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則離不開朋友的幫助。如果你想要擁有偉大的人生,同樣離不開對手的幫助。
誰都擁有朋友和敵人。這是因為人的群居屬性決定了人不能獨自生活,必然要與人打交道。給予幫助的是朋友,而引發你生存危機的則是敵人。這兩種人必不可少,缺少了哪個,你都不可能成功。
蘋果公司曾經遭遇過這樣一個「敵人"。蘋果手機很多應用軟體都需要購買。你不購買,就不能使用。這是蘋果手機的高明之處,你不僅要花錢買手機,還要花錢買軟體。現在有很多人可以幫你「越獄」,一旦「越獄」成功,那些應用軟體就不必花錢。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越獄」的程序最早是由一個年僅19歲的大學生阿萊格拉寫出來的。阿萊格拉喜歡玩遊戲,他找到蘋果原始碼中的漏洞,利用這個漏洞開發出破解代碼,這樣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蘋果的軟體。
他的這個舉動讓賈伯斯非常頭痛。賈伯斯能將蘋果公司做得這麼強大,自然有他的智慧和遠見。眼看很多方法無法對付這個「敵人」,智慧的賈伯斯向這個「敵人」認輸了,他不僅沒有追究對方的責任,還向對方拋去了「橄欖枝」。阿萊格拉最終進入蘋果公司,成為公司內部重要的技術骨幹之一。
《矛盾論》中提到了這樣一個規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對立統一規律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變化之中。」
生活中少不了朋友,自然也少不了敵人。敵人與朋友是對立的,同時也是統一的。這是因為,朋友給予你的幫助和敵人給予你的「幫助」是殊途同歸的,它們看似對立,其實是統一的,都指向唯一的終點。
前段時間有人向我訴苦,說某某很壞,經常在上司面前說他的壞話,要不是他多嘴,自己說不定早就升職了。這時我就會反問他:「你真的把工作做好了嗎?」的確,人都習慣找藉口,工作不順利,生活不如意,找各種各樣的藉口,卻從來不會從自身出發,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完美了。
任何一件事都是對立統一的,並不存在絕對的完美。所以事情永遠不可能做到最好,只有更好。這時,當別人說起你的不好時,指出你不對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時,他便是你成功旅途中最重要的「夥伴」。如果說朋友給予你的是鼓勵,那「敵人」給予你的就是完善自己的機會。
這就如同做生意會遇到競爭對手一樣,只有競爭對手的出現,才代表市場的可行性。在我們教練的智慧當中,良性競爭永遠是有利於市場發展的。
在幾年前,誰能想到「光棍節」會成為一個全民的購物節。馬雲推了「雙十一」購物節之後,其他的電商跟著做,越來越多的電商為了競爭,在同一天推出各種低價、各種優惠,最終有了「雙十一」背後的電商奇蹟。
如果沒有這些商家,淘寶的「雙十—」能做起來嗎?這個市場能盤活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京東推出更強勢的促銷之後,當微信錢包推出更方便的支付方式之後,淘寶也好,支付寶也好,都迎來了重大的變革。這是處於數位化時代的必然結局,但是它需要競爭對手來推進,否則只能停滯不前。
有時候,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看的並不是他有多少個朋友,而是看他的敵人的高度。敵人越是厲害,那麼要應對「敵人」的攻勢時所需要的格局就越大,所要求的能力就越高,這樣就會在無形之中使你得到提升,同時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我看來,這便是亦敵亦友的關係。這類敵人,到最後永遠是惺惺相惜,相互心存感激的。
我們需要擁有「化幹戈為玉帛」的大智慧,同樣需要擁有化友為敵的魄力,同身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競爭,和他們去「搏鬥」,這樣你在自己的領域就會擁有更大的成就。這是因為,只有他人的存在,才能幫助你不斷前進。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就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沒有天敵的生物最終只會滅亡。」
當我們失去敵人的時候,生活就會安逸下來,人的神經同樣因此而產生惰性。當環境發生改變時,人原本的應對能力也相應下降,最終被淘汰出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需要敵人。敵人會讓我們覺察到危險的存在,會時刻給我們敲響警鐘,會告訴我們不能大意,否則就有可能被敵人打敗。所以我發現,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面對敵人。有的人不喜歡敵人,總希望把對手打垮;在現
代生活中,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可能遇到對立的一面。
如果懂得放下,懂得體諒,那麼你就有可能像賈伯斯那樣將蘋果最大的敵人變成「自己人」,這樣你就會少一個敵人,而多了一個朋友。所謂不打不相識,這類朋友是最值得信賴的,相識之後便是一輩子的至交,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