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

2021-01-07 k12教學資料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的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教育。

2、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

3、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教學重點】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四年多的小學生活,我們從書本上認識了許多人格上偉大的人。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一個人嗎?

這些偉大的人都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二、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

我很喜歡這首詩,讓我們共同分享,教師範讀。

2、再讀課文

(1)這首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

(2)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挑戰朗讀,啟發個性化理解,適時點撥

(1)誰敢跟我比賽朗讀?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讀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現在就比對你們不公平。給你時間,試著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把你的見解寫在書邊的空白處。

(2)這首詩寫了拿幾種人?魯迅屬於哪種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再做準備,比賽朗讀。

4.你認為作者哪兒寫得好,值得你學習。

5.欣賞詩歌。

某人

泰戈爾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們心中卻把你牢記。

你總是愛把自己隱匿,

我們的愛戴使你放射光輝。

你把發自心靈的光芒,

帶給那黑暗的東西。

你從不尋求名聲和崇拜,

可是愛之神發現了你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朗讀魯迅先生的《自嘲》一詩,引入對魯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輝精神的評價,進入新課時的學習。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根據你收集到的資料,交流一下對本詩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1.聽朗讀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請學生用圖示法將各個詩節之間的關係表示出來。

注意,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兩種態度,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第五、六、七詩節分別與上面三個詩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兩種不同結局。

四、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學生齊讀詩歌。

2.品讀詩歌內容,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2)如果將詩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點出,在表達效果上會有什麼變化?

(3)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衝突。這首詩每一詩節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對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請大家細讀課文,討論各詩節對比的角度各是什麼。

3.品讀詩歌語言,要求學生體會以下語句的修改的妙處。

這首詩在選人語文教材時,曾經臧克家修改,請大家看下面幾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頭,想「不朽」。

(2)原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倒。

改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垮。

(3)原句: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紀念他

改句: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民永遠記住他。

五、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指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能夠讀出各節的真實感情。

朗讀示例: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對於其他詩節,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體會朗讀,教師指名部分學生朗讀,以檢查效果。

六、學習遷移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談自己的體會:這篇散文《懷魯迅》是鬱達夫的一篇紀念魯迅的散文,題材與《有的人》相似,表達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靂,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魯迅的死發出了販通電報,薈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22日上午10時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青年男女將要破裂似的心肺與緊握的拳頭。這不是尋常的喪事,這也不是沉鬱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

相關焦點

  • 六年級第27課《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筆記,魯迅精神薪火相傳!
    1949年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並瞻仰了魯迅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於1949年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敬佩之情和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 六年級上《有的人—紀念魯迅先生》:感悟本詩包含的深刻哲理
    六年級上《有的人—紀念魯迅先生》:感悟本詩包含的深刻哲理一、學習目標感悟本詩包含的深刻哲理,藉助本單元課文及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懂得「生」與「死」在本詩中的特殊含義。抬舉——貶低3.近義詞偉大——崇高 情願——甘願永遠——永久 抬舉——器重三、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本文通過寫魯迅和與他截然相反的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21 16:2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出自臧克家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 六年《有的人》,看語文教師手寫筆記,希望學生做真正有價值的人
    統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27課《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首詩是臧克家為了紀念魯迅而寫。寫於1949年11月1日魯迅逝世13周年,不僅是為了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懷念,而且還通過有的人進行強烈的對比。詩歌中批判了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歌頌了像魯迅先生那樣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 「5·18國際博物館日」魯迅博物館舉辦魯迅紀念月活動成果展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張庶卓)5月18日,是「5·18國際博物館日」,「香遠益清」——2017「魯迅紀念月」藝術活動成果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陳列廳序幕廳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作品的作者,從八九歲的文學少年,到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子,再到年逾耄耋的矍鑠老者,它們用美術、文學、書法等多種藝術形式,對魯迅先生做出了他們的當代理解和詮釋。
  • 人們對魯迅的評價有多高?請看詩人臧克家是怎麼說的?
    但是,在生命起起落落的過程中,有的被人遺忘了,而有的卻被人們記住了,不管記住或遺忘,我們自己總該留下點什麼。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這首詩裡,開篇就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就是辯證地來看待生命的意義,生命以什麼樣的形式走過一程。
  • 學霸百日訓練營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學期之58篇 27 有的人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有的人活著,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 學霸百日訓練營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學期之59篇,有的人2
    第八單元 *課文27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閱讀卡】對比手法活著——死了騎在人民頭上一一俯身做牛馬刻名字想不朽一一情願做野草,等火燒別人不能活一一為多數人更好的活:摔垮一一記住名字爛的更早一一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 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祖父行賄導致家庭敗落】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秀才。童年生活於百草園、鹹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這成為後來小說集《吶喊》、《徬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 紀念楊蔭榆:為魯迅筆下「可惡的人」申辯
    今年是楊蔭榆誕辰一百三十周年,這位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學女校長,楊絳先生的姑母,魯迅筆下「可惡的人」,並非不值得紀念。以她為敵的人,判她為軍閥的幫兇、封建奴化教育的宣揚者。可惜楊蔭榆沒有留下完整的申訴,她或許相信「是非自有公論」之類的謬見,以沉默回應荒唐。
  • 中學語文魯迅作品被指生澀難懂 幾乎成教學雞肋(圖)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記念劉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魯迅的作品真的過時了?一時間,陪伴幾代人成長的魯迅作品,竟然在校園裡面臨尷尬的境地,是去是留,爭議不斷。  昨天,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魯迅論壇上,來自全國的學者和中學語文老師一起,就新時代如何讀魯迅作品再度展開了探討。
  • 魯迅《頭髮的故事》:在傲慢與自卑的交織中,總有人為了忘卻紀念
    在短篇小說集《吶喊》中,魯迅用2000多字的篇幅、兩個人物的對話講述了幾千年來國人在頭髮上吃過的毫苦、經歷過的波折。《頭髮的故事》從「頭髮」這一意象出發,魯迅將其視為豐富而深刻的文化符號,揭示出自古以來傲慢與自卑交織的「劣根性」。他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筆調,紀念那些被世人忘卻的先驅,啟蒙著動蕩年代迷茫而痛苦的人們。
  • 六年級下冊第17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讓你了解魯迅先生
    教學目標:1、通過「讀《水滸傳》、談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這四件事,初步了解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人。為今後進一步學習魯迅著作和魯迅精神打下基礎。
  • 中學語文教材教法:魯迅小說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因而,江澤民同志在《進一步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魯迅誕生一百一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作為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而進行百折不撓鬥爭的偉大代表之一。魯迅是不朽的戰士,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鼓舞人民從事新的歷史創活動的永具生命力的精神遺產。"
  • 魯迅美術學院-新中國最早的雕塑藝術教學與創作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坐落於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瀋陽,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魯迅美術學院的創建,可追溯到1938年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發起創建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校訓。經過81年的發展,魯迅美術學院現已成長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齊全、辦學水平和整體實力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著名高等藝術學府。
  • 高一作文:魯迅群俠傳
    相反,我反對用遊戲來紀念偉人與經典。遊戲與紀念無關。可能你的初衷是以遊戲讓人們記住魯迅先生筆下的這些人物,哦,看上去很美。但若是如此,最終玩家們能收穫什麼呢?沒讀過這些書的,他們最多只能說出「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名字,未必知道這是魯迅先生創作出的人物;有讀過這些書的,有可能漸漸遺忘了這些人物所承載的主題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在遊戲中的角色任務。
  • 紀念魯迅:100年來,最好玩的人,只有他一個
    魯迅愛笑。蕭紅寫道: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魯迅不愛理頭髮,一次上街,一個挑著擔子沿門剃頭的人望望魯迅,說:「你剃頭不剃頭?」想想這個畫面,都覺得有趣。
  •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的楊蔭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938年1月1日,楊蔭榆被日軍殺害對於楊蔭榆,大多數讀者是從魯迅那篇著名的《紀念劉和珍君》中知道她的。在魯迅筆下,她是推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兇獸樣的羊,羊樣的兇獸」。多少年來,楊蔭榆一直背負罵名。那麼,楊蔭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是否真的如魯迅所說的那樣面目可憎呢?曾兩次出國留學楊蔭榆1884年出生於江蘇無錫,小名申官。
  • 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感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感   導讀: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 北大校徽:當年為什麼要找魯迅設計?
    文/行走的大學 圖/網際網路說起北大校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由魯迅設計,整個校徽就是「北大」的小篆;同時北大校徽還被譽為第一枚具有現代意義的校徽。不過,魯迅畢竟還是文學家,也沒有很專業的設計產品,為什麼當年的北京大學會找到魯迅幫忙設計校徽,而不是找更專業的設計人員呢。這還要談到當年的北大改革。北京大學的前身是1898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學。但是到後面北京大學的學生都是一些官老爺,這裡的老師也是在混吃等死,根本不把心思放在教學科研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