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醫學專業,曾停招17年,明年首屆學生畢業,不考研,直接就業

2020-08-28 職場大牛牛

停招17年的專業——兒科學

1998年,教育部為拓寬專業面,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不再單獨設置兒科學專業,合併調整為臨床醫學專業,於1999年起不再招生。此後,各大高校均不再設置兒科學本科專業,只有部分高校以臨床醫學(兒科學方向)名義進行招生培養兒科人才。

隨著人們對兒童健康保健的關注和醫療需求不斷增加,兒科學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的局面日趨顯現,兒科醫生缺口越來越大的現狀,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現象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業內呼籲恢復兒科本科專業招生的聲音連綿不斷。

2016年2月,當時的國家衛計委與教育部聯合宣布,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並於2016年7月起開始招收兒科學專業本科人才。

時隔17年,兒科學本科專業終於開始重新招生。按照教育部的規劃,要為基層每年培養5000名左右從事兒科等常見病疾病診療服務的全科醫學人才,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1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

2016年作為恢復兒科學本科招生的第1年,第一屆畢業生將於2021年畢業,畢業生就業質量將直接關係到兒科學後續的招生情況與生源質量,也可能會影響到國家對兒科學本科專業招生的未來規劃。

那麼,第一批兒科學本科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會怎麼樣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2021年首批兒科學本科畢業生人數

首先,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2016年首批兒科學專業本科招生計劃

從首批恢復招收兒科學本科專業8所高校公布的2016年招生計劃來看,2021年兒科學本科專業畢業生數量約1000人。因為,現在上述8所高校並未公布2021屆畢業生資源信息,但總體上畢業生數量與招生計劃相當。

按照麥可思研究機構公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我國大學共有12個學科大類,92個大學專業類別,506種大學專業。在2021年各專業畢業生變動不大的情況下,按畢業生數量多少來排序的話,兒科學專業畢業生數量排在後10%。

可見,兒科學專業畢業生數量少,在就業中還是有很大的優勢,遠比連續多年亮紅牌的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法學等專業優勢更明顯。

畢業生數量少,就業競爭壓力相對而言就小,是不是就業競爭壓力小就一定能就業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社會對兒科醫生的需求情況。

二、社會對兒科醫生的需求情況

很多人都說到醫院看病是「三長一短」: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檢查時間長,看病時間短。帶小孩去醫院看病更是如此,尤其是候診時間很長,特別是看兒科急診的時候,很多醫院晚上、節假日和周末都不開設兒科急診,有的開設兒科的醫院,有時候為了限流減輕醫生負擔,還會臨時停診。

雖然近幾年各大醫院加大了兒科建設力度,甚至有些專科性質的醫院也開設了兒科,但兒科看病難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是社會對兒科醫生需求的實際反映,也是廣大兒童家長最直觀的感受。

從數據上,我們更能客觀看出。根據2020年6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3.18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2.61人,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6.41人。

根據以上數據和兒童佔我國總人口的比例,我們可以計算得出,我國每千名兒童的醫生配比僅為0.55人。這也就意味著,一千名兒童只能分到半位兒科醫生,比發達國家少3倍。

每千名兒童的醫生配比僅為0.55人

事實上,每年我國約有80萬醫學畢業生,其中有2.2萬人成功當上了醫生,但是只有300多人最終會選擇去兒科。在醫學界,醫生們早已存在一種共識:兒科這一行業「費力,不討好」。金眼科,銀外科,打死不去小兒科。就如下面這這個網友的吐槽: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兒科醫生稀缺性現象仍然存在,缺口數量依然很大。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鋪開,生二孩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尤其是75後、80後這批群體中,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生二孩。因此,兒童在總人口的比例還會增加,兒童保健醫療需求將會只增不減。兒科醫師數量的增長,遠遠比不上兒童人口數量的增長。至少在十年後,社會對兒科醫生的需求才能維持相對緊平衡狀態,而缺口依然不少。

既然兒科畢業生數量少,兒科醫生社會需求量大,是不是意味著畢業生就業率就高呢?

其實,這還跟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能力素質有很大關係,下面,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首批兒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培養情況。

三、兒科學首批畢業生培養質量情況

說到大學畢業生人才培養,學校是一個關鍵因素。我們來看一看首批恢復兒科學本科專業招生的學校實力怎麼樣。(學校簡介來源於其官網)

1.中國醫科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位於遼寧省省會瀋陽市,創辦於1931年11月,學校是原國家衛生部部屬高校,2000年劃轉為遼寧省人民政府管理。現在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成為「國內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是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111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單位,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

3.哈爾濱醫科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是教育部首批試辦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的院校,是省部共建大學、黑龍江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黑龍江省高等醫學教育研究基地、中俄醫科大學聯盟中方牽頭單位。

4.廣州醫科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是一所以醫學為優勢和特色的廣州市屬重點高校,為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廣東省本科教育國際化辦學改革試點單位、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任務院校、中俄醫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資格的學校。

5.溫州醫科大學

溫州醫科大學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教育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國家首批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設單位,為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

6.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醫科大學位於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一所以醫學為主, 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醫科大學,擁有本科與研究生醫學高等教育為主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中俄醫科大學聯盟第一批成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試點院校。

7.貴州醫科大學

貴州醫科大學位於貴州省省會貴陽市,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貴州省屬重點高等院校,貴州省唯一醫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工作單位,全國來華留學質量認證試點院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8.新鄉醫學院

新鄉醫學院位於河南省新鄉市,是河南省獨立建制的西醫本科院校。學校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平原省醫科學校,1962年更名為豫北醫學專科學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鄉醫學院,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入選國家「111計劃」,是國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高校。

由此可見,首批8所恢復兒科學本科專業招生的高校實力都很強大,都是專門的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能夠經過批准進入首批恢復招生,本身就代表了他們在兒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面具有較高水平。

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高考總人數是939萬,而首批兒科學本科專業錄取人數約1000人。按總報考人數來看,兒科學本科專業錄取率可謂是萬裡挑一的人才。優秀的生源質量,在高水平的醫科大學培養5年,只要不荒廢學業,成為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兒科學,不考研,直接就業

與近年來就業率高、比較熱門的麻醉學、護理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等醫學類專業一樣。各大醫院在招聘兒科醫生時大多數隻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專業上為臨床醫學或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即可,不要求專業方向為兒科學。

另外,從兒科學專業培養目標來看,要求學生系統掌握醫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初步掌握常見急難、重症的處理原則;能從事兒童保健工作。畢業時頒發醫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是各級醫療衛生部門、大中型醫院及高等醫學院校從事兒童醫療、教學、科學研究工作。

由此可見,明年畢業的首批兒科學本科畢業生,面對社會需求的巨大缺口,在具有合格的專業技術能力條件下,無需考研,積極參加各級醫院招聘,即可直接就業。

可以說,停招17年的兒科學本科專業是一個學好了不用愁就業的專業。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這個醫學專業,曾停招17年,明年首屆學生畢業,不考研,直接就業
    停招17年的專業——兒科學1998年,教育部為拓寬專業面,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不再單獨設置兒科學專業,合併調整為臨床醫學專業,於1999年起不再招生。此後,各大高校均不再設置兒科學本科專業,只有部分高校以臨床醫學(兒科學方向)名義進行招生培養兒科人才。
  • 學醫不考研就業難?這6個醫學專業,不用考研,就業機會也很多!
    但是,隨著醫學教育的改革,尤其是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政策的出臺,使得學醫成為了一個不再那麼吃香的選擇。學習年限長、需要終生繼續學習、經常需要考試,等等;以至於社會上有不少人調侃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透露著對學醫難、學醫就業難的吐槽。 在眾多的醫學類專業中,有這樣6個專業,不用考研,就業機會很多,只要能夠順利畢業,以後就業不用愁。
  • 如何看待醫學專業學生就業難和難就業?網友:考研才有出路
    目前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就業率大概在30%左右,當然如果是一些比較好的大學的話,情況會更好。從山西某醫學院校得到的數據來看,專科畢業生中去做護士的人數較多,就業率較好,但是待遇和就業環境總體上在下降,過去能在省會城市就業的現在都去了縣裡醫院。而本科生中直接去醫院的基本上都是去了私立的醫院,能去公立醫院的比較少,而且考研的比例在增加。
  • 2020醫學考研:中醫藥專業就業現狀及就業盤點
    由於醫學的較強專業性,使其在考研備考中相對來說難度較大,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有關中醫專業畢業後將何去何從?  一、中醫藥專業就業問題現狀  1、中醫新老醫生替換周期過長  在大部分人民醫院中的中醫科室極少,而在中醫院,儘管其中醫科室明顯要多,但還是以西醫為主體,而中醫醫生主要以名老為主,至於剛畢業的中醫院校的學生,往往都不太受歡迎,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老中醫經驗豐富,一些醫院寧可返聘退休醫生也不願招新人
  • 最不適合考研專業排行榜,畢業直接就業,看看你的專業上榜了嗎?
    現在考研已經是一個趨勢,不管適不適合都會去考一次試試,但是有些專業是不用通過考研來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市場需求大,畢業就可以直接上崗就業,而且這幾個專業相對比學歷,更注重的是經驗的積累。1、音樂表演類專業音樂表演類專業比較在乎的是本身的條件以及年齡,尤其是表演系的學生,他們更注重的舞臺上的經驗,表演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越來越高的學歷。在演藝圈當中很少有碩士學歷的人,一般就是本科學歷,其實這個專業本科學歷就足夠了,剩下的就是經驗的積累。
  • 所有醫學專業都要考研?其實不然,這幾個醫學專業本科也很好就業
    導語:是不是所有醫學專業都要考研?其實並不是,這幾個醫學專業本科也很好就業很多人都說,當醫生太苦太累了,如今還面臨著緊張的醫患關係,就不想學醫學。但其實,學醫是真的很好就業,醫學專業的就業情況在各大專業中遙遙領先,實在不行,還能自己開藥店,看街上隨處可見的藥店,就知道藥店真的很賺錢。所以,學醫真的不像網上傳的那麼不濟。我們都知道,好學校的醫學專業都是本碩連讀,這樣才能更好更系統的掌握知識,畢竟以後從事醫生這個職業,有些時候就是和生命在賽跑,所以,掌握系統完備的知識是最基礎的。
  • 醫學生不考研就沒出路?這幾個醫學專業不需要考研也很好就業!
    不斷被拉長的學習戰線,使得很多考生對醫學這個類別的專業望而卻步。想想在周圍所有其他專業的同學早已步入社會找到理想的工作,自己還在學習的第一線上苦苦掙扎,並且還要未未來的就業發愁,怎麼看都是性價比不太高的選擇。那麼,對醫學領域的就業感興趣,但是不想要考研的學生,選擇以下這些醫學類專業是最好的選擇!不需要考研,也沒有過於嚴格的學歷要求,畢業一樣很好就業。
  • 醫學技術類專業考研跨考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生是誰看錯了誰?
    上個月考研放榜,有個自稱醫學技術類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諮詢筆者關於某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分數線問題。筆者一頭霧水,生物醫學工程類裡沒有專業的啊?他怎麼說自己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後來查證後才知道他是醫學技術類的。
  • 這些本科畢業「含金量」很高的專業,不一定非要考研,很好就業
    現在研究生畢業就業優勢還是要更大一些,但是考研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不僅非常的辛苦,同時還非常的費精力,甚至努力了這麼久還不一定考得上,也因此如果不是鐵了心的想考研,選擇專業最好還是選擇好就業的。其實目前來說,還是有很多大學專業不一定非要考研,今天要分享的這些本科畢業含金量很高的專業,就不一定非要考研的,其實本科畢業生也很好就業。
  • 這7個醫學專業不可錯過,不考研依舊好就業
    那麼,很多想學醫,成績卻不太理想的學生應該怎麼樣選擇醫科類學校呢?其實只要專業選擇好,畢業以後同樣很吃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好就業,又比較吃香的醫學專業吧。1、 護理學護理學專業有很多少私立醫院會招人。現在行業也需要護理型人才。
  • 這幾個「醫學專業」頗為雞肋,就業前景不太好,學生報考要謹慎
    時光匆匆,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悄然而至。無數人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也有許多人盼望著時間能再走慢些。對高考生而言,元旦的來臨敲響的不僅是新一年的願景,更是高考的沉重腳步。每年填報高考志願之際,都有非常多學生選擇師範類專業和醫學類專業。
  • 實用性很強的3大醫學專業,不考研,本科就業也是香餑餑
    從目前的就業現狀發現學歷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一道重要門檻。如果不能踏入門檻,其他一切都是免談,所以很多本科生從大二開始就勵志考研。尤其現在就業門檻要求較高的醫學、金融學、師範類專業等。那麼對於醫學類專業,有沒有在就業的過程中對學歷要求較低的呢?
  • 考研率最高的三個專業,本科畢業就業難工資低,但考研後工資翻倍
    有很多人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方便以後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往往會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但考研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有很多人也會選擇畢業以後直接外出工作,但是對於下面三個專業的學生來說,考研是最好的出路,如若畢業後直接工作,很難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工資待遇也不高,可供選擇的職位也很少,但如果考上研以後就業範圍將會大大拓寬,並且工資也會翻倍。
  • 本科生不需要考研的5大專業,不如直接就業!
    但是水漲船高,大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用人單位的門檻也在不斷提高,於是又出現了一股「考研熱」,不管什麼專業,很多人都趨之若鶩的去考研。今天學姐就跟大家說說不適合考研的個專業,本科學歷其實就行,不用再耗費三年。
  • 二本考生適合的6大「醫學專業」,不考研好就業,發展待遇較好
    醫學類專業一向都是每年填報志願討論最有爭議的話題,而今年選擇報考醫學類專業和關注醫學類專業的學生尤其多。其實大家都知道是因為今年過年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導致很多學生有想要報考醫學專業的衝動,但實際上醫學類專業不是誰都很適合的。
  • 大學中的「偽醫學」專業,畢業後無法當醫生,明年考生要注意
    但是,學生們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醫學專業都可以成為醫生,有些「偽醫學」專業雖然同樣屬於醫學類專業,但是學生在畢業之後卻無法當醫生,明年報考的考生需要注意。這個專業主要就是研究與口腔相關的醫療器械或是假牙等相關材料,若是報考這個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無法成為醫生,明年考生一定要注意。
  • 從就業角度考慮,這些大學專業並不適合考研,直接工作或許很好
    如今「考研熱」愈演愈烈,本科生不考研似乎都成了一個異類。選擇考研的原因很多,有的人是為了深造有的人是為了逃避就業,但是最大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本科學歷就業已經不再是那麼容易。本科學歷現在在就業求職中不再吃香,碩士研究生成了很多大企業招聘時的「標配」,學歷貶值之下,本科生考研也屬無奈之舉。像醫學、金融這些專業,企業招聘時基本上都是碩士生起步,如果就讀這些專業卻不考研,那麼就業難度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些大學專業並不適合考研,從就業角度來看,有些專業直接工作或許會更好一些。適合直接工作的專業主要是一些實踐性強或者吃青春飯的專業。
  • 這所三所高校的醫學專業,考研門檻較高,畢業身價高不發愁
    這所三所高校的醫學專業,考研門檻較高,畢業身價高不發愁 當今社會的的發展,每年從高校的畢業生遍地都是,再面臨找工作畢業以後找工作時,競爭力度是真的很激烈,現在的本科畢業生也在不斷地繼續提升自己的學歷,會選擇去考研,讀研究生,但是考研前一定要去好好了解,每個學校,每個專業,不要盲目,但是現在有一些專業必須考研就能有更好的出路
  • 深度解讀:二本院校學生畢業後,直接就業好OR考研深造好?
    在大學裡面很多人會面臨畢業以後是選擇直接就業還是選擇考研這個問題,首先,在這裡小編也給不了你一個非常準確的答覆。不過小編想提醒大家的是考研帶來的影響是就業給不了。更重要的是大家還會不自覺的向優秀的人看齊,變得更好。
  • 學醫不考研就沒工作?這5個醫學專業,分數不高、好就業、收入高
    正因為醫學專業的高要求,很多想報考醫學院的學生望而卻步。但是大家殊不知,並不是所有的醫學專業都需要考研,有些醫學專業報考分數不高,不需要讀研也很好就業,收入還高。醫學美容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一些美容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