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家地理首個營地項目籤約暨開工儀式在淄博博山區舉行。
打造以地理文化為主題的本土營地IP
中國國家地理首個營地——淄博營地位置得天獨厚,地質構造變遷塑造了獨有的景觀,古生代海洋沉積體上發育了喀斯特地貌,形成「溶洞」奇景,火山巖形成了多種形式的臺地、熔巖被景觀,這裡還發育了獨特的地貌白色景觀。特有的地貌形態也奠定了工藝的基礎,中生代的海洋陸地交匯堆積體給制瓷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也為琉璃業的興起和持續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原料。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獨有的生態環境,魯中柳是淄博特有的植物,國槐成為淄博城市的象徵。
海岱之間的山與水也塑造了淄博的歷史與文明,齊人在平原和丘陵的交匯地帶,因勢利導修建了中國第一座長城;姜太公「因其俗,簡其禮」,利用豐富的魚鹽資源,發展手工業和工商業,使齊國強大崛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正是相對獨立的地理特點和天然形成的自然屏障,使齊地形成相對獨立的文化系統,稱霸春秋,澤被華夏,最終成就今日獨一無二的淄博。
淄博營地效果圖
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將於2020年10月前正式開業。營地分為地理文化互動體驗館、戶外探索基地、系列運營活動等幾個板塊。
地理文化互動體驗館
由中國國家地理專業內容團隊,深度挖掘、梳理淄博山河之美、人文之盛,結合當前最前沿的多媒體聲光電以及互動場景支持技術,以創意互動、數字沉浸體驗等高科技方式展現淄博之美。
地理文化互動體驗館初步設計效果圖
戶外探索基地
以不破壞自然為準則,倡導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營地將開闢戶外探索基地,包括野營區、分級別徒步線路、無動力遊樂設施以及適合當地的戶外運動等。
戶外探索基地效果圖
系列運營活動
後期持續運營,策劃開發與當地文化關聯的系列活動。邀請專家、名人、大V 等影響力嘉賓做系列駐場項目及活動,為營地持續引流,並策劃系列營地教育內容,為孩子們提供高品質的營地自然教育和完善的營地教育服務。
由「水哥」王昱珩設計的可以在北方越冬的生態植物牆和太陽能環保內循環錦鯉魚塘
一個真正優質的文旅項目,一定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而且體現出獨有的地理地域特色和獨特的文化風貌。中國國家地理首個營地落地淄博,經過該項目的不斷探索與挖掘,淄博的山河之美、人文之盛得以傳揚。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磊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