他秉持實幹精神,深入基層,掌握第一手資料,每當出現重大問題,都能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又是十度春秋,龍樂豪和同事們嘔心瀝血打造出了中國的「金牌火箭」。長三甲系列火箭至今已發射113次,成功率超過97%,成為國內第一、世界一流的火箭群體,為北鬥的成功組網奠定了基礎。回首往事,龍樂豪院士曾說到:「做事業就要做得實在,要為國家盡一份力,在人生旅途上留下印記。」
同學們,國家各項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我們做學術研究也不能急功近利,不僅要有攻克難題的雄心,還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堅持。作為新時期的交大人,你們要繼續發揚交大的務實傳統,「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紮根自己的行業和領域,靠實幹立身,憑實績進步。
第三,要樹立勇攀高峰的志向,不斷挑戰、追求卓越。同學們,胸有凌雲志,無高不可攀。科研探索中沒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艱險奮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作為交大的研究生,決不能僅僅滿足於取得一張畢業證書,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而是要在求「一等」學問、創「一等」事業、成「一等」人才的路上永不止步、不懈攀登。
我們醫學院王振義院士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潛心研究白血病的治療方法,他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改邪歸正」的腫瘤治療思路,實施了「誘導分化療法」的新理念,應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將惡性腫瘤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通過內科治療,攻克了最兇險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轟動了全球醫學界。王振義不滿足於階段的成績,90年代開始,他又和團隊優化治療方案,加入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稱的「砒霜」,創造性地提出了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大幅提升了治療的效果。耄耋之年的王振義院士,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之後,又率先提出了「轉化醫學」的理念,致力於構建基礎研究、臨床應用和公共衛生之間的轉化通道,實現醫療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應用,推動國家的醫療事業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縱覽王振義院士的人生歷程,他志存高遠,博極醫源,淡泊名利,為人敬仰,在解決患者問題的同時,成就了一個又一個醫學高峰。正如他常說:「做人要有不斷攀高的雄心,也要有對待榮譽的正確態度,要胸膺填壯志、榮華視流水。」這正是交大人應有的人生追求。
同學們,求真務實既是交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為研究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求真」代表著交大人仰望星空的理想和孜孜以求的態度,「務實」代表著交大人腳踏實地的品格和實幹興邦的擔當。你們要將「求真」與「務實」統一於自己的攀登之路。博士研究生要敢於挑戰難題,提出新的學術思想,努力探索未知、創造新知,矢志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學術碩士要訓練科學思維和科研方法,練就紮實的基本功,培養學術志趣和學術專長,為挑戰學術前沿做好準備;專業碩士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更要深入了解行業和企業,錘鍊行業所需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本領。
同學們,你們是交大校園最具創造力的潛力新星,也是這個國家最蓬勃的青春力量。希望你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讓人生在為祖國、為人類的貢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謝謝大家!(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繼軍)
[ 責編:李伯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