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學校裡的「啟音人」

2020-12-27 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9月21日電題:特教學校裡的「啟音人」

新華社記者閔尊濤、姚子云

南昌市啟音學校是江西省一所聽障特殊教育學校,地處南昌市南京東路的熱鬧老城區。深秋的陽光毫不吝嗇地灑滿主教學樓,歡快的鳥鳴聲伴著悠揚的廣播音樂迴蕩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此時的校園已然開始褪去「秋老虎」燥熱。

記者在教學樓內見到了張俐。她扎著一頭中短髮、穿著深色印花連衣裙,給人的印象除了幹練更多是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她是這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

33年前,從南昌師範學校畢業前夕,張俐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場殘疾人文藝晚會:舞臺上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當畫面逐漸移至臺下時,一雙靈巧的手出現在鏡頭裡。跳舞的是一名聽障少女,帶給她「音樂」的正是這雙手。

這一幕深深觸動了張俐:聽障孩子渴望知識、渴望融入社會,他們需要人們的幫助。畢業後,張俐自願申請來到了當時的南昌市聾啞學校(現南昌市啟音學校)當特教老師。

一次,晨會結束後,學生們在操場上解散了,一名剛入學的小學生因受到驚嚇,大聲呼喊著徑直衝向了張俐,牢牢抱住了她的雙腿,毫無防備的張俐瞬間被這位奔跑而來的小孩觸動,下意識扶起她。張俐從此更加堅定了當一名特教老師的念頭。

「大部分聾生的聲帶沒有問題,但因為聽不到,所以不會說話。」張俐工作不久後,就開始擔任語訓老師,訓練聾生正常發聲。每次語訓,張俐都會帶上特殊的道具——一面小鏡子,矯正學生發音口型。她還喜歡拿學生的手放到她的頸部和鼻尖,讓他們直接感受聲音振動,更準確發音。

為了教學生學舌根音,張俐需要對學生進行集訓和單訓。一個班13個學生,上午集訓4小時,下午每人單訓20至30分鐘,每天超過8小時。最後她往往聲音嘶啞,回到家都不願多說一句話。

通過這樣專業的訓練,學生進步很快。

每個周五,是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當聽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清晰大聲喊出「爸爸」「媽媽」時,他們既感動又感激。在張俐看來,這不僅是孩子向父母發出的深情「初音」,也是學生向她發出的美妙「初音」。

語訓這項工作,特殊教育這份職業,僅有專業的方法還遠遠不夠。

有一年,張俐教一年級學生語訓課。經歷了一學期的辛苦教學,到新學期返校時,張俐驚訝地發現,學生們不僅拼音大部分都忘了,而且音也發不準,口型也對不上。她只能選擇重新訓練,但一天下來效果並不理想。她既生氣、又洩氣。

等學生們下課放學,都離開教室後,張俐趴在講桌上忍不住哭了起來。她不知道,她的傷心之「音」已經傳到班上學生那裡去了。看到老師如此難過,班長開始組織班上同學連夜複習訓練。

第二天早上,張俐像往常一樣來上課。但她還沒喊上課,班上學生就齊刷刷站起來了,然後班長舉起右手,教室裡響起了清晰而響亮的三個字:老師好。

張俐的眼眶一下溼潤了。

講桌上還放著一個大大的紅蘋果,學生將爸媽給的蘋果送給了老師。

張俐說,學校知識教育只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是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完)

相關焦點

  • 臨沂市社會福利中心特教學校暨蘭山區特教學校揭牌
    1月12日,「臨沂市社會福利中心特殊教育學校」、「臨沂市蘭山區特殊教育學校」揭牌儀式在市社會福利中心舉行,標誌著市、區創新特教合作辦學邁出堅實一步。市社會福利中心教幹教師、區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科室負責人、蘭山區特教學校和普通中小學校長參加儀式。儀式由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湘德主持。田宗春在致辭中指出,發展特教事業是實現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
  • 東方啟音全面升級 開啟融合教育支持
    「東方啟音將以科技賦能,線上線下聯動,開展融合教育支持,讓千萬家庭受益。」2019年11月3日,東方啟音12周年慶「新起點 至未來」在深圳舉行,東方啟音創始人、總裁姚秋武作出上述表示。
  • 東方啟音十三周年慶活動全面開啟
    十三年彈指一揮間,東方啟音迎來13周年的生日。十三年來,東方啟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奮力拼搏、砥礪前行,接受了市場風雨重重難關,取得了累累果實。為慶祝這值得紀念的日子,感恩十三年的傾心付出,以「妙趣課堂,周年盛宴」為主題的線下直營打卡活動正式啟動。一年僅此一次,各種精彩活動輪番上演,五花八門多重驚喜連連、體驗獨特趣味實時分享、嗨玩到底慶典與你同在,這個10月,東方啟音邀您一起過生日。
  • 東方啟音推出STAR-2.5H課程
    為維繫特殊兒童正常幹預,東方啟音推出STAR-2.5H課程。開學在即,匠心造課只為讓孩子線上幹預順利銜接線下為維繫特殊兒童正常幹預,今年2月在不能進行線下教學的情況下東方啟音開始提供STAR線上教學的策略。
  • 全國特教學校校長國培班返崗實踐活動在區特教學校舉辦
    首先與會人員在唐小明校長、王婷英書記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的校容校貌。學校有三個方面引起了與會領導、專家、校長的濃厚興趣,一是剛進入校園映入眼帘的百愛百善牆,這面文化牆上雕刻著古今中外書法家以及特教學校教師書寫的100個「愛」和100個「善」字,蘊含著學校「大愛無疆、善行天下」的辦學理念;二是為了給智障兒童上好社會實踐課而創意的「陽光菜園」和以古今中外以及寶雞地區名勝古蹟為內容的牆體繪畫;三是學校融康復、教學為一體的豐富多彩的大活動課堂。
  • 特教學校連起的世界
    人物篇舞蹈室裡的大紅鼓不是用來聽的。上課時,楊晗把它擺在學生面前敲,震動順著架空的彈性雙層木地板傳到學生腳尖,觸感再順著神經把節奏送進大腦。這條通道代替了鼓膜,聽障孩子們就這樣跟著鼓點上起舞蹈課。第一次給聽障學生上課時,楊晗還不知道這個技巧。那時,她剛從舞蹈專業畢業考入特教學校,只學了三天手語就要上自己的第一課。
  • 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註銷
    9月7日,河東區人民政府網發布《關於同意註銷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的決定》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你單位提交的《關於申請註銷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的請示》收悉,根據國務院《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經審核,同意註銷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
  • 聯合研發國際言語治療師認證課程,東方啟音如何將言語康復走到線上?
    所有的兒童進入東方啟音都會通過一次專家團隊的綜合性評估,拿到其綜合化、個體化、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姚秋武強調,東方啟音也會根據這些維度的劃分,側重培養相應的教師。如某兒童被評估為言語發音不好,就會為他匹配專門教授OMP A課的教師。教師方面,東方啟音分別從美國、澳洲、英國等地招聘專業言語服務師,親自授課、評估及參與培訓。
  • 游離在普九教育邊緣外的民間「特教學校」
    1998年開始,她創辦了民間「特教學校」。    「一開始是我來教孩子,後來初中畢業的女兒回家後,就當起了我們這個學校的老師。」開始的幾年時間裡,來她這裡「學習」的孩子都來自於附近的十裡八鄉,人數也僅僅五六人。「那時我也不知道能辦這麼長時間,有這麼多孩子來。」高淑珍說。
  • 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註銷!
    9月7日,河東區人民政府網發布《關於同意註銷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的決定》 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 你單位提交的《關於申請註銷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的請示》收悉,根據國務院《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經審核,同意註銷臨沂市河東區天使國際特教學校。
  • 泉州市特殊教育工作會議在晉江市特教學校舉行
    1月12-13日,泉州市特殊教育工作會議暨泉州市特殊教育研究會第三屆第四次會議在我市特教學校舉行。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徐昌裕、初幼教科科長陳軍宣、初幼教科主任科員林麗芳,晉江市教育局副局長肖金鎗,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德華及各縣(區、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長、初幼教股股長、進修學校特教教研員、特教學校校長及教師代表約80人參加了會議。
  • 助力中國言語治療行業發展,東方啟音技術研發4大裡程碑
    東方啟音從2007年成立至今,提供給言語障礙兒童個性化專業課程,更致力於與國際優秀機構、高校合作,研發先進的培訓課程,培養中國符合國際化標準的言語治療從業人員。東方啟音技術中心的各項研發成果在半年內碩果纍纍。
  • 東方啟音言語治療(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東方啟音)
    11年來,東方啟音秉持「用專業改善溝通」的服務理念,引進國際先進言語治療技術,研發本土化課程,通過口肌發音、啟智認知及邏輯表達、感覺統合、社交行為訓練等個性化方案,提升兒童言語能力、改善兒童及成人言語障礙,提供國際化、專業化、多元化的綜合服務。
  • 朔城區特教學校:師德師風整治見行動
    7月19日,朔城區特教學校召開師德師風集中整治部署會,傳達貫徹區委、區政府在全區教育系統中深入開展師德師風整頓的有關精神,特教學校校長張寶順按照區教育局&34;六方面師德表現,對該校教師師德師風集中整治工作做出了詳細安排部署,拉開了集中整治行動的帷幕。
  • 荊門特教學校骨幹教師來武漢交流學習
    日前,來自湖北荊門的3所特教學校的35名特教骨幹教師來武漢進行交流學習,他們先後赴武昌培智中心學校、新洲區特教學校、黃陂區特教學校開展了為期8天的交流學習。在武昌培智中心學校和新洲特教學校,荊門教師一行通過參觀、互動交流、現場觀摩、聽公開課等形式,展開了深入的校際交流,分享了教育體驗,增進了校際感情。
  • 廈門市特教學校5名學生的高考班 4人被錄取
    臺海網8月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最近,高考生們正忙著填報志願,而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市特教學校」)2020屆高考生小楊,已經收到了長春大學的錄取消息。這所大學,被稱為「特教北大」,小楊是今年市特教學校參加聾人高考的5名聽障學生之一,他的3位同學也被高校錄取。
  • 特教學校迎開學第一天,開啟新生活
    特教學校如期開學,今天上午,青島仁愛學校舉行新學期開學典禮,一群特殊兒童也迎來新學期。學校教師劉凱倫:特殊兒童最缺乏的是社會交往能力,佩戴校徽的過程中也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語言能力等,讓一年級學生更好融入學校新生活。
  • 全國特教人痛失楷模!
    何金娣,  從教40年,深耕特教20年。1955年9月生,上海市盧灣區輔讀學校校長,中共黨員,特級教師,特級校長。十多年來,在智障教育領域,努力探索特殊教育規律,堅持教學科研;以智障兒童為中心,提出「零拒絕」教育,針對智障學生特點給予最恰當的教育,使其獲得一定的生存能力;汲取先進特殊教育理念,加強與國內外特殊教育的交流,提高教育質量。
  • 鏡頭記錄培智學校特教老師
    劉子慶,是學校的體育老師,在培智學校已經從教30餘年,今年10月份將退休。圖為劉子慶在操場上給孩子們上體育課。(人民網 時雨/攝)人民網南昌9月9日電(時雨)在南昌市包家巷有一所「不起眼」的學校——南昌市培智學校,這所學校有特教老師30餘名,收納了170餘名智力缺陷的孩子,與普通的孩子們相比,在教學方面的難度更大,這就需要特教老師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9日,本網走進這所學校,用鏡頭記錄下老師們上課的日常。
  • 東方啟音:從關注自閉症孩子和家庭,到關注康復師培養和引領行業進步
    從關注自閉症孩子和家庭,到關注康復師的培養和引領整個行業的進步,這是東方啟音近期的一大升級。10多年前,自閉症康復治療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家長抱著孩子四處求醫卻收效甚微,在過去主要是依靠針灸、推拿等療法。在療程中,孩子須接受全身多個穴道的扎針,有危險及難度,很多孩子因此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