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0多年的時間,人們的通訊社交工具已經如此發達。在上世紀90代末是固定電話的天下,大學宿舍只有宿管處有電話,經常聽到宿管阿姨在樓下喊,幾零幾的某某某下來接電話。街頭也到處是電話亭和話吧。話吧?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是啥地方,是聊天說話的類似酒吧的地方嗎?確實是聊天說話的地方,但不是面對面聊天,是用電話和遠方的朋友和親人說話的地方。話吧,也叫公話超市 ,往往一個房間擺放了好多部電話機,好像基本是兩毛五一分鐘。
BP機
也叫尋呼機,是那時候很時髦的配備,就像現在的蘋果手機一樣。在沒有移動通訊工具的年代,有了它,朋友可以隨時通知到你,讓你回電或者給你留言。他首先要用固定電話撥打你的BP機所屬的尋呼臺,撥通後,要告訴尋呼臺客服小姐,他要呼叫的那個號碼,然後客服會問他:「請問是回電還是留言?」他只有這兩個選擇,因為他無法直接和你通話。
如果選擇留言
他就要把留言內容告訴客服,留言要言簡意賅,雖然不像以前發電報那樣惜字如金,但字數太多客服會不耐煩,因為她要一個一個字錄入系統的。客服把他的留言錄入系統後,並把信息發送給你的BP機終端。BP機有數字的和中文的兩種,中文機可以直接把對方的留言顯示在BP機上,你一看就知道什麼事情了。數字機就差一些,無法顯示中文,只有代碼,根據代碼你可以知道有人給你打電話了還是留言了。如果是留言,你就要找電話撥打自己BP機的尋呼臺,告訴他自己尋呼機號碼,客服會幫你查到留言內容,並讀給你聽。有一次,我剛下班到家,就收到一條留言信息,由於是數字機,只好跑出去打公用電話詢問留言內容,尋呼臺客服告訴我留言人的姓名,才知道是同租房子的同學,留言內容連客服小姐都忍不住樂了,內容是「晚上晚點回去,晚飯給我留兩個雞腿兒。」讀到雞腿的時候客服小姐還帶著兒化音,我也是哭笑不得。
如果選擇回電:
如果他無法用一兩句話把事情交代清楚,就只好讓你回電了,他要把回電的電話號碼告訴尋呼臺的客服,這時候你的BP機上就會顯示需要回電的電話號碼。但這時,你如果身邊沒有電話機,就要找附近的電話去回電。在你找電話的時候,他那裡只能苦逼地守著那個電話,如果這時恰好有人要用,自助的公用電話亭的電話還好,他可以客氣地告訴來人,自己在等回電,麻煩他找另外一個,這時一般人家都會同意。但如果是用的話吧或小賣部的電話,你又不好耽誤老闆的生意,只能懇求來人儘量快點,自己在等一個重要回電。
手機來了,BP機消失了嗎?
2000年的前兩年,手機真正開始普及,很多人有了手機,想著BP機肯定很快要退出歷史舞臺了,但其實並沒有現在人想像的那樣快。尋呼機真正全面退出市場,是直到2005年了。到了2005年,已經基本沒有人用尋呼機了。之所以在手機的強大攻勢下,尋呼機還能夠延續那麼多年,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手機的收費太貴了,而且是雙向收費,不管是接入還是撥出都是一分鐘6毛,如果是漫遊的話,一分鐘要1塊2,比起現在的資費是不是讓人不可思議。而座機市話基本是2毛一分鐘,話吧和電話卡打長途基本是2毛五一分鐘,資費的高低顯而易見。所以,當時,很多人都是一部手機,一部BP機,商務人士的名片上都會印上固話、手機和BP機的號碼,BP機可以查看留言,省去了回電話費用。經常有人看到手機來電,直接拒絕,然後走到附近的公用電話亭,用公用電話回過去,而手機只有找不到座機的情況下才使用。昂貴的手機資費讓BP機又延續了好幾年。
BP機,移動通訊的雛形
如今,BP機早已被人遺忘,但用過的人肯定都對客服小姐的那句「請問是回電還是留言?」印象深刻,有多少人通過她們發出了自己埋藏已久的心裡話,有多少少年少女在選擇「回電「後懷著一顆忐忑或焦急的心等待著電話鈴聲的想起,有多少父母拿著BP機看著遠方兒女發來的「爸媽,我到了,放心吧!」如釋重負。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BP機讓人們第一次能夠通過通訊網絡把信息發送給一個移動中的人,儘管這種互動並不是那麼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