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生產襪子,又百分之百出口,全球疫情下,單打一的外貿企業會不會陷入困境?地處青浦徐涇的上海中昊針織有限公司,給出否定回答:「我們青浦總部、全國15家自控工廠及300家合作工廠,任務滿滿。照此速度,全年出口將突破20億雙,同比增10%。」董事長高寶霖說。
「晴天備雨傘,雨天心坦然」,早在7年前,面臨勞動力、土地成本上升,貿易摩擦升溫的內外交困,中昊已未雨綢繆。
圖為中昊青浦工廠的義大利進口智慧機器人生產線。
有著20年歷史的中昊,替全球十幾家知名運動、時尚品牌和沃爾瑪、開市客等大型商超的自有品牌貼牌代工,品牌數共計20多個。2009年起,中昊襪子出口數量和金額一直是全國第一,且遙遙領先同行,堪稱「中國襪子出口大王」。
降本先突圍。2013年起,中昊上海工廠及研發中心的設備,全部更換為義大利進口智慧機器人生產線,每組68臺機器人只需1名熟練工,一下省掉2000人。機器人生產的襪子一次成型,質量更過關、穿著更舒適。
過多依賴貼牌代工也須破題。高寶霖說,沒自主品牌,就沒定價權,企業經不起關稅波動的「風吹草動」。另一短板是,貼牌代工聽不到顧客聲音,無法形成「研發-生產-銷售」的產業鏈閉環。
於是,著手打造自主品牌。第一步,他們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了UNDERWEAR、XIJIAFENG、SOXATM、Firstwool等商標。接著,在日本京都、美國紐約設立設計室,與時尚「零時差」。隨後,又陸續與亞馬遜、新蛋等幾大主流跨境電商平臺接洽……「大雨」未及,「雨傘」已在手。
中昊還有一個「秘密武器」——聯名品牌。幾年前,他們花巨資,買斷萊卡、CoolMax等新型纖維面料在襪業和無縫領域的全球授權,加入新型纖維面料成分後,襪子彈力更足。聯名品牌戰略帶動自主品牌的品牌溢價進一步增厚。如今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這些聯名品牌襪子均價能達到6美元一雙,超過了Nike等大牌4至5美元一雙的均價。
今年上半年,歐美實體商業幾近「停擺」,海外代理商訂單銳減。而此時,跨境電商異軍突起,中昊的平臺詢盤量、要貨數都開始直線上升。短短幾月,幾大自主品牌銷量佔比從疫情前的5%,增長到10%,翻了一番。有了定價權,產品利潤是貼牌的一倍,銷售額佔比從疫情前的7%,增長到15%。最近,國外出現快遞員減少、貨物壓倉,顧客拿不到貨的情況,但平臺仍「爽快」地付給中昊違約金,就怕斷了合作……因表現突出,中昊日前榮膺「上海百強外貿自主品牌示範企業」的稱號。